12月16日,國新辦就2019年11月份國民經濟運行情況舉行發布會。這也是年內舉行的最後一次月度經濟數據新聞發布會。
在此次發布會上,國家統計局新聞發言人付凌暉带來了一份超出市場預期的“成績單”——11月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速達到6.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達到8.0%——這兩個反映經濟運行狀況的重要指標,雙雙創下今年下半年以來的新高。
付凌暉總結稱,一系列政策效應持續釋放,經濟運行出現積極變化,主要經濟指標好于預期,經濟運行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進一步顯現。總的來看,11月經濟數據呈現出“兩加快”“兩穩定”“兩改善”的特點:兩加快指的是工業和服務業增長加快;兩穩定指的是就業形勢保持穩定和外貿外資增長保持穩定;兩改善則是經濟結構繼續改善、市場預期在改善。
消費增速再次站上8%
今年11月11日,國內消費市場盛事“雙11”網絡購物節再次如期上演。這一大型活動對11月的社會消費品零售市場能否起到較大的促進作用,成為市場普遍關心的話題。
12月16日發布的數據顯示,11月我國消費市場的確交出了一份相當驚豔的“成績單”。當月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38094億元,同比名義增長8.0%。
記者注意到,這也是5個月以來,單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速首次站上8%。
消費數據走強,與“雙11”之間是否存在聯系?在12月16日的新聞發布會上,付凌暉對現場記者的有關提問給出了肯定回答。他表示:“‘雙11’購物節對網上零售的拉動是非常明顯的。”
他具體解釋稱,11月當月網上實物商品零售額增長明顯加快,拉動當月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作用較大。
粵開證券首席宏觀研究員張德禮對記者分析稱,從11月數據看,限額以上單位商品零售中,化妝品類增速從10月的6.2%回升到16.8%,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增速從0.7%回升到9.7%,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增速從下降0.8%回升到增長4.6%。這幾個消費品類在“雙11”中的促銷力度大,且9~11月的增速呈現“V”型特征,因此可以認為當月消費數據走強主要受“雙11”的影響。
值得注意的是,11月扣除汽車以外的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9.1%,這一數據明顯高于11月整體消費增速,顯示出當前汽車銷售走弱對整體消費市場仍產生了一定的拖累作用。對此,張德禮認為,2020年擴大汽車消費可能會成為政策重點,後續可能會在汽車限購、汽車報廢補助、稅費和汽車金融等方面對相關政策進行部分調整。
汽車產量出現明顯反彈
數據顯示,11月中國制造業采購經理指數(PMI)為50.2%,7個月以來首次重返50%的榮枯線上方。剛剛公布的11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數據,再次佐證了我國制造業出現明顯復蘇和改善。
具體來看,11月全國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同比實際增長6.2%,比10月份加快1.5個百分點。對比今年各月份數據可以發現,這一增速是今年下半年以來的最高水平,也是年內工業增加值增速的第三高點。
對于制造業出現明顯反彈,華泰證券(19.290, 0.16, 0.84%)宏觀首席分析师李超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分析稱,當前經濟政策依然注重穩增長,我們認為部分工業品原料和設備可能從今年四季度開始加大生產,這對工業生產形成了一定拉動。
張德禮以一項重要工業品——水泥的產量數據具體分析稱,11月水泥產量接近2.25億噸,是年內第二高,僅低于5月的2.27億噸。他表示,這一現象意味着逆周期調控持續發力,房地產投資維持較強韌性,基建投資有所好轉,带動了水泥的需求和生產,也表明終端需求好于市場主流的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從11月工業數據看,此前長期收縮的汽車產量出現了明顯反彈,這也是助推數據走強的一個重要動力。
中泰證券研究所政策組負責人(首席分析师)楊暢對記者分析稱,11月汽車產量同比增長3.7%,增速較上月回升5.8個百分點,是自2018年7月以來經歷連續近一年半的同比下跌後,月度增速首次重新回到正增長區間。
記者注意到,從分項數據看,運動型多用途乘用車(SUV)生產走強,對11月汽車生產表現起到了明顯支撐作用。數據顯示,當月SUV產量同比增長14.6%;相比之下,轎車產量則下降了3.4%。
回應經濟增速是否“保6”
11月各項經濟數據出現超預期良好表現,是否意味着今年四季度GDP增速“保6”壓力已出現明顯緩解?在12月16日的發布會上,付凌暉對此解答稱:“今年以來中國經濟增長總體平穩、穩中有進的態勢是持續的,前三季度GDP增長6.2%,從四季度的情況來看,11月份主要指標出現了一些積極變化,我們覺得實現全年預期增長目標應該是有基礎、有條件的。”
不過,付凌暉也指出,確實要看到,當前國際環境還是比較復雜,經濟運行當中還存在着下行壓力。下階段要按照党中央、國務院的決策部署,進一步抓好“六穩”工作,推動以創新驅動的發展,推動經濟實現持續健康平穩發展。
對于近期學界熱烈討論的2020年我國GDP增速目標是否還要繼續“保6”的話題,付凌暉也在發布會上給出了明確回應。他表示,中國的經濟發展階段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已經從過去以高投入和高消耗為特征的增長,轉變為以提高質量和效益為特征的發展階段,這意味着我們的經濟增速不會像過去那樣高。
付凌暉強調:“如果就業是比較充分的,物價是保持穩定的,居民收入是持續增加的,生態環境是在改善的,發展的質量和效益是在提高的,經濟增速高一點或者低一點,只要符合發展階段的要求,我覺得都是可以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