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面臨疫情大挑戰

2020-02-16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网讯】記者黃鶯报道:在「十三五」規劃即將收官的2020年年初,一場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NCP)疫情無疑是本年初最大的「黑天鵝」事件。從服務業到製造業,從小微企到大企業,不可否認的是,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內地經濟的短期衝擊難以避免,暗流湧動之下,這將是一場波及所有企業的大風暴。不少專家預測,中國一季度GDP增速不排除破6的可能性,但在國家宏觀調控政策下,經濟料在二季度反彈。

  此次疫情更使今年經濟開局面臨着新的風險和挑戰,一場非常時期的經濟保衛戰大幕正在拉開。

  近期,浙江多地企業復工復產,當地政府聯動企業,出台多項舉措保障生產有序進行。新華社

  從SARS到NCP戰「疫」大不同

  中國(深圳)綜合開發研究院新經濟研究所執行所長曹鍾雄告訴記者,本次疫情與2003年SARS有很大的不同,最不一樣的是中國經濟跟2003年相比已經發生了本質性變化。

  兩次疫情爆發高峰節點不太一樣,SARS高峰在當年的3-4月份,對當年的經濟和生產衝擊較大,比較被動。本次新冠肺炎疫情則在春節假期,後面的經濟政策調整、企業生產調整在時間上會更寬裕,也會更主動。

  曹鍾雄並稱,兩次疫情發生時的國際環境也不太一樣,此次疫情發生在美國的逆全球化、全球保守主義盛行之時,而2003年SARS則處於貿易全球化高漲期。產業基礎亦不一樣,2019年中國的三次產業結構為7.1:39:53.9,服務化程度得到明顯提高,是全球工業體系最完整的國家。

  事實上,當年SARS事件對中國經濟的影響主要發生在二季度,對客運、旅遊、住宿餐飲、零售等行業影響較大,外貿、出口影響小,並未改變中國經濟上升趨勢。而新冠肺炎疫情對經濟的影響,國家發改委稱是「階段性的、暫時性的,不會改變中國經濟長期向好的基本面。」

  海通證券宏觀分析師姜超表示,與2003年SARS相比,本次新冠肺炎對經濟的影響有相同也有不同。相同之處在於,新冠肺炎作為突發的公共衛生事件,其持續時間是有限的,因而對經濟的影響也是短暫的。不同之處在於,本次新冠肺炎對經濟的短期影響可能會更大。中國目前經濟的基本面不同於2003年,參照2003年SARS的經驗,疫情對經濟的影響主要是消費減速,現在消費已經成為中國經濟的主要動力,這意味?如果消費出現大幅減速,其對中國經濟整體的影響也會大於2003年。

  但同樣以2003年疫情為例,天風證券研究所宏觀團隊負責人宋雪濤表示,其對中國消費衝擊較大,疫情平息後消費增長恢復也很快,並在2004年再創新高。零售品消費中回落幅度較大的服裝鞋帽針紡織品類,體育、娛樂用品類,文化辦公用品類,隨後都恢復至疫情前甚至更高水平。

  恆大研究院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則稱,相比SARS,本次疫情傳染性更強但致命性更弱,政府應對較快,經驗更為充分。但相比2003年SARS,中國經濟下行壓力更大,外部環境更差,且目前疫情發生的時點為對第三產業需求較大、工人未能返城的春節,因此,此次疫情或對經濟的影響程度將大於2003年SARS,但時間可能更短,具體影響大小取決於疫情持續時間和政策對衝力度。

  打斷經濟弱企穩服務業製造業承壓

  有分析認為,此次新冠肺炎疫情,正好發生在中國經濟「最虛弱」的時候。一個是中國經濟下行壓力較大,中美貿易戰也只是暫時休戰,面臨太多不確定性;二是春節期間放假,正是中國經濟最脆弱的休養生息階段。

  據悉,2019年春節「黃金周」期間,中國零售和餐飲企業實現銷售額首次突破萬億元大關。在此背景下,各方對鼠年春節再掀消費高潮寄予厚望。攜程此前曾發布報告預計,2020年春節長假中國預計有4.5億人次出遊。然而,始料未及的新冠肺炎疫情讓上述樂觀預期落空。由於本次疫情適逢春節假期,餐飲住宿、旅遊娛樂、批發零售、交通運輸等行業首當其衝受到衝擊。

  中國民生銀行首席研究員溫彬告訴記者,服務業的滯後恢復影響全年GDP1%左右,受疫情影響較大的傳統服務行業,預計到二季度疫情徹底結束以後,相關行業產能才能充分釋放,預計上半年服務業整體對經濟增長的影響不少於1萬億元。

  食品企業防疫生產兩不誤。常德經開區一家食品公司外包包裝車間內,工作人員在整理產品。新華社

  重慶一些火鍋企業在重慶市商務委和相關部門的指導下,為消費者提供零接觸火鍋外賣服務。新華社

  而在中美經貿摩擦大背景下,中國製造業PMI近期剛出現回暖跡象,但受疫情衝擊、企業延後復工以及物流網絡運轉受阻的影響,預計2-3月份的工業生產將面臨新一輪壓力,這也是疫情從第一波衝擊(對服務業)到第二波(對製造業)的影響路徑。

  任澤平認為,疫情對不同微觀個體的衝擊程度不一樣,從受衝擊程度,民企大於國企,小微企業大於大企業,農民工大於正式職工。疫情將打斷中國經濟2019年底的弱企穩,在經濟下行壓力較大背景下,破6是大概率事件,一季度可能破5。

  市場人士普遍認為,在中國政府的有力應對下,疫情對全球經濟的後續影響有限,並不會帶來長期趨勢的逆轉,全球經濟基本面依然穩固。

  改革紅利仍存撐經濟根本因素未變

  中信證券首席經濟學家諸建芳認為,疫情對經濟的衝擊預計會集中在一季度,短期影響或大於「非典」時期,春節依賴程度高的消費行業受衝擊較大。短期衝擊不影響經濟的自有周期,並且有逆周期政策的托底,以確保「決勝之年」目標實現,全年經濟不必過度悲觀。

  廈門大學經濟學院與王亞南經濟研究院院長洪永淼撰文稱,2020年中國經濟面臨的主要挑戰,就外部而言,2008年以來世界經濟總需求被抑制,中國面臨巨量產能無法轉化為有效外部需求的現實難題;就內部而言,經濟增速持續下滑趨勢尚未得到根本扭轉,這是目前中國經濟面臨的最大挑戰。

  新冠肺炎疫情對中國經濟造成一個意想不到的衝擊,其影響程度可能超過2003年「非典」對中國經濟的衝擊。

  洪永淼認為,新冠肺炎疫情並沒有改變中國經濟的基本面。支撐中國經濟長期發展的根本性因素沒有發生太大改變,比如中國儲蓄率仍是全球最高的,中國經濟向好的長期趨勢依然存在。在目前新一輪工業革命浪潮中,中國的突飛猛進更是有目共睹。在某些領域如高鐵、核電、5G、電子商務、金融科技、大型裝備等,中國已成為全球領跑者。信息技術革命不僅顛覆了傳統的商業模式,也極大地促進了中國生產技術的革新。

  另外,中國已轉變成為以內需為主的特大經濟體,與之前相比,任何外生衝擊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將變得越來越小。最後,中國的改革紅利依然存在,特別是制度紅利和市場化改革紅利還沒有完全釋放出來,這些方面有機結合在一起,就有可能使中國經濟破繭成蝶,面貌煥然一新。

[责任编辑:董岳昕]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