援助企業刻不容緩

2020-02-18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新型冠狀病毒疫情持續,全港現時已確診超過半百病例,還出現集體感染及糞渠排氣管感染疑案,情況令人憂慮。同時,此次疫情對本已深受社會暴亂打擊的零售、飲食、酒店及旅遊業,造成更加嚴重且廣泛的影響。特別是發生了家族「打邊爐」集體感染事件後,飲食業生意更淡,部分食肆更要求員工放無薪假或八折出糧;多家連鎖化妝品店和珠寶店亦宣布關閉部分分店,員工要提早放取年假計劃,以求降低經營成本。
  
  事實上,財政司長陳茂波於一星期前已發出警告,指今次疫情對香港經濟的打擊很有可能高於2003年時SARS的影響,隨市民出行大幅減少及整體商業和經濟活動顯著減慢,失業率數字很大機會出現上升。特區政府亦於上周五宣布成立250億元防疫抗疫基金,在加強全城防疫及增加防疫用品供應的同時,並會向旅遊、餐飲及零售業等受疫情重創的行業,發放一筆過現金津貼,幫助業界渡過困難時期。惟有關撥款還須等財委會審議通過,而且落實所有援助措施,可能需時約四個月,難解燃眉之急。
  
  筆者認為,香港中小企業目前面對的困境,堪比沙士時期,且暫時未知何時才會結束,因此政府在此特殊時期制定的援助政策及措施,都不可「嘆慢板」,須打破「既定程式」的官僚作風,才能及時幫助到受影響的企業。此外,在疫情受控後,政府應制定短、中、長期的政策,加強與內地的經貿連繫,才有望盡快擺脫疫情對經濟造成的負面影響。
  
  飲食業慘淡急需援手
  
  須知道,政府的經濟數據常會出現滯後現象,現時各行業面對的經營困難,恐怕比政府目前的數據更為嚴重。近期已陸續有酒樓、食肆宣布結業,就算在繼續經營的,也叫苦連天。有經營酒樓的友人曾向筆者抱怨,現在正面對「做又死,唔做又死」的兩難局面。現在他經營的酒樓午市雖還有些生意,但與疫情發生前相比已經大跌,至於晚市則基本上「拍烏蠅」,收入近零,面對如此局面,股東們都不知如何是好。
  
  他說,有部分股東曾提議,不如暫停經營晚市到疫情結束,但研究下來,卻發覺有很多問題不易解決。例如單是人工怎計,已難有共識,事關如果酒樓只開半天,不做晚市,即員工每天只開半日工,若仍照支全職人工,酒樓股東吃不消;但若支付半薪,夥計收入大減可能會令生活陷入拮据,於心難忍;況且酒樓方面也可能會誤觸《最低工資條例》,惹上麻煩。結果,大家都束手無策。
  
  上述例子只是飲食業慘況的冰山一角,相信很多其他中小企都面對上述進退維谷的局面。香港中小企食店聯盟召集人林瑞華上周便表示,目前業界普遍生意下跌80%至90%,加上許多企業取消了春茗,導致很多酒樓因現金流不足而出現營運問題,已初現裁員和倒閉潮的象,若短期內情況無法改善,恐怕就會出現倒閉的高峰期。由此可見,政府必須在短期內給予業界更多及時且直接的幫助,例如提供免息貸款及做擔保人等,才能協助業界渡過難關。
  
  聯手內地助經濟復蘇
  
  就中長期而言,當疫情逐漸過去後,特區政府除需要積極刺激本地需求,幫助經濟活動恢復外,亦要參考當年沙士時期與內地加強合作救經濟的經驗,進一步融入大灣區發展規劃,以及擴大與內地各省市的經貿連繫,才能令經濟快速回復。要知道,當年正是得益於中央政府竭盡全力支持香港政府提出的「個人遊」政策,開放內地部分城市居民來港「自由行」,才令本港經濟在沙士疫情後迅速恢復正常。
  
  同時,深化與內地經濟和人員連繫,亦能刺激本地產業升級轉型,增加自身的核心競爭力。不過,由於特區政府在近十多年間,未有加強這方面的宣傳和提升接待遊客的負荷量,才令市民片面地認為深化與內地經貿連繫就是單純地增加遊客人數,令市區街道變得人多雜亂,產生排斥心理,也使反華勢力乘機大做文章。
  
  事實上,前國家副總理吳儀當年就曾警告,開放「個人遊」很容易,但易放難收,內地人口龐大,香港政府要考慮未來的承受力能否負荷得來。因此,就長期發展來說,政府須考慮打造如西九的海濱長廊、啟德郵輪碼頭、按地區特性發展不同的專業批發市場等新景點,以及為工廈活化為酒店提供寬鬆政策,以提升接待遊客的能力。另方面,政府也要通過積極參與大灣區發展規劃,協助港資企業在灣區城市扎根,進而北望更廣大的內陸市場,增加本地企業的抗逆境能力。
[责任编辑:董岳昕]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