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華大證券首席宏觀經濟學家 楊玉川
隨着新增感染人數的穩步下降,到目前為止,可以說中國內地的疫情防控工作離開全面勝利只有一步之遙。當然,行百里者半九十,越到接近勝利的時候越要小心,不能大意導致功虧一簣,特別是在境外輸入病例威脅日益上升的今天,還要小心境外輸入病例造成的二次傳播。
內地疫情不斷轉好,有望在4月底結束。
在中國抗疫取得節節勝利的時候,歐美的疫情爆發似乎已經難以避免,截至3月11日,意大利新增感染1603例,法國新增282例,德國新增341例,美國新增297例,意大利的米蘭、威尼斯等多個城市封城。
由於歐美抗擊疫情採取措施的力度有限,也很難限制各國之間的人員流動,看起來,病毒在歐美的蔓延勢頭已很難遏制,情況很可能在3、4月進一步惡化。
在中國抗疫取得階段性勝利和歐美抗疫效果不佳的情況下,有些市場人士對內地A股和港股的走勢缺乏信心,他們認為中國內地經濟受疫情衝擊很大,一季度經濟增長數據較差,難以支援股市;疫情擴散後全球經濟可能衰退,中國將受負面拖累,影響股市前景;內地部分企業(例如科創類)的估值偏高,市場難以支持,面臨較大壓力;歐美市場下跌帶來的資金收縮,會帶動資金回流歐美市場,不利新興市場。
我們認為,上述觀點的邏輯存在兩個較明顯的不足,首先是忽略了歐美和中國因疫情步調不同而造成的經濟上的節奏差異,忽略了中國內地經濟在二季度後即將出現的快速反彈;其次是忽略了疫情對歐美經濟和中國內地經濟帶來的不同衝擊,因為中國內地經濟中實體經濟仍佔有相當主要的部分,不同於歐美經濟中服務業佔絕對優勢,而疫情衝擊最嚴重的部分,其實恰恰是人員密切接觸的服務經濟。
疫情後結果截然不同
疫情方面,中國內地疫情已經進入掃尾階段,不出意外的話,武漢的疫情將最快在本月、最遲4月結束,全國其他地方疫情基本在本月結束。而歐美正逐步進入爆發期,意大利是第一個爆發的歐洲國家,由於歐美之間難以限制人員流動,歐洲其他國家的疫情大概率將陸續在本月或下月爆發。美國也開始進入爆發期,大規模傳染很可能在本月或4月出現。根據歐美國家目前將新型肺炎以「大號流感」視之的態度,疫情有較大的可能將持續發展,難以很快受控,目前只能寄望夏天的高溫會自動限制病毒的傳播,改善疫情。
經濟方面,內地預計3月底基本可以接近全面復工,如果沒有境外輸入病例引發較大規模二次傳播,在國家刺激經濟政策的推動下,內地經濟將在二季度開始強勁反彈;歐美各地隨疫情的擴大,未來將逐步進入困難時期,如果疫情大規模爆發引起經濟運行的部分中斷,歐美經濟很可能大幅放緩甚至進入衰退。
由於中國是實體經濟大國,實物生產的比重高,相對而言實物生產不像服務經濟需要經常與大量外來人員接觸,受疫情打擊會較小,生產恢復會較快;而歐美經濟都極度依賴服務經濟,在疫情打擊下,人員聚集受限,服務經濟承受的打擊更大,恢復也更慢。
進出口方面,中國內地的出口可能受全球經濟放緩的負面影響,但部分行業例如醫療物資、生活日用品、食品飲料等,卻可能因為外部的需求上升而受益。譬如美國政府已在3月5日批准,對從中國進口的100多種醫療產品,包括口罩、淨手濕巾、檢查手套等醫療相關產品,共計100多項,免除進口關稅,這種與貿易戰以來美國不斷增加中國商品關稅做法相反的措施,說明美國社會急需該類物資;
歐美雖然總體需求會因經濟放緩甚至衰退下降,但基本的生活用品、醫療物資等需求卻具有相當剛性,不僅不會下降,反而大概率會增加;綜合起來,中國內地出口總體會受負面影響,但部分受益行業會有結構性增長。
金融方面,中國政府已經通過各種手段在放鬆銀根,刺激經濟,由於經濟展望較為明朗,各方面對經濟復蘇前景較有信心,因此內地的金融市場較為穩定,資金環境也相對寬鬆。歐美方面,疫情加劇經濟放緩、股市大跌會帶來金融收縮,但央行迅速降息放鬆銀根又對沖了流動性風險,中長期而言,美聯儲降息帶來的資金寬鬆、美元下跌,將驅使新一輪資金流入新興市場。
實際上,在全球疫情擴散的背景下,中國的環境相對穩定、前景較為明朗已經呈現出一定的對外吸引力,如果未來歐美疫情持續擴大,經濟前景不明朗,華人的資金有機會回流內地和香港,外資也可能進入中國金融市場避險,對內地和香港的金融市場有利。
中長期有利好支撐
簡要而言,港股短期面臨的負面因素主要是:受歐美疫情擴散、股市大跌帶來的心理衝擊,以及避險情緒升溫、投資者拋售股票帶來的金融收縮;港股中長期面臨的正面因素主要是:中國內地抗疫基本勝利,政府刺激經濟,未來經濟展望明朗;美聯儲減息放鬆銀根、美元貶值,造成資金充裕、外資流入中港股市。在短期利淡,中長期利好的因素作用下,港股的前景並不悲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