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後市場難快速恢復

2020-03-16
来源:香港商报

   文/學研社成員 吳桐山

  世界衛生組織將新冠肺炎疫情定性為全球大流行,對上一次宣布「全球大流行」已是2009年H1N1「人類豬型流感」病毒的一役。美國宣布禁止歐洲旅客入境30日,美股隨即大跌,市場開始出現恐慌。但到現時為止,市場主流輿論仍然認為:疫情的影響是短暫的,相信疫情過去後市場可以快速恢復。吳桐山對此不禁要問一句:真的嗎?

  防疫手段前所未見

  大家之所以認為是短暫的,是參考過去每一次疫情流行的經驗,經濟都可以在疫情過後快速反彈。但大家可能忘記了,過去的疫情,我們並沒有採取如今次新冠疫情般的防疫措施。大家不妨回憶一下:2003年SARS在香港和中國內地爆發,乃至2009H1N1「全球大流行」,全球有如此大範圍封關嗎?沒有的,當時香港出入境人士只是要填寫健康申報表,但出入還是自由的、正常的。過去的疫情,全球各地有大範圍停工、停市、停業嗎?也沒有的,基本上各種經濟活動照常進行,只是加強了防禦措施而已。過去的疫情,有出現全球大量航班停飛,連NBA都要停賽嗎?也沒有。因此我經常強調一點:隨我們防疫意識的不斷加強,以及新冠病毒的潛伏期長等特徵,我們這次的防疫手段,是我有生之年第一次,是前所未見的,由此而來的經濟衝擊也不能跟過去我們經歷過的疫情同日而語。

  這起碼會帶來兩方面的結構性影響。

  當對全球強制檢疫

  第一、切斷全球人員流動帶來的結構性影響。我兩周前已經建議,既然香港選擇強制檢疫,就應該對全球所有地方的入境人士強制檢疫,因為現時沒有一個地方是安全的。現在既然要對中國內地、韓、日、歐洲大部分地區,下一步甚至可能是美國,都需要強制檢疫,其實已經是涵蓋絕大部分來港人士。與此同時,我們也不能確保其他地區例如東南亞、印度、非洲的國家是安全的,因為這些地區可能只是檢疫手段不足而已。那麼既然你要圍堵,就應該全堵。病毒的潛伏期長、傳播快速,當你看到某個地區數字猛增已經是滯後數字,如此疲於奔命地「追逐」病毒,是不可能有效防範輸入病例的。到最後如果香港還是出現本地大型社區爆發,我們之前付出的代價都前功盡棄。

  必須意識到,這種切斷人員流動的措施,要恢復是緩慢而滯後的。雖然國家衛健委12日已經宣布中國本輪疫情流行高峰已經過去,事實上11日香港有9宗新增確診病例,已經是全國所有省市自治區和特別行政區中最多的,比湖北的8宗還要多一宗。但特區政府是不敢過快地宣布對內地入境解除強制檢疫的,因為政府都是怕擔政治責任的,在防疫的問題上肯定是寧緊勿鬆。因此,新冠病毒在全球傳開了,各地的人員流動要何時才能恢復正常?根本沒人知道。如果新冠病毒會在夏季持續,這種控關措施可能以年計算,到時候大家還會認為對經濟的影響是暫時的嗎?

  疫後消費較難恢復

  第二、本次疫情對消費情緒帶來結構性打擊。病毒所到之處,基本上都是長時間停工、停市,以內地為例,由2月份開始,一些敏感行業的從業員其實已經手停口停,這種情況可能持續整個3月甚至4月。有人總結說這次疫情對大家最大的影響是什麼?其中一點是:疫情教育了我們現金流的重要。一些零售、旅遊、服務業的從業員在這次疫情中意識到:原來我隨時可能連續幾個月零收入。以前大家都敢於刷卡消費,疫情過後,大家都懂得積穀防饑的重要了,不存幾個月的開支在帳戶裏,你都不會有安全感。

  因此,有些人認為疫情後會有「報復性」消費,我認為很大機會不會有,而是很大機會出現結構性萎縮。正所謂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一次疫情的影響實在太嚴重,大大消耗了大家的安全感,這十分不利於疫後消費恢復。

  這次新冠疫情也許是全球化年代蔓延廣、影響大的第一次疫情,但絕對不會是最後一次。國際社會有必要就防疫的封關措施、醫療合作、產業鏈運作建立一個新的溝通機制,以免一旦再有疫情發生時手忙腳亂,甚至發生以鄰為壑、自相踐踏的事情。

[责任编辑:郭玉桔]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