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抗疫和經濟動態平衡

2020-03-19
来源:香港商報

   文/周八駿

  新冠肺炎疫情已在全球大流行,而且,「震中」從中國移至歐洲,美國也宣布進入了防控疫情的「全國緊急狀態」。

  形勢演變出乎香港「拒中抗共」政治勢力的預期,他們無論如何意料不到中國內地會如此迅速地控制了疫情,也意料不到病毒不分國界而在歐美蔓延。

  然而,政治立場阻礙他們的認識追趕形勢。在他們中間,流行兩個觀點,一是香港必須對新冠肺炎採取持續一兩年的圍堵方針,二是依舊把阻隔香港與內地聯繫置於最重要位置。

  不能為抗疫罔顧經濟

  3月14日,民主黨召開特別中委會會議,討論該政治團體與其一位中委蔡耀昌之間的分歧。身兼民主黨中委的社區組織協會幹事蔡耀昌,3月5日批評香港有食肆拒絕接待內地人士,涉及「歧視」,要求平等機會委員會展開調查。民主黨先是發表聲明,澄清蔡耀昌和社區組織協會的立場與其無關,民主黨中委會未曾討論相關議題。接,民主黨立法會議員林卓廷、東區區議員趙家賢等等一批民主黨黨員聯署,指責蔡耀昌言論等同支持行政長官拒絕對內地全面封關。在3月14日會議上,蔡耀昌辭去在民主黨的所有職務。會後,民主黨再度發表聲明稱,拒絕接待內地人士的商戶是採取合理的防疫措施,拒絕高風險者光顧,不涉及歧視,該黨尊重及支持有關防疫舉動。

  不無諷刺的是,就在3月13日,特區政府向歐洲申根區26國發出紅色旅遊警示,呼籲巿民避免前往,並且,從3月17日起,香港對從申根區26國抵港者實施家居強制檢疫14天。也就是說,對於香港防控疫情的所謂「高風險者」,已不限於內地人士。試問民主黨領導層,難道香港食肆也應當拒絕接待申根區國家來港人士?

  民主黨的反應,顯然是只顧政治立場而罔顧疫情演變。主張香港必須對新冠肺炎採取持續一兩年的圍堵方針,則是只顧抗疫,罔顧經濟。

  香港對內地接近封關的做法,基本切斷了香港與內地人員往來,與此相關的各行各業急劇萎縮。香港進一步削弱與其他國家尤其歐美國家的人員交往,經濟衰退必定雪上加霜。香港是一個高度依賴外部經濟的城市,怎麼可能承受長達一兩年的圍堵?果如此,也許疫情被遏制了,但是,香港社會卻因為空前嚴重的企業倒閉或結業潮、空前嚴重的僱員失業潮和空前嚴重的在職員工減薪潮而「一片哀鴻」!

  應與內地合作防控疫情

  在3月美國股市帶動全球股市暴跌前,有人估計,這一回香港失業率最高不會超過2003年。如果疫情限於亞洲若干國家和地區,那樣的估計也許靠譜。問題是疫情演變成全球大流行,3月美國和全球股市暴跌反映全球經濟和金融劇烈惡化。最新的一種估計,是世界可能重演類似於上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

  2008年美國爆發「百年一遇」金融危機,引發2009年世界整體經濟衰退,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稱之為「大衰退」。當時國際上也出現一種悲觀的估計即可能重演上世紀30年代大蕭條。之所以沒有再現,在頗大程度上,是因為20國集團展現了合作。然而,今非昔比。美國在特朗普出任總統後奉行單邊主義和霸淩主義,先後退出關於應對氣候變化的巴黎協議和聯合國下屬若干國際機構,並且在全面遏制中國、繼續對抗俄羅斯的同時,向一些重要盟國頻頻發起貿易戰,已經喪失主導世界格局的實力和道德力量。美國調整其全球戰略,使全球化遭到實質性破壞,世界正陷入「新冷戰」。西方國家普遍摒棄自由主義,民粹主義盛行,嚴重影響西方國家治理和政策制訂。在防控新冠肺炎疫情上,西方國家各行自是,無法取得協同。

  面對急劇變化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狀況,特區政府必須及時調整政策和策略,由之前一兩個月集中精力採取圍堵方計防控疫情,調整為與內地合作防控疫情,同時,引導各行各業恢復生意。對內地接近封關的措施必須及時取消,幫助旅遊業及相關行業率先恢復活力。與內地形成共同防控疫情從其他國家輸入機制,降低香港與內地尤其粵港澳大灣區的疫情風險,以利於打造大灣區。

[责任编辑:蔚然]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