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重創汽車工業:德國車企停擺一天損失近30億

2020-03-27
來源:每日汽車觀察

  3月23日,國際貨币基金組織總裁格奧爾基耶娃發出警告,稱世界經濟正面臨新冠病毒疫情造成的嚴重破壞,代價可能比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機還要高,必須采取前所未有的應對措施。

  對高度全球化的汽車行業來說,疫情的破壞力更加凸顯。中國之外的汽車工廠絕大多數都已經停產了,幾乎停擺的全球汽車工業,該如何被拯救?

  德國總理默克爾公開表示,新冠疫情是德國二戰以來面臨的最大挑戰,對于德國GDP佔比超過10%的汽車行業來說,挑戰更加嚴峻。

  德國汽車行業專家Ferdinand Dudenhöffer教授算了一筆賬,去年大眾集團+寶馬集團+戴姆勒集團的銷售總額在5300億歐元左右,其中花在折舊和利息上的成本佔到15%,即800億歐元。

  工廠停產並且經銷店停止銷售新車意味着沒有了進賬,但這些固定成本依然在支出,按照一年220個工作日計算,德國車企每停業一天就要損失3.6億歐元(約合27.7億元人民币)。

  德國沃爾夫斯堡大眾生產線。 新華社 資料

  美國面臨的情況同樣嚴峻,密歇根州安娜堡汽車研究中心(CAR)的數據顯示,消費者每七天不購買新車,美國就會失去大約9.4萬個工作崗位和73億美元的整體收入,而政府稅收收入將減少約20億美元。

  疫情對汽車重鎮密歇根州來說影響尤為嚴重,密歇根州州長格雷琴·惠特默表示,她已經對部分零部件供應商的財務狀況感到擔憂了。

  《日本經濟新聞》推算,豐田、日產在內的7家日本主流車企今年的生產水平只能達到2019年的一半。

  除了車企,日本媒體更擔心的是數量龐大的零部件供應商們的生存問題。

  內飾件制造商河西工業已經關停了歐美工廠,社長渡邊邦幸稱海外工廠關門一個月的損失就將近150億日元(約9.5億元人民币)。

  國民經濟支柱產業受到如此大的沖擊,各國政府自然要出手相救。

  德國計划向本國企業提供1500億歐元的流動性資金支持,避免有企業倒閉或者因為股價大跌而被惡意收購。

  法國政府宣布為雷諾和標致雪鐵龍等企業提供3000億歐元的政府貸款擔保,甚至提出了可以將這些車企“國有化”的建議。

  韓國政府宣布為汽車行業提供物流和財政支持,加快清關和安排貨運的速度,同時為企業提供流動性資金支持,具體的資金支持額度沒有透露,不過包含在50萬億韓元(約2899億元人民币)的經濟促進計划之內。

  美國參議院剛剛通過了2萬億美元的經濟刺激計划,包括直接支付給個人和家庭的2500億美元、用于小企業貸款的3500億美元以及用于失業保險的2500億美元等,具體汽車行業會獲得哪些資助暫時還不清楚。

  對于政府的“好意”,有些企業表示感謝,不過也有些企業並不想領情。

  雷諾就表示法國政府的財政支持可以有,但是國有化絕對不會考慮。戴姆勒則表示企業自身狀況良好,不需要德國政府的經濟援助。

  確實,眼下對歐洲車企們來說,最需要的可能並不是這些資金帮助,而是歐盟能在減排政策上松口,給他們一些喘息的機會。

  按照之前的規定2020/2021年歐洲車企的燃油經濟性要提高到57英里/加侖,達不到就面臨320億歐元的罰款。

  疫情當下連工廠都無法開工,車企們想要達標難上加難,不過歐盟並沒有對法規松口的意思,環保組織還站出來說,不能讓機會主義者鑽了疫情的空子,排放標准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車企們也很清楚,等待政策救助只是一方面,更重要的還是要自救。

  通用汽車本周就宣布,將從現有信用額度中借款160億美元,將現金儲備增加一倍,以應對疫情带來的工廠關閉、銷量下滑的沖擊。

  福特汽車也宣布了一系列舉措來確保現金流的穩定,包括暫停派發股息,以及啟用兩筆未使用的154億美元信用額度。

  除了增加自身抗風險能力,上下游伙伴們也要帮一把,畢竟大家都在一條船上,不能看着任何一家落水。

  大眾、豐田、現代和雷諾都針對歐洲的經銷商推出了推遲還款期限等方式在內的支持政策,日產、馬自達和三菱等日本車企則對零部件供應商的資金情況進行調查,計划推出提前支付貨款等帮助措施。

  面對這場疫情,汽車行業所想的已經不是銷量下滑的問題了,眼下活下去才是重點。

[責任編輯:董岳昕]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