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標疫情數據是怎麼煉成的?專訪約翰·霍普金斯團隊

2020-04-01
來源:“霍普華豐”微信公眾號

  Dr Gardner和其他霍普金斯教授參加聽證會(Source: HUB/JHU)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儀表盤”,于2020年1月由該校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The Center for Systems Science and Engineering, CSSE)建立,已被多國媒體引用于疫情的報道,是世界上最早的全球的疫情實時追蹤工具之一,已經成為全球運用最廣泛的疫情數據標准。

  截至3月31日, 美國確診人數超過16萬人,死亡近3,200人,康復近6,000人;而全球的確診人數已經突破80萬。該儀表盤上周又迎來新突破:從原來報告州級數據,提高到現在的精確到市縣數據!

  Latrobe hall/ 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所在地(攝影: 董恩盛)

  而據該應用的發起和負責人、霍普金斯大學土木工程系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CSSE)副教授 Lauren Gardner博士在3月的一次簡報中所說,該應用平均每日點擊量超過十億。據悉,最高的日訪問量超過20億!

  而支撐這個復雜系統的背後,除了學校和教授外,還有一群有才華還努力的霍普金斯中國學生,【霍普華豐】對該研究小組進行了專訪,一起分享他們的故事。

  #初衷只是對科研執着,時勢讓他們肩負起不一樣的責任#

  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CSSE)副教授 Lauren Gardner博士(右)與博士研究生董恩盛(左)(Source: CSSE)

  項目伊始,Gardner教授的博士生董恩盛,只是想要收集數據來“了解這個疾病從生到死的整個過程”,用這些數據做為他研究疾病的工具,並沒有想要發布數據來吸引億萬眼球。在與導师討論後,他們開始了統計和繪圖的工作,後來又邀請了Gardner教授的另一個博士生杜鴻儒,一同開展疫情圖項目。

  Twitter:霍普金斯疫情地圖的首個推送(Source: TWITTER)

  隨着疫情的發展,他們決定公開數據,讓大眾能更實時准確地了解疫情,讓研究者能及時准確地獲得數據進行研究。數據的收集、整理、發布,每一步都完成得嚴謹認真,每一個環節都經過慎重的思考。該項工作2月19日發表在《柳葉刀》雜志上,一篇 “審稿的時間居然比寫稿時間短”的文章!

  一個交互式的用以實時監控COVID-19的數據儀表盤(Source: LANCET)

  “ 很多人會覺得收集數據、並將他們呈現在一張地圖上並不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 恩盛說道,“ 但是實際上要保證地圖的可靠性、穩定性、良好的用戶使用感,有很多細節需要考慮。比如從哪里拿數據能准確而及時、各個地區的最合適的指代名稱、以及如何保證我們的服務器能勝任高達每日20億的使用量,這些都需要我們不斷討論、與各方進行協調。”

  一個交互式的用以實時監控COVID-19的數據儀表盤(Source: LANCET)

  柳葉刀的文章對比了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系統科學與工程中心(CSSE),世界衛生組織(WHO)以及中國疾病控制與預防中心(Chinese CDC)的數據報告。

  CSSE儀表板上的病例數據,分別與CDC和WHO狀況報告一致。

  一個交互式的用以實時監控COVID-19的數據儀表盤(Source: LANCET)

  此外,儀表板在捕獲新國家或地區中首次報告的COVID-19病例的時間方面特別有效

  除澳大利亞,香港和意大利外,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CSSE在世界衛生組織之前報告了新感染的國家,而在相應的世界衛生組織情況報告以後的幾個小時內就報告了香港和意大利。

  #能力越大,責任越大#

  越來越艱巨的任務讓團隊也越來越強大。這次升級細化到展現市縣級的數據,進一步加大了他們的工作量。一次次重寫腳本和調試代碼,是他們不向龐雜數據低頭的倔強。

  “最開心的時候就是代碼不再報錯的時候!”鴻儒打趣說。

  數據管理團隊志願者招募FLYER,吸引了來自工程學院、公共衛生學院和商學院的同學的積極參與(設計:SHERRYN)

  工作量不斷增大,為了確保高質量的數據報告,在最緊張的時刻,迎來了強力支援:霍普金斯俱樂部的數據管理團隊,對CSSE的驗證(Verification)與確認(Validation)工作。他們之中有參加過丁香園公開課的志願者,也有來自霍普金斯其他學院的同學們。

  “霍普金斯創新創業俱樂部是校友和教授聯合領導的促進創業創新的平台,創新中心在大數據和AI方向有深厚的技術積累和團隊儲備”,該數據項目負責人陳峰浩博士說,“利用專業知識和領先的技術去拯救生命是秉承百年霍普金斯的傳統,隨着態勢走高,我們還會持續開發先進工具以應對疫情。

  Carey 商學院教授倪劍博士和 Academic Program Coordinator 的 Mariam Jeschke 博士,對組建多院系參與團隊提供了大力支持。

  約翰·霍普金斯Carey商學院教授 倪劍博士(Source: Carey/JHU)

  在整個團隊努力下,全世界都在看的、美國最權威的疫情數據-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全球新冠病毒疫情儀表盤”上周又迎來新突破:從原來報告州級數據到現在精確到市縣數據!

  也就是說,人們將能更清楚地看到疫情中心離自己有多遠,了解疾病傳播和控制情況,從而采取相應預防措施。這一改進也讓政府和研究人員更清晰地看到疫情的擴散特點,從而安排醫療衛生資源,發布相應政策。

  制作這樣一張空前的疫情地圖,困難重重,任務繁重,當問及背後的動力,他們這樣說:

  “ 我的導师,霍普金斯的Gardner教授是我的榜樣,給我很多力量。她常常陪我們待到半夜兩三點。”

  董恩盛(JHU/Whiting工程學院/CSSE)

  “希望這次疫情能讓人們拋棄偏見和傲慢,不再對他國不認可的治理方式橫加指責,尊重專家的建議,敬畏生命和醫學,即便在危機時刻對公眾也能坦誠不加欺瞞。除了病毒,世界上還有很多災難不講政治也沒有國界……希望春天能早日到來吧”

  數據確認小組,高歌(JHU/Carey商學院)

  “ 因為霍普金斯是第一,公共衛生學院和醫學院都是最好的,所以在疫情圖上我們也要做第一,不僅是第一個做,也要做的第一好,速度和質量都是第一。”

  數據確認小組,張栩銘(JHU/Carey商學院)

  “ 因為和霍普金斯不同院系的同學合作很有意思,大家想法會不一樣。雖然很辛苦,會需要工作到很晚,但是大家都很有動力。”

  數據驗證小組,Sherryn(JHU/Bloomburg公共衛生學院)

  約翰·霍普金斯在醫療最前線(來源:JHMI/WEB)

  #最大的願望?#

  希望有一天,人們不再看我們的地圖

  因為疫情已經過去

  如今,霍普金斯疫情圖備受矚目和稱贊,為政府和個人決策提供了重要的依據,不負霍普金斯 “ 保護健康,拯救生命,數以百萬計 ”(Protecting Health, Saving Lives – Millions at a Time)的使命。

  而同時,大量研究團隊用這些數據發表了文章,對學術界做出貢獻,不枉霍普金斯大學作為美國第一所研究型大學,開美國高等教育先河的歷史。

  美國副總統彭斯使用霍普金斯疫情地圖(來源:WH/WEB)

  然而,奉獻在疫情圖項目的團隊成員們,並沒有沉湎于這樣的榮耀,反而思考得更多。 “雖然我們的地圖被世界關注令人驕傲,但我希望疫情退下,讓人們不用關注地圖,而是關注生活。到那時,這張圖的作用是用來預防下一次疫情。” 栩銘感歎道。

  疫情圖始于科研,最終也將歸于科研

  胸懷天下,濟世救民,這句話很空,很大,霍普金斯團隊成員們做得很實在:“希望我們的點滴努力,可以為抗疫出一份力”。

  最後,讓我們聽聽團隊的孩子們給世界說點啥?

  人間四月天,原本應該喧囂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校園(來源:JHU)

  楊譯名

  “希望疫情信息系統能讓地球不同國家的更多人了解各地的情況,提高防范意識。另外也是希望這次疫情可以將各國人民連接的更緊密,合作才能取勝,信息的公開和分享對于國際合作尤其重要。面對疫情,各國都需要放下政治的過度操作,去加強合作溝通,減少推卸責任,因為時間不等人,生命是無價的。”

  張懷中

  “JHU不同學院的人在一起努力把疫情信息系統做得很棒 很幸運自己能參與其中 希望每個人都能keep social distance,stay at home,stay healthy 好讓我們現在做的工作早日結束”

  倪文穎

  “真的非常榮幸能夠加入JHU 組織的這個項目中來。我覺得這個項目真的很有意義,能夠帮助各界人士更快更好的追蹤了解疫情發展情況。我也是希望為戰勝疫情盡自己一點綿薄之力。也希望我的工作可以盡早結束,大家都健健康康噠”

  朱怡凡

  “同呼吸 共命運” “可麻煩川普看看數據長點兒心吧”

  李東

  “盡最大努力提供精准,多樣的有關疫情的數據”

  蘭圖

  “如果不相信歷史的話,就親眼看看世界吧 #coronavirus map”

  王英琦

  “每天都提醒自己敲下的不只是數字“

  駱麗伊

  “見證了歷史的我們經歷了從無知,焦急,恐懼到大家齊心協力抗擊疫情的過程。希望我們很快就無需更新數據了。(能待在家的就盡量別出門給社會添堵了)”

  丁慧中

  “這次疫情就像放大鏡一樣,放大了各種社會政治問題,但是也放大了人與人之間無論立場的關懷與相互扶持”

[責任編輯:朱劍明]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