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4月29日早間消息,三星電子公布2020年第一季度財報。數據顯示,該公司第一財季實現淨利潤4.89萬億韓元(40億美元),較去年同期下滑3.1%。該公司當季總收入為55.33萬億韓元(約合450億美元),較上一季度減少7.6%,主要源自顯示器業務和消費電子業務部門的季節性疲軟以及新冠疫情沖擊。但由于對服務器和移動設備組件的需求增加,公司收入較上年同期增長了5.6%。
三星表示,受疫情影響預計二季度業績將下滑。疫情带來的不確定性將持續至下半年。
其中,營業利潤較上一季度下降0.7萬億韓元,至6.45萬億韓元(約合53億美元)。盡管內存利潤增加,但影響收入的因素也對營業利潤率構成壓力。與上年同期相比,營業利潤增加了0.2萬億韓元,這得益于移動業務產品組合的改善以及公司移動OLED客戶基礎的進一步多樣化。
本季度,外匯變動對整體營業利潤影響不大,因為美元和歐元對韓元走強(主要在零部件業務中產生)的積極影響被主要新興市場貨币的疲軟所抵消。
由于需求主要來自服務器和PC,而移動需求保持穩定,因此三星存儲器業務的利潤有所提高。向大客戶提供的移動組件數量增加促使邏輯芯片業務利潤增長,而中國對高性能計算(HPC)的需求減少導致代工業務的利潤下降。
在顯示面板業務中,由于季節性疲軟和中國因新冠疫情停產而導致的銷售下降,使得移動顯示器收入下降,而大型面板業務的虧損收窄。
盡管第一財季末的銷售疲軟,但移動通信業務的利潤仍實現環比和同比雙增長。利潤的提高源自旗艦產品Galaxy S20的推出改善了產品結構,以及對營銷費用的有效管理。
消費電子事業部利潤有所降低,主要因為季節性疲軟以及新冠疫情影響了季度業績。與上年相比,由于競爭加劇带來的價格壓力,電視業務的利潤有所下降,而由于高端新品銷售強勁,家電業務有所改善。
展望第二季度,該公司預計存儲器業務將保持穩定,但由于新冠疫情對其核心產品的需求產生重大影響,所以整體利潤可能會比上一季度有所下降。
對于組件業務,隨着越來越多的人在家工作,服務器和PC的內存需求預計將保持強勁,但是移動市場可能表現疲軟。由于智能手機市場停滯,OLED屏幕的利潤可能會降低。
由于新冠疫情沖擊需求並導致全球商店和工廠關閉,整套產品業務(包括智能手機和電視)的銷售和利潤預計將大幅下降。除了加強在線銷售能力外,三星還將利用全球生產的靈活性優勢和供應網絡來應對這一局面。
由于新冠疫情的持續時間和影響仍然未知,所以不確定性將在下半年繼續存在。三星計划在短期內專心優化資源分配,同時繼續巩固技術領先地位並開發創新的整套產品。
對于存儲器業務,公司計划通過靈活的投資和調整產品組合來應對市場變化。對于OLED,該公司將積極滿足新產品的需求,並在可折疊顯示器等新的應用領域擴大觸角。
移動通信業務計划引入新的高端型號,並通過增加面向大眾市場的5G產品來擴大產品陣容。網絡業務將專注于開發技術並增強全球競爭力,以加強5G業務。
對于消費電子事業部,三星將在當前經濟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密切關注市場狀況,同時繼續投資加強每個地區的營銷效果和促銷活動,並通過優化物流來最大程度地減少負面影響。
三星電子第一財季的資本支出總額為7.3萬億韓元,其中半導體業務資本支出為6.0萬億韓元,顯示器業務資本支出為0.8萬億韓元。
半導體利潤在淡季逆勢增長
第一財季半導體業務的合並收入為17.64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為3.99萬億韓元。
盡管面臨淡季和新冠疫情的影響,但內存業務在此期間的需求穩定,這歸功于對5G基礎設施的持續投資,以及與遠程工作和在線教育相關的云應用需求增加。
具體到DRAM,由于流媒體服務和在線購物的使用量增加,數據中心需求保持強勁。移動設備因為新冠疫情的影響和季節性因素遭遇整套產品需求下降,但大客戶增加高密度產品采用量抵消了這一影響。PC則因為虛擬會議使用量增加而保持穩定。
NAND因為大客戶的產品擴容(采用大于128GB的高密度存儲),移動需求相對穩定。隨着大容量內容需求不斷增長,服務器(主要是數據中心)SSD的需求持續增長。
展望第二季度,由于所有遠程工作、在線教育和流媒體服務迅速增長,導致服務器需求強勁增長,因此預計所有應用場景對DRAM的需求將保持穩定。但是,移動需求可能面臨高度不確定性。該公司將靈活管理產品組合,重點是滿足不斷增長的服務器需求,並通過擴大技術遷移范圍來增強成本競爭力。
至于NAND,由于智能手機需求減少被數據中心SSD需求增長所抵消,因此市場在第二季度將繼續保持穩定。三星將專注于擴大2TB以上高密度服務器SSD的需求,同時繼續擴大向第五代V-NAND的遷移范圍。
具體到下半年,盡管受新冠疫情影響最大的移動需求仍然是不確定因素之一,但由于服務器和PC市場需要更快,更可靠的云服務體驗,內存市場的整體狀況可能非常有利。但是,新冠疫情的長期延續可能導致總體需求降低。
盡管面臨挑戰,三星仍希望近期的云服務普及趨勢能在中長期內進一步加速延續。這將持續提升對高端、高性能存儲器的需求。憑借靈活的產品組合和基于市場變化調整投資策略的方法,公司將致力于向1Z-nm DRAM和第六代V-NAND的加速升級。
同時,由于對5G移動處理器和旗艦智能手機的超高分辨率圖像傳感器的需求不斷增長,System LSI業務利潤有所增長。公司預計第二季度需求將因旗艦智能手機的影響消退,以及新冠疫情導致的消費者信心疲軟而萎縮。但是,公司將努力通過增加高像素圖像傳感器的供應和擴大5G SoC市場來最大程度地減少影響。
具體到下半年,預計5G智能手機的推出將推動5G SoC的需求,而高端圖像傳感器需求預計將保持穩定。為了應對新冠疫情带來的持續不確定性,System LSI業務將密切關注市場並靈活應對,同時還將通過極具競爭力的新產品來擴大機會。
由于中國客戶對HPC芯片的需求下降,代工業務的利潤略有下降。三星計划在第二財季擴大EUV的領導地位,開始大規模生產5納米產品,同時密切關注由新冠疫情引發的市場不確定性。
為解決當前的不確定性,代工業務在下半年將專注于多元化發展,突破移動業務的束縛,涵蓋消費者和計算應用等領域。此外還將繼續投資發展未來的先進工藝,並將于今年開始批量生產5納米產品,同時專注于GAA 3納米工藝的開發。
出貨量降低導致顯示業務利潤下降 預計第二季度需求減弱
顯示面板業務第一財季合並收入為6.59萬億韓元,營業虧損為0.29萬億韓元。營業虧損主要因為移動顯示屏銷量下滑。
由于季節性疲軟、銷售放緩和工廠利用率下降,導致移動顯示器業務利潤下降。而對于大型顯示器,短期市場因素(包括平均售價降幅度較小和有利的外匯變動)為經營虧損收窄提供帮助。
展望第二季度,由于新冠疫情導致美國和歐洲的需求下降,公司預計移動顯示利潤將進一步下降。公司將通過提供更多具有獨特設計和性能的面板來努力提高盈利能力。
對于大型顯示器,由于夏季奧運會等大型體育賽事推遲而導致市場增長放緩,因此利潤可能仍將保持疲軟。該公司將專注于提供增值產品,例如用于超大型尺寸和8K電視以及曲面顯示器的面板。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下半年可能仍會面臨確定性。在這種情況下,公司將通過建立一套快速響應系統來應對市場變化(包括新的移動產品發布),從而為各種情況做好准備。公司還將堅定地探索包括可折疊手機和其他IT設備在內的新型應用方式,以此保持在OLED市場的領先地位。
對于大型顯示器,在逐步放棄液晶顯示器業務的同時,公司仍將繼續滿足客戶的需求,並基于QD Displays等新技術加速產品開發。
移動需求因疫情大降 市場不確定性維持高位
本季度IT與移動通信部門的合並收入為26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為2.65萬億韓元。
受新冠疫情的影響,整體市場需求比上一季度顯着萎縮,公司的智能手機出貨量也在第一財季下降。但通過在此期間改善產品結構、增加5G機型的銷售比例以及有效利用營銷費,三星依然維持了良好的盈利能力。由于Galaxy S20 Ultra銷售份額高于預期以及Galaxy Z Flip銷售穩定,使得旗艦智能手機的平均售價同比有所增長。
展望第二季度,由于新冠疫情造成經濟衰退,預計大多數地區的需求將大幅下降。該公司預計,隨着市場的萎縮以及門店關閉繼續對產品銷售和整體業績產生直接影響。在市場不確定性的背景下,公司將專注于提高成本效率並加強在線和B2B渠道拓展。如果生產設施因為其他情況停產,公司將通過靈活利用遍布全球的多元化制造能力加以應對。
面臨下半年的疫情可能延長等不確定性因素的影響,加之各大廠商努力從上半年的疲軟狀態中恢復過來,預計市場競爭將會加劇。隨着新的可折疊機型和Note機型的推出,公司將繼續在高端市場提供差異化產品。該公司還計划面向大眾市場推出5G智能手機來增強產品競爭力,並在研發、生產、供應、渠道和營銷的各個領域提高運營效率。
網絡業務方面,由于韓國和其他市場推進5G商業化進程,第一財季的收入環比增長。雖然第二財季的5G投資可能因新冠疫情的影響而出現延遲或削減,但公司將努力巩固核心競爭力,並在中長期內提高5G業務能力。
高端家電支持第一財季的銷量 第二財季市場環境惡化
消費電子事業部由視覺顯示和數字家電業務組成,第一財季合並收入為10.3萬億韓元,營業利潤為0.45萬億韓元。
由于季節性疲軟以及自3月份以來受新冠疫情影響而出現的全球需求萎縮,電視需求環比和同比雙雙下降。受到新的高端產品(包括Grande AI洗衣機和烘干機)的強勁銷售推動,數字家電業務比上年略有改善。
受新冠疫情、重大全球體育賽事取消以及夏季奧運會推遲的影響,消費者需求將會減弱,因此電視銷量預計將在第二季度下降。所以公司將專注于風險管理,並通過在線需求尋找新的銷售機會。
電視和數字家電部門將在下半年面臨風險因素,包括全球不確定性加劇和潛在的進一步經濟下滑。面對這些可能性,公司將加強精准營銷措施,並擴大在線產品陣容和促銷力度。三星還將努力加強渠道合作,以優化營銷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