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袭医生陶勇:开启人生下半场,救人不一定一直在手术台上

2020-04-30
来源:新京报

  ▲专访遇袭医生陶勇:开启人生下半场,救人不一定一直在手术台上。新京报“剥洋葱”出品

  2020年1月20日,北京朝阳医院医生陶勇出诊时,被一名自己的治疗过的患者砍伤,前臂、手掌的神经、肌肉、血管都被砍断。4月13日,伤医事件发生84天后,他出院回家复健休养,现在整只左手都没有知觉。对于一名眼科医生来说,手上的伤意味着他要放弃过去的生活。

  受伤前,陶勇已经完成了15000多个手术。他的专业是复杂的眼底病和葡萄膜炎,很多别人觉得棘手或不愿治疗的病人,都会转到他手上。葡萄膜炎的患者人群复杂,多数病人经济条件差,受教育程度低。治疗时经常要面对混乱无序的场面,即使如此,陶勇也不愿意限号,他为病人垫付医药费、甚至退还挂号费,希望在能做到的范围内尽量减少患者看病的成本。“从穷人身上挣钱,过不了内心那一关”。

  得知砍伤自己的人的身份后,陶勇的第一反应是“有些惊讶”。虽然他可以理解凶手,但无法宽恕。陶勇觉得,“这不只是我个人的事”,如果给大家造成“随便打骂医生也没关系”的印象,医疗环境将会崩塌。

  因为看到母亲沙眼的治疗过程,陶勇觉得做眼科医生“挺有价值感”。后来他选择的专业是复杂的眼底病和葡萄膜炎。葡萄膜炎涉及免疫系统,治疗难度大,风险高,国内只有六七家医院从事这方面的研究,陶勇觉得“有挑战性”。不同于一些人觉得医生工作负能量多,对陶勇来说,工作给他带来补给有时候多于消耗,学医一定程度上是他的信仰。

  经历了被砍伤的事情后,面对网络上“好人没好报”的说法,陶勇觉得自己不是为了发财成名而做医生,所以不会有这种感觉。他认为人性的善和恶受环境影响,如果自己也穷困潦倒,也未必能做到不受嗟来之食。

  陶勇被砍伤的事件,给一些年轻医生留下了心理创伤,甚至从医信念都发生了动摇。目前,陶勇已经从事件的冲击中渐渐恢复, 多年从医,看过许多没有放弃的病患后,他发现“面对病痛,内心强大就赢了一多半”,在这个意义上,陶勇觉得,伤害他的是患者,救治他的也是患者。

  连续伤医事件的发生,让医患关系成为大众讨论的热点。在陶勇看来,如果医生感受到患者的极度不信任,就很难与之共同战胜复杂疾病,但一旦疾病发生在个体身上,人们就很难保持理智,医生只能更加谨慎小心。医患关系是社会矛盾的缩影和放大,改善需要靠舆论和教育,是一个很漫长的过程。

  手上的伤意味着陶勇需要放弃原来的生活,他把这看作是人生下半场开启的“契机”。离开手术台,他希望能够搭建起团队、推广科研项目,造福更多人。

[责任编辑:董岳昕]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