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食糭指南

2020-05-20
来源:香港商報副刊

臨近端午佳節,大小商店的糭子也悉數出「籠」。

龍舟競渡,糭葉飄香。看到艷陽高掛,就知道一年一度的端午節即將來臨。雖則平日裏也可以買到糭子,但伴隨端午節即將到來,應景糭子的買氣逐漸升溫。且在端午節聽着賽龍舟的鼓點,吃上家裏剛蒸熱出鍋的糭子,大家熱鬧歡喜,感覺那才是真正的糭子。

萬水千山糭是情

鹹肉糭是港人最常食用的端午節美食。

每年農曆五月初五為端午節,因為五月時值仲夏,它的第一個午日正是登高順陽好天氣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稱為「端陽節」。端午節起源於中國,最初是古代百姓送瘟驅疫的節日,春秋之前,就有在農曆五月初五以龍舟競渡形式舉行部落圖騰祭祀的習俗;後因戰國時期的楚國詩人屈原在這一天抱石跳汨羅江自盡,便成了後人紀念屈原的傳統節日。端午節的民俗十分豐富,包括賽龍舟、掛菖蒲、艾葉、喝雄黃酒等,特別是每到端午節,家家戶戶都要包糭子、送糭子,成為節日裏不可缺少的文化元素。糭子這種美食最早的歷史記載可追溯到2000多年前的春秋時期,當時人們用茭白葉包着黃米做成牛角形狀,或用竹筒裝米加以密封烤熟吃。後來在端午節這天吃糭子則是因為紀念屈原,直到晉代,糭子被正式定為端午節食品,並用作人們交往互贈的禮品。隨着時代的變遷,糭子的品種越來越多,人們開始在米中加入肉、板栗、紅棗、赤豆等原料,近年甚至有了巧克力、冰糭等創新口味,讓這一古老的中國美食不斷發揚光大。

近年糭子界的生力軍「冰糭」相當受歡迎,冰涼清甜口感,就像在吃甜點一樣。

南北鹹甜大戰

北方糭子以甜味為主,且糯米大多數不會加入鹼水炮製,因此呈白色。

由於地區的飲食文化差異,各地所製的糭子也不盡相同。最基本可分為南北兩地糭子。北方流派的糭子以北京糭子為代表,個頭較大,多為三角形或斜四角形。多用糯米、大黃米、小米為主要材料,加入紅棗、豆沙做餡,也有蜜棗之類的果脯。咬下去香甜帶着軟糯口感,吃的時候還可以蘸着砂糖同吃,清香得來別具風味。總之,是甜的。而南方則多為鹹糭子,外形小巧多變,有如三角形、錐子形、長條形等。用料亦十分多樣化,如醬油、鮮肉、豆沙、蛋黃等。最具代表性有廣東糭子,小巧玲瓏,呈正四面形,像一個小小的金字塔。根據裏面的食材可以分為肉糭、豆沙糭,還有以禾稈草或者果樹柴燒成灰而成的鹼液和糯米製成的鹼水糭,帶黏軟口感,冰鎮過後蘸上些許白糖或蜂蜜,咬下一塊質感軟滑爽口。南北糭子的「不同」不只是不同,更是一場「認同」之戰。從做法上看,兩地糭子做法也有南轅北轍的差異,南方糭子用水煮,北方糭子是隔水蒸,前者用葉子包着生米食用時才煮熟,後者則是待所有材料處理好連同熟米包進葉子裏。因此支持南方糭認為北方棕子只是「3D立體油飯」而已,而喜愛北方糭子卻認為南方糭太軟爛,沒有米粒分離的口感。但在筆者看來,正正因為一種東西有多種口味,才能變幻出那麼多美味。

珍饈有營變糭

金腿乾鮑裹蒸糭利用鮑魚汁為糯米調味,令人食指大動。

雖然6月尾才到端午節,但經過多個月留守家中抗疫,相信大家都如筆者一樣對喜慶節日的來臨心生期待,坊間商家也開始紛紛推出各式端午糭應節。要數最豪的端午糭,當然少不了半島酒店嘉麟樓,一隻金腿乾鮑裹蒸糭定價港幣$648,價錢認真不菲,糭子以鮑魚汁為糯米調味,並加入原隻30頭中東乾鮑、鮑粒、金華火腿、乾貝等,不以滾水烚煮而改用上湯煮熟,令糯米盡吸湯汁。單靠賣相已很吸睛,加上糭子分量亦比一般端午粽大,一隻足夠3至4個人齊齊分享。另一以鮑魚作招徠的有帝京酒店,有趣之處在於以佛跳牆作靈感,特別以頂級挑骨腩肉代替傳統肥肉,配搭鮑魚、海參等,將這道國菜演變成節慶食品夠晒豪氣。如果想追求健康美味則有8度海逸酒店自家推出黑松露野菌五穀鹹肉糭,採用紅糙米、小麥、燕麥及蕎麥米混合糯米製作,混入雜菌和黑松露醬慢煮,配上五花腩、鹹蛋黃同吃,陣陣菌香又更有嚼口。而近年大熱的超級食物都可見於糭子,如城景國際酒店的西班牙黑豚裹蒸糭,加入有機三色藜麥,蘊含豐富蛋白質及膳食纖維等成分,減低油膩感之餘又可促進消化。

金裝佛跳牆鮑魚糭將原盅佛跳牆變奏成特色的五月粽。

三色藜麥黑豚裹蒸糭,口感煙韌有嚼勁。

 

黑松露野菌五穀鹹肉糭以五大高纖維營養穀物炮製,清甜不膩。

[责任编辑:副刊]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