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丹紀錄片欺騙了世界?《最後之舞》成了賣鞋廣告

2020-06-01
來源:喬丹紀錄片欺騙了世界?

  喬丹紀錄片得罪了他的不少老隊友。

  10集的紀錄片《最後之舞》已經播完了兩周,但關于喬丹和公牛王朝的種種話題依舊在發酵。

  “考慮到喬丹對紀錄片編輯權的控制,這實際上是一部紀錄片嗎?或者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鞋子廣告?”幾天前,英國媒體《衛報》在評論中這般一針見血地質疑。

  事實上,從紀錄片上演到完結,在那些對于喬丹的贊美聲中,確實夾雜了越來越多的批評和不滿。

  “紀錄片里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向每個人撒謊,然後把其他人都變成惡人,把自己塑造成超級英雄。”這是前NBA球員帕特里克·帕金斯在看完紀錄片後的評價,而這也是一部分人真實觀後感的縮影:

  《最後之舞》呈現了一個真實的喬丹嗎?


  喬丹紀錄片收視率創下新高。

  逃離一小時,喬丹第三次救了NBA

  當《最後之舞》的10集在網絡上全部播完,沒有人會質疑這些畫面和采訪的珍貴性——也正因如此,不少人說,喬丹的第一次復出拯救了公牛,第二次復出拯救了NBA,如今他第三次“復出”,再次拯救了因為疫情停擺的NBA。

  確實,這部紀錄片在首日便創下各項紀錄——《最後之舞》第1集的收視人數為630萬人,在芝加哥拿下了破歷史紀錄的12.1收視率。

  此前排名榜首的紀錄片《Bo Jackson doc》為360萬人,《最後一舞》不僅打破了播放台紀錄片歷史收視紀錄,而且直接將新紀錄提升近一倍。

  一個更具體的對比就是,本賽季全明星賽的平均收視人數為710萬人,常規賽熱門比賽平均收視人數為150萬人。《最後之舞》擁有這樣的收視數據,足以傲視同類型的紀錄片了。


  “喬丹的紀錄片很棒,我愛這兩小時的一切。”傳奇球星“魔術师”約翰遜在觀影之後激動不已,“年輕的球迷沒有看過喬丹打球,現在他們理解了為什麼他是籃球界的GOAT(歷史最佳)。”

  這樣的數據在10集中並非個例。《最後之舞》的第9和第10集在ESPN和ESPN2電視台的平均觀眾人數為560萬,其中第9集觀眾人數為590萬,僅次于第1集和第3集,成為紀錄片觀眾人數第三多。

  據《福布斯》雜志的數據統計,《最後之舞》全部10集的平均觀眾人數超過560萬。除了美國本土的收視頂峰外,《最後之舞》在國際市場的表現也同樣出色——根據美國在線視頻網站Netflix統計,共有2380萬個美國之外的家庭,通過該網站觀看了這部紀錄片。

  “看到大多數觀眾積極的反饋,我們非常開心。”《最後之舞》的導演海希爾做客ESPN的節目時也頗為驕傲,“還有什麼能夠比體育本身以及重溫這樣的傳奇時刻更能夠加強人們之間的聯結呢?”

  “我們很榮幸能夠在這樣的時刻推出《最後之舞》,至少讓觀眾能夠從黑暗中逃離一個小時吧。”


  喬丹在片中的很多表達都被認為是“謊言”。

  “我們的話被剪掉了,這根本不是紀錄片”

  喬丹有太多的紀錄片,但這部《最後之舞》之所以能夠引起如此大的反響,不僅僅是因為它的珍貴,更是因為它所產生的質疑和批評,甚至有不少人將矛頭指向了“真實性”。

  前NBA球員帕特里克·帕金斯的觀點或許能夠代表一批“被惹怒的人”。他在社交網絡上這樣寫道:“紀錄片里做的所有事情就是向每個人撒謊,然後把其他人都變成惡人,把自己塑造成超級英雄。”

  喬丹在1992年總決賽的對手、“滑翔機”德雷克斯勒同樣表達了自己的不滿。

  在紀錄片中,喬丹回憶了他和德雷克斯勒的總決賽往事:“我不是說德雷克斯勒不是個威脅,但如果人們拿他和我比較,我會很生氣。”

  簡單的一句話包含了太大的信息量,以至于“滑翔機”在此後接受媒體采訪時說:“那是喬丹的紀錄片,所以很顯然會從他的角度出發。這(籃球)是一項團隊運動,不是一個人的競技,你可以拿到50分或40個籃板,但如果你輸掉了比賽,你是不是比不上其他球隊的任何一名球員?”

  不僅是對手,就連皮蓬似乎也對紀錄片有所不滿。據美國知名專欄作家大衛·卡普蘭在ESPN 100中爆料,“皮蓬對喬丹紀錄片中對自己的描述感到非常生氣,出離憤怒。”

  看完整部紀錄片的球迷就會發現,皮蓬在《最後之舞》的負面信息的確不少——因合同問題消極比賽、利用賽季手術養傷、因不滿戰術安排拒絕登場等。

  前公牛球員霍雷斯·格蘭特也站出來聲援皮蓬:“無論他們怎麼描述皮蓬,那都是扯淡。我意思是從他作為球隊二當家和對抗爵士的表現來看,他幾乎走不了路,還被打倒在地。紀錄片中喬丹卻說他自私,真是胡扯。如果沒有皮蓬,就不會有那6個冠軍。”

 

 

 

皮蓬對喬丹的很多表達不滿。

 

  同時,格蘭特還抨擊了這部紀錄片的真實性:“我會說這片子娛樂性很強,但作為喬丹的隊友,我們知道其中大約90%的部分,真實性如同是XX一般。”

  按照格蘭特的說法,這部紀錄片不夠真實的一方面是,“喬丹對我們說過許多話,我們基本上都回擊了,但所有的那些畫面都被從紀錄片中剪掉了”。

  那些格蘭特口中“減掉的內容”是——當自己表現差,喬丹在飛機上勒令不許給他食物吃時的回應。

  “基本上,當所謂的紀錄片是關于一個人的時候,他對即將發行的影片有最後的決定權……這不是紀錄片。”格蘭特的這句話頗具諷刺意味,因為彼時當導演在ESPN宣傳這部紀錄片時,他曾經說,這不是一部只圍繞喬丹一個人的紀錄片,而是以喬丹為核心的公牛隊的珍貴影片。

  顯然這樣的說法被很多人否定了——在《最後之舞》中喬丹曾“親口承認”對陣爵士的天王山之戰,自己因為吃披薩而食物中毒。但一位披薩店的員工表示,他就是當初給喬丹送披薩的人,當天制作的披薩完全符合規定,並且自己從沒遭到過投訴。

  “這是喬丹的彌天大謊,”《喬丹法則》的作者山姆·史密斯這樣分析,“在紀錄片中,我還看到了幾處謊言,都是他編造的或撒的謊,雖然這也不是大事,像電影電視上映時,都標注‘根據真實故事改編’,就是這樣,這也是根據一個真實故事改編的。”

 

 

 

喬丹捧起MVP獎杯。

 

  “最大贏家”還是喬丹

  這部紀錄片到底是否呈現了一個真實的喬丹?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說法,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不管外界有多麼不滿,喬丹因為這部紀錄片再次提升了他的價值。

  英國媒體《衛報》就在紀錄片播完後的一周提出了一個有趣的問題:“考慮到喬丹的編輯控制,這實際上是一部紀錄片嗎?或只是一個非常有趣的鞋子廣告?”

  這樣的質疑並非空穴來風。《最後之舞》播出後,據媒體報道,幾乎所有與公牛王朝的相關產品,銷量都飆升到一個“新的高度”。

  5月中旬,在蘇富比的拍賣會上,喬丹新秀賽季比賽中穿過並親筆簽名的Air Jordan 1s以創紀錄的56萬美元售出,創造了運動鞋新的世界拍賣紀錄。而此前的紀錄為40.9萬美元,由跑步歷史傳奇選手羅杰·班尼斯特在1954年5月破紀錄時所穿的跑鞋創造。

  “直到拍賣結束,我們才看到了驚人的競標價,僅在最後一個小時內,價格就翻了一番還多。”就連蘇富比電子商務發展總監布拉姆·瓦赫特都不敢相信,因為這雙球鞋的預估成交價為10萬-15萬美元。

 

 

 

喬丹的頭像被P上了美元。

 

  不僅如此,喬丹品牌的球鞋也在《最後之舞》的加持下得到進一步推廣。二級運動鞋交易平台StockX數據顯示,自《最後之舞》首映以來,未經簽名的Air Jordan 1s在該網站上的平均售價達到了7123美元。

  “在紀錄片播出之前,自2017年以來我們還沒有出售過這雙運動鞋,在此之前,它以3000美元的價格轉售,而新的銷售轉售價增加了100%以上。”StockX高級經濟學家杰西·艾因霍恩表示,在過去的一個月中,Air Jordan運動鞋的銷售額增長了38%,並吸引了很多粉絲來他們的網站。

  “每到紀錄片播出的那天,我們看到Air Jordan品牌頁面的訪問量激增,與典型的星期日相比平均增加了76%。”

  此外,數據分析公司GumGum分析了《最後之舞》的第五集,並探討了曝光對喬丹贊助商的影響。GumGum計算得出,耐克和Air Jordan品牌在一個情節中的曝光時間超過9分鐘,價值487000美元。

  很顯然,關于《最後之舞》中喬丹的“真實性”還會繼續討論下去,但這部紀錄片已經讓疫情中的NBA和相關播放平台得到了足夠的話題性,而喬丹的歷史地位和商業價值也得到了進一步的巩固。

  這一切,或許才是《最後之舞》選擇在疫情期間“提前播出”的目的。

[責任編輯:鄭嬋娟]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