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國的第一個朝代竟然亡于酒?

2020-06-24
來源:鳳凰網讀書

  01

  酒鬼王朝

  夏王朝共十六任君主,傳了十三代,從大禹到夏桀共四百七十一年。大多數人對這個王朝的印象可能都來自最後一任君主,殘暴的夏桀。不過,夏王朝對中華的貢獻是卓越的。我們今天還稱中國為“華夏”,正是夏王朝的貢獻。

  中華民族是農業民族,農業文化的創始不在三皇五帝時期,而在夏王朝時期。夏王朝創造了指導農業的歷法,史稱“夏歷”,夏歷以農歷正月為開始,臘月為結束,正符合四季寒暑的順序,每年都有一個閏月,堪稱當時最科學的歷法。農民按照這一歷法,就知道何時種植,何時收割,何時儲藏。所以,若干年後,中華民族仍自稱“夏”,和華族聯系在一起,就是“華夏”。

  夏王朝的領導人都很搞怪,從啟到夏桀,全是酒鬼。啟喝起酒來,如同驢飲,不醉不罷休。啟每天都喝得爛醉如泥,臨死前最後一刻還在喝酒。身邊的人看他要歸天,急忙提醒他:“您還沒有指定繼承人呢!”


  啟打了個自盤古開天地以來從沒有人可以打出的悠長酒嗝,搖了搖頭,死了。啟一死,他的五個兒子開始爭奪王位,整個夏王朝首都血流成河。最後,啟的兒子太康奪得王位。太康是踩着兄弟的屍骨爬上王位的,可一得到王位,之前爭奪王位時的清醒頭腦立即喪失,他開始不停地喝酒打獵,而且每次出去打獵都要一個月才回。打獵時,他不但獵野獸,還獵人民。人民憤怒,有窮氏(今河南洛陽市南)族長後羿抓住這個機會,趁他打獵未回,奪取夏王朝首都安邑,同時派兵切斷他的歸路,宣布太康是夏王朝人民的叛徒。後羿並未在夏王朝首都長住,而是带着太康的百姓回到根據地。

  太康回首都後,已經失去天下共主的位置,懊惱悲痛之余,更是嗜酒如命。臨死前,他把王位傳給弟弟仲康,仲康面對這個爛攤子,無力收拾,所以每日以酒澆愁。他最後活活喝死了,臨死前又把王位傳給兒子相。相沒有酒量,但繼承了家族好酒的基因,上台後開始夜以繼日地喝。後羿不知是抽什麼風,大概是看到大禹後裔太沒志氣,所以又發動兵變,把相驅趕出首都。相到處逃亡,由于多年喝酒,體力難支,他在逃亡幾年後,死掉了。他的兒子少康漸漸長大。

  少康長大成人後,開始秘密部署復國行動,他召集對自己家族還有感情的人民,最後訓練了五百士兵。後羿方面也發生政變,他的大將寒浞謀殺了他。少康趁寒浞在安邑未站穩腳跟,突然從五百公里外發動奇襲,一直攻進寒浞的王宮,將寒浞殺掉。

  少康復國成功,夏王朝再次回到大禹後裔手中。歷史上稱這次事件為“少康中興”,“中興”這個詞匯很特別,它指的是“中途振興,轉衰為盛”,或者指“起死回生”,“少康中興”就是把已經死了多年的夏王朝復活。中國歷史上想要“中興”的人和事件層出不窮,但成功的屈指可數。因為一個組織成為死灰後,復燃的機會實在太小,所以“中興”才難能可貴。

  少康中興後,夏王朝進入後半期,國王們前仆後繼,表演他們的絕活兒——喝酒,夏王朝在酒鬼國王們的統治下沒有快速滅亡,和它先進的農業文化有很大關系。當時夏王朝控制的西部地區最富裕,沒有力量可以和它抗衡。不過,農業文化只能延緩它的滅亡,不能阻止它的滅亡。

  最後一任帝王夏桀姍姍而來,左手一只豬蹄,右手一壇老酒,他發誓要把夏王朝的酒文化推向高潮,當然,他也把祖宗建立的夏王朝推向另一高潮——滅亡的高潮。


  夏桀喜歡酒,特意在宮中建造游泳池,池子里不是水而是酒。他召集親信和小老婆們在泳池旁吃喝玩樂,大家順手就在泳池里舀酒喝。後來夏桀深感這種方式不能創造紀錄,所以下令建造酒湖,湖方圓數平方公里,里面盛滿美酒。他和小老婆以及官員們乘坐船只在上面漂流,有時多達千人,只要他一聲令下,這些人就把脖子探下去,大喝特喝。

  夏桀和他的先輩不一樣,他的先輩中很少有暴君,夏桀卻是個如假包換的暴君。為滿足各種物質享受,他加重百姓賦稅,讓百姓生不如死,為了鎮壓反抗,他制定殘酷的刑罰,如讓人在燒紅的銅柱上行走,沒有人可以做到這點,銅柱上的人都掉了下去,而銅柱下面是被餓了好久的毒蛇猛獸。

  大臣關龍逢眼看這樣鬧下去,就要江山不保,于是勸說他:“春天走在薄冰上,肯定要掉下去,您現在就是這種情況。”

  夏桀醉醺醺地說:“你肯定看不到啦。”話音一落,關龍逢就被砍掉了腦袋。


  百姓們被他的暴行所激怒,該種植谷物時也不勞作,而是關起門來詛咒他們的國王。夏桀說:“我是太陽,照耀你們。”老百姓就在家中詛咒他,說:“太陽啊,我要和你同歸于盡。”

  有人把百姓的詛咒告訴他,他大喝一口酒說:“我不相信有人能把太陽射下來。”有人慎重地提醒他:“千百萬年前,真有個叫大羿的人把太陽射下來了,而且還是九個太陽。”

  夏桀把提醒他的人送上燒得通紅的銅柱,質問道:“誰敢射我這顆太陽?誰?”

  遙遠的東方突然傳來一聲吼,震蕩着夏桀的王宮:“我!”

  02

  商湯:網開一面

  夏桀的敵人不勝枚舉,不過他的勁敵只有一個,就是商部落。商是夏王朝的諸侯,夏王朝在如今的河南中西部發展,商則在如今的河南東部崛起。商的老祖和夏王朝的老祖大禹是同一時期的人物,當大禹苦心經營他的家族時,商部落的老祖契也開始經營自己的家族。

  夏桀不務正業,正好給了商一個天大的機會。酋長湯瞄准了夏王朝。據史料記載,湯是堯舜式的人物,既有堯的菩薩心腸,又有舜的魄力。他立下取代夏王朝的志向後,開始付諸行動。第一步是站上道德制高點,湯給自己樹立與夏桀截然不同的形象,夏桀暴虐,湯慈悲,這種慈悲不僅施于人身,還施于動物。有人在野外張網捕鳥,希望天空中所有的鳥都進入網中,湯就讓他網開三面;有人在河里捕魚,恨不得把河里的魚全兜上來,湯讓他網開一面。

  商的宣傳部門開始向天下大肆鼓吹,說:“湯對待異類都如此善良,更不用說咱們人類了。看看夏桀,根本不把人當人。”

  宣傳戰很成功,所有東方部落的人都宣誓願意為這個慈悲的人奉獻身體和靈魂。東方穩固後,湯開始第二步,向西武裝推進,剪除夏王朝的外圍防禦,孤立夏桀。

  湯先對付離他最近的誓死效忠夏王朝的葛部落(今河南商丘市北),他带着軍隊來到葛的家門口,問:“你們怎麼回事?長時間不搞祭祀,上天還沒有瞎呢。”

  當時祭祀天地可是一件政治大事,湯的質問沒有錯。葛部落的領導人不搞祭祀是因為摳門,他說:“我們窮得連肉都吃不上,哪里有祭祀用的牲口啊。”湯就給了他一批牛羊,但天地沒有見到這些牛羊,葛部落領導人的胃卻見到了。

  湯找到開戰的借口,動員力量攻擊他。葛部落無法抵擋湯的攻勢,向夏桀求救,夏桀正在喝酒,根本沒有時間拯救同伙。葛部落沒有夏王朝的支持,很快被湯滅掉。這次不是由天下共主采取的軍事行動,居然沒有人反對,而且還有很多諸侯為湯鼓掌叫好,說明夏桀已人心喪盡。借着消滅葛的余威,湯如秋風掃落葉般掃蕩了忠于夏王朝的韋(今河南滑縣東南)、顧(今山東范縣東南)、昆吾(今河南許昌),然後直面夏王朝。

  夏桀還在喝酒,得知湯已經把當時最大的諸侯昆吾滅掉,離他家門口近在咫尺後,醉了幾十年的他突然醒來。

  這一醒不要緊,夏桀突然惶恐不安,如同早上醒來,發現自己沒有在床上,而是在懸崖邊一樣。他咒罵湯:“這個渾蛋,為什麼要讓我清醒,這還讓我怎麼活啊!”

  他的臣子們急忙出主意說:“湯在昆吾沒有繼續前進,說明他沒有把握消滅咱們,讓他進貢,試探其虛實。”

  夏桀讓湯進貢,湯拒絕。夏桀大叫起來,征調本土那些野蠻善戰的“九夷”人,准備對湯開戰。湯見夏桀還能調動這麼多人,馬上恢復進貢。夏桀興奮得發狂,立即設宴慶祝勝利,又恢復從前的酒鬼精神,沉醉不醒。

  湯積極尋找消滅夏王朝的方法,有人給他推薦了伊尹。伊尹也是一個部落酋長,但部落太小,沒有發展空間。所以當湯來找他時,他就樂呵呵地參與了滅夏事業。他給湯提出巧妙的方法——散居在夏王朝本土的九夷部落的人,驍勇善戰,不過他們視財如命,只要以大量金錢賄賂,他們肯定會背叛夏桀。

商湯與伊尹

  湯讓伊尹辦這件事,伊尹派出大批間諜,讓他們带着大量金錢,潛入夏王朝本土,和九夷部落商討。最後,九夷部落站在了湯這邊。

  一年後,湯完成了對夏桀的攻擊准備。在攻擊前,他重新站到道德制高點上,對夏桀發動人身攻擊,徹底搞臭夏桀。他的這些言論被記載下來,名為《湯誓》。這里面說:“諸位快來,都好好聽我講話!並不是我膽敢以下犯上,發動叛亂,而是因為夏桀犯了許多罪行,上天命令我前去討伐他。現在你們會說:‘我們的君主不憐惜我們,讓我們放下手中的農活,拿起武器討伐夏桀!’我要告訴你們,夏桀罪惡滔天,我害怕違背上天的旨意,不敢不去討伐他!現在你們又會問我:‘夏桀的罪行究竟有哪些呢?’我要告訴你們,夏桀大興徭役,耗盡了夏民的力量,夏民對夏桀極其不滿,他們說:‘你這個太陽啊,什麼時候才會滅亡?我們寧願跟你一起滅亡。’夏桀的統治壞到這種程度,我一定要去討伐他!你們要好好地輔佐我,執行我的命令,這樣我一定會大大地賞賜你們。如果你們不服從我的命令,我就要懲罰你們,決不寬赦!”

  這份討伐書出爐時,夏桀終于扔掉酒杯,再次征調九夷部落,九夷部落拿着湯給的金錢正在歡呼慶祝,根本不理會夏桀。夏桀只好自己作戰,他似乎是吃了熊心豹子膽,居然主動出擊,在有仍(今山東濟南)與湯展開正面對峙。湯調動七十輛戰車和一支由六千名壯士組成的野戰部隊,先發制人,對夏桀發動攻擊。

  兩支部隊一接觸,夏桀方面霎時崩潰。他節節敗退,最後退到鳴條(今山西運城夏縣西),夏桀的屬下認為此地就是夏桀葬身之地。夏桀問原因,屬下說:“此乃當年舜帝去世之地,舜是道德聖人,你是道德敗壞者,道德聖人注定和道德敗壞者勢不兩立。”

  夏桀大怒,他不相信什麼道德不道德的,湯很快追擊到此,雙方再次開戰,夏桀這次全軍覆沒,他本人被湯活捉,延續了四百多年的夏王朝退出歷史舞台。夏桀的結局還算圓滿,他被湯放逐到南巢(今安徽巢湖),湯還經常送酒給他喝。凡是有點心的人,都不會再喝酒,但夏桀仍然長醉不醒。湯搖頭歎息,開始建立他的王朝——商王朝。

  本文節選自


  書名:《知行合一五千年:度陰山講中國史》

  作者:度陰山

  出版社:江蘇鳳凰文藝出版社

  出品方:磨鐵圖書

  出版年:2020.6

[責任編輯:鄭嬋娟]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