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油價已經升破頁岩油氣企業「生死線」的40美元/桶,但有着美國頁岩油氣先鋒之稱的切薩皮克還是倒下了——頂不住低油價的壓力,在巨額負債的催促之下不得不選擇申請破產保護。更重要的是,疫情導致的需求低迷加上轟轟烈烈的價格戰之下,美國頁岩油氣企業仿佛成了最大的輸家,成本高企和負債的致命缺點,在這一次危機中也被無限放大。
破產保護
《美國破產法》第十一章,記載着關於重組的內容,現在它正成為疫情之下許多瀕臨「死亡」企業最後的救命稻草。當地時間28日,美國老牌頁岩油氣企業切薩皮克能源公司發布新聞公告稱,公司已向得克薩斯州南區破產法院申請破產保護進行資產重組。「這是自2015年以來美國最大的石油天然氣生產商破產案」,美國海博國際律师事務所如此評價道。
早在2005年,切薩皮克就成為僅次於埃克森美孚的美國第二大天然氣生產商。2008年,切薩皮克的市值曾達到375億美元,此後五年間,切薩皮克天然氣井鑽探數穩居全美首位,其聯合創始人麥克倫登也一度成為美國薪酬最高的CEO。但現在,接二連三的意外導致切薩皮克股價一路暴跌,截至上周五,切薩皮克股價報收11.85美元/股,今年已經累計下跌超過九成,市值僅剩大約1.16億美元。
按照切薩皮克的說法,公司申請破產保護旨在全面清理企業負債並進行重組,以實現可持續的資本結構。目前,公司已經與主要債權人簽訂重組支持協議,通過重組將減少約70億美元的債務。此外,切薩皮克還同意了25億美元退出融資的主要條款,而其一些貸款人和擔保票據持有人已同意支持該公司6億美元的新股發行。
對切薩皮克來說,破產保護似乎是遲早的一步。早在4月底,關於切薩皮克申請破產的消息便已傳得沸沸揚揚。上個月,切薩皮克承認,公司已經無法獲得融資,可能尋求破產保護,並強調其持續經營的能力存疑。切薩皮克能源公司公布的季度財報顯示,今年一季度,公司營業收入超25億美元,淨虧損約83億美元。與此同時,切薩皮克目前債務總額超90億美元。對於後續安排等情況,北京商報記者聯繫了切薩皮克,但截至發稿未收到回復。
債務困境
「新的、不可預見的利空因素繼續沖擊着頁岩油行業的發展。盡管油價跌至負值只是暫時的混亂狀態,但這種劇烈的波動凸顯出該行業的脆弱狀態。」不久前,德勤的分析师在報告中如此評價道。事實上,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導致需求低迷,油價本就大幅下跌,再加上意外來臨的價格戰,油價一度跌到了驚人的地步。
但對於切薩皮克來說,如今的處境卻不能完全歸咎於大環境。不難看出,巨額債務是促使切薩皮克申請破產保護的重要原因,但在債務這個問題上,或許還要從麥克倫登說起。
麥克倫登算是個傳奇人物,激進一直是他身上的標簽。麥克倫登一直堅信天然氣將成為美國的主要燃料,而在他創立切薩皮克的時候,就確定了一個原則,即哪家公司搶先獲得的鑽探地塊最多,哪家公司就會取得成功,而那些慢條斯理的公司,將會被市場淘汰。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麥克倫登正是基於這一點開啟了大舉擴張,但也是因為這一點,導致切薩皮克的債務雪球越滾越大。《紐約時報》的報道稱,麥克倫登在21世紀初廣泛勘探鑽井,積累了200多億美元的債務。2013年,麥克倫登被迫辭任CEO,隨後勞勒接管切薩皮克,不僅需要解決麥克倫登留下的巨額債務,還要解決他留下的財務和法律問題。此外,勞勒還試圖通過增加石油產量、出售天然氣資產來扭轉公司頹勢。
然而2015年開始,隨着美國頁岩油氣革命的不斷深入,美國本土天然氣開始過剩,價格也迅速下跌,意料之中地,切薩皮克的經營出現了困難,現金流也難以為繼。如今再加上疫情和價格戰的沖擊,導致油價不斷下滑,去年12月,切薩皮克還以10%的利率對債務進行再融資。但眼下的結果卻是切薩皮克負債累累,不得不尋求破產保護。
不過對於切薩皮克而言,現在卻不一定會是終點。中國能源網首席信息官韓曉平稱,申請破產保護並不意味着切薩皮克一定會「死」,在美國只要沒進入清算就不算「死」,破產保護就是別人不能再向其追錢了,但問題就是以後再想融資就會變得困難,不過切薩皮克也可以選擇把資源賣給別人,過一段時間恢復之後再融資開採。
頁岩油完敗
雖然距離「死亡」還有一定距離,但切薩皮克的處境着實讓人唏噓,而在切薩皮克之前,美國惠廷石油公司也已經率先申請了破產保護,從而成為首家在原油價格戰中倒下的頁岩油公司。隨後,申請破產保護的頁岩油氣企業越來越多。
目前來看,美國頁岩油氣企業面臨的最大壓力就要屬債務了。德勤的數據顯示,在原油價格處於35美元/桶時,近1/3的美國頁岩油生產商在技術上已資不抵債。此外,成本也始終是美國頁岩油氣難以逃避的短板。據了解,中東國家生產石油的成本可能只有5-10美元/桶,但美國頁岩油的生產成本則高達40美元/桶。
雖然現在油價有所回升,但這背後還涉及一個貨币貶值的問題。韓曉平稱,目前美國大量印錢,導致貨币對應的實體價值發生了變化,中間出現了很多泡沫,以前30美元/桶的油價就可以覆蓋成本,但現在40美元/桶可能都無法彌補,當錢「貶值」的時候就造成了融資困難,而頁岩油企業最怕的就是資金鏈斷裂。
看起來,美國頁岩油氣企業似乎成了這輪危機裏的最大輸家。要知道,傳統石油的開採屬於「一勞永逸」的工程,油井運行幾年甚至幾十年都有可能。相比起來,頁岩油氣的生產周期只有兩到三年,這也決定了美國頁岩油氣企業在各種方式上的不同。
「美國頁岩油的投資模式是重產量,再加上美國比較寬松的投資模式,導致企業一直處於高速擴張期,非常容易通過股權融資從資本市場籌錢,拿到錢後開始鑽探頁岩油,賣出頁岩油後再借錢鑽新的井,如此反復。這種擴張也導致美國頁岩油的開採成本出現了一定的下降。在這種模式下,偶爾油價跌一下,資金鏈斷一下無所謂,但長期的低油價頁岩油企業就受不了。」韓曉平稱。
雖然沖擊很大,但現在可能還沒到美國頁岩油企業潰不成軍的地步。廈門大學中國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長林伯強表示,這些企業主要還是看油價,能夠明確的是,現在的狀況已經比以前壞很多了,只是不知道這種情況持續的時間有多長,這些企業能熬到什麼時候也不知道,如果油價永遠是30美元/桶左右,那肯定全部都會「倒了」,但油價還能回去的話,它們也就能活下來。
至於油價的長期走勢,韓曉平也認為,疫情階段整個頁岩油勘探開發的投資都暫停了,但如果大家都暫停投資了,以後再想用的話成本就會增加,供需也會短缺,所以頁岩油要不斷投錢開採,才能穩定生產,當經濟恢復的時候油價也自然會回升。而且美國終歸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需求國家,需求擺在那裏,只要經濟復蘇的話,油價也會很快恢復。(北京商報記者 楊月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