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小屏幕打開大市場 直播間點亮「雲經濟」 「直播带貨」助力中國經濟復蘇
「萬物可直播,人人齊带貨」。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直播带貨」成為中國獨特的消費盛景,也成為外媒爭相關注的熱點。
「從草根到網紅,從田間地頭到高樓大廈,幾乎任何一個地方都可能瞬間變為直播間。」近日,日本NHK的報道對中國直播带貨充滿驚歎,「一個支架、一部手機、一台美顏燈,就是中國主播們的『武器』。」
外媒報道稱,中國掀起的「直播带貨」風潮,刺激了線上消費,迸發出強大活力,可以給其他國家的電商發展提供借鑒。
「中國互聯網的新流行符號」
「網紅、明星、草根商家們紛紛赤膊上陣,在鏡頭前滔滔不絕地說服觀眾購買商品。」
「數十名中國各地的地方官員也紛紛參與其中,推銷當地的特色產品。」
4月24日,英國廣播公司(BBC)發布了名為《新冠肺炎疫情下中國崛起的「直播带貨」新風口》的文章,描述了當下「直播带貨」在中國電子商務領域的火熱景象。報道稱,「直播带貨」的新模式儼然成了中國互聯網的新流行符號。
價值300萬元木耳一晚上賣光、10天內賣出4000萬斤湖北農產品、3小時带貨1.1億元……一個又一個「直播带貨」紀錄,盤活了當下因為疫情而活躍度銳減的實體零售業。有外媒將「直播带貨」比作疫情期間中國小零售商的生命線。
4月25日,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發布了一段名為《中國數億美元購物癮》的視頻,也展示了近來直播購物風靡中國的情景。
「『直播带貨』在中國有着高達萬億元的市場。」美國《商業內幕》網站報道稱,在中國,作為應對疫情的一種方式,無論是消費者還是銷售人員對直播的使用皆出現了快速增長。艾媒諮詢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國內在線直播的用戶規模預計將增至5.26億人,直播電商銷售規模將達9160億元,約佔國內網絡零售規模的8.7%。
據BBC報道,疫情期間,中國的直播行業已經成為經濟復蘇的重要平台。隨着「直播带貨」消費模式的興起,中國市場展現出了強大的潛力和生命力,並且加快了實體商業向數字化轉型的步伐。
報道稱,在這場電商「直播带貨」的銷售風潮中,參與者不僅有政府官員,也有普通民眾。為推廣當地的農副產品,越來越多的地方官員走進直播間,為農民增收助力。而作為直播行業的主力軍,網紅主播也在不斷創造着銷售奇跡。他們憑借特立獨行的銷售技巧,成功吸引數千萬粉絲的關注。
「直播带貨」點亮中國「雲經濟」。新加坡《聯合早報》網站報道稱,「直播带貨」的銷售模式,不僅拓展了網絡銷售的寬度和深度,還為全國400萬人口創造了就業機會。今年3月份直播行業的招聘崗位數較去年同期上漲84%,招聘人數增幅高達133%。與此同時,「直播带貨」也刺激了國民消費。今年第一季度網絡零售額佔總消費零售總額的23.6%,較去年有所提升。
「這是中國人的創新之舉」
早在疫情發生前,「直播带貨」已在中國廣受青睞。有外媒分析,與僅能在網頁上瀏覽商品的網購相比,「直播带貨」互動性更強,優勢更明顯。
疫情是「直播带貨」熱潮興起的第一催化劑。據美聯社報道,疫情期間,由於消費者都待在家里,很多企業選擇「直播賣貨」。在這股新掀起的「娛樂購」浪潮中,零售商可以和遙遠的客戶實時互動,拉近企業和消費者的距離,提高銷售業績。
近日,《麻省理工科技評論》介紹了包括京東、阿里在內的電商平台,如何通過「直播带貨」助力農民渡過疫情難關。文章以一位雲南花農為例,介紹了他如何通過京東直播,轉戰線上、打開銷路、轉危為機的故事。
日本NHK的報道稱贊「直播带貨」,「這是中國人在困境中的創新之舉,是他們強大生命力的表現。」
「直播带貨」正成為中國推動脫貧攻堅的重要抓手之一。外媒報道稱,中國將消除貧困作為今年要實現的重要目標。電子商務平台也紛紛響應,聚焦「三農」,發揮優勢,跳過中間商,直接讓農村賣家接觸到消費者。諮詢公司「中國代理商」的研究和戰略經理邁克·諾里斯表示,這是互聯網公司與政府目標相結合的典型案例,一舉多得。
發達的電子商務為中國「直播带貨」熱潮興起提供了強大支撐。美國《福布斯》雜志指出,中國擁有8億手機月活躍用戶。在阿里巴巴、京東和騰訊等集團的推動下,中國的電子商務成為增長最快的產業之一。電商直播不僅創造了新的經濟增長模式,也為更多普通人搭建起致富的橋梁。
多方共贏是「直播带貨」燃爆市場的持久動力。
美國消費者新聞與商業頻道(CNBC)評論稱,中國「直播带貨」熱潮的興起,正在帮助普通中國人實現發財致富和階層上升的夢想。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這是一夜暴富的機會,能迅速带來社會流動性。對於全球品牌來說,這些互聯網名人——「網紅」——正在成為接觸中國數億購物者的最有效途徑。
墨西哥電子商務網站Marketing4ECommerce在一篇題為《電商直播——中國線上銷售模式的革新》的報道中指出,在中國,電商直播已取得了很大的成績。今年2月,淘寶直播新開播的商家數量環比1月勁增719%。報道稱,疫情促使企業更多地使用直播平台。對於商家來說,直播不僅是為企業生存而選擇的工具,更是一次真正能带來企業發展的商機。
「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
「6月是泰國水果黃金月,我給大家带來了榴蓮、山竹、芒果、椰青、蓮霧、青柚……」6月9日晚,泰國副總理兼商業部部長朱林通過網絡直播,向中國消費者推介泰國當季水果。話音剛落,一款山竹就被中國網友搶空,商家迅速補貨。當天的直播活動,共售出近5000個榴蓮和2萬個椰青,還賣出1500份甜蝦、3000袋香米及1500份網紅炸雞。
直播活動結束後,朱林表示,電商平台契合很多民眾的購物習慣,是未來的發展趨勢。「中國電商發展理念和技術非常先進,泰中兩國的商品貿易將越來越多地通過電商平台展開。歡迎更多中國電商平台入駐泰國,带動泰國電商行業進步」。
「埃塞俄比亞的咖啡、馬里的黃油、喀麥隆的白胡椒、科摩羅的香草、馬達加斯加的藏紅花和塞內加爾的花生……期待更多優質的非洲商品通過跨境電商進入中國市場。」近日,聯合國副秘書長兼非洲經濟委員會執行秘書薇拉·松圭參與中國電商平台的「直播带貨」活動,親眼看到3000包盧旺達品牌咖啡瞬間被中國網友一搶而空,而直播另一端的盧旺達農民對着手機屏幕歡呼雀躍。松圭說,「中國的數字經濟正在發揮巨大作用,將帮助非洲商戶和農民加快走出經濟困境。」
美聯社報道稱,電商直播在中國的流行或許可以為其他國家提供借鑒,同樣受到疫情影響的美國和歐洲的零售商們可以考慮把電商直播作為新的銷售方式。
目前,已有一些西方電商平台正在效仿中國開始「直播賣貨」。2019年2月,亞馬遜開通「亞馬遜直播」,主持人現場直播展示平台上在售的特定產品。美國最大家具電商平台Wayfair也在為期一天半的「Way Day」銷售活動中開了直播。
長期關注電商發展的學者勞倫·哈拉南在《福布斯》官網上刊文稱,可以預見中國在全渠道零售、社交商務、移動電商等方面的創新,會成為越來越多的西方技術和零售領導者們獲得啟發的來源。勞倫給國外的電商提出了3個需要向中國學習的地方:有影響力的網紅(帮助建立網紅與消費者的關系);與受眾的互動(搭建雙向的互動渠道);直播時長和頻率(主播需要增加直播的時長和頻率)。(賈平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