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文化中原行之六:溫縣:大氣魄大手筆佈局高質量特色發展之路

2020-07-23
来源:香港商報網
  書香溫縣,讓文化為城市建設增品提質
 
  7月3日下午,採風團一行抵達溫縣,參觀的第一站是兄弟書屋。
 
  兄弟書屋位於招賢鄉安樂寨村,這裏是司馬懿故里。千餘年前,司馬懿曾在這裏發出「肅清萬里,總濟八方」的鏗鏘之聲;13年前,我國著名經濟學家、中國發展研究基金會理事長、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原主任王夢奎,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著名隧道及地下工程專家王夢恕,以及焦作大學教授王夢周三兄弟捐贈故居創建「兄弟書屋」。
 
  「兄弟書屋」前身是「雲軒書屋」,創建人是王夢奎三兄弟先祖王儒舉。道光十二年,王儒舉傾其積蓄修建此院,並將前院闢為塾學,號「雲軒書屋」。書屋古色古香、整潔幽雅,共三進院落,佔地面積693.45平方米,建築面積270平方米,為清代民居建築。目前,藏書量達4萬冊,為河南省豫北地區民間最大圖書館,開闢有「安樂寨近、現代名人事跡」、「夢奎、夢恕事跡展」等多個欄目百餘塊版面。此外還定期進行種植業、養殖業、企業管理、書法繪畫等專業培訓。
 
  如今兄弟書屋是河南省文保單位、焦作市廉潔從家出發教育基地、焦作市正能量活動示範點、溫縣青少年教育基地,已成為傳承、傳播家國文化的新載體。
 

  古色古香、幽靜雅致的兄弟書屋
 
  兄弟書屋自實行免費讀書開館12年來,已有2萬餘國內外遊客慕名前來參觀、學習,許多人受益而勵志成才。據不完全統計,安樂寨村考上各類大學的有200餘人,出了40多位碩士研究生、博士,處級以上幹部47人。
 
  兄弟書屋是「書香溫縣」建設的一個掠影。溫縣歷史悠久,文化厚重,是河洛文化的主要發源地,仰韶文化、二裏頭文化在此交相輝映,卜子夏在這裏設教授業,司馬懿在這裏招賢納士,郭熙在這裏揮灑丹青;這裏人文薈萃, 走出了董作賓、王光遠等六位院士;形成崇文尚武、詩書濟世的優良傳統和文化基因,千年文脈綿綿不絕,書香氤氳代代相傳。如何激活溫縣人這一特有的品質,藉以提升「城市氣質」、打造城市「里子」?
 
  2018年11月,履新不久的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調研後決定從文化建設入手,「文化是一個城市的氣質和靈魂,書籍和閱讀是文化得以延續的載體,要激活溫縣人崇文尚武的特質,最好的辦法就是推進全民閱讀,推進學習型社會建設,讓讀書成為一種時尚,以此提升全民素養。」
 
  2019年年初,「書香溫縣」建設提上日程,並制定了詳細的三年行動計劃和實施方案。去年4月23日,在第24個世界讀書日,「打造書香溫縣,閱讀點亮人生」全民閱讀系列活動正式啟動,拉開了全民閱讀序幕。
 
  截至目前,溫縣已建成陳家溝書屋、亮亮書屋、文園書屋3個城市書屋及太極苑24小時自助圖書館;縣人大、財政局、衛健委、法院、岳村街道辦等48個單位建成了職工書屋;262個行政村全部建成農家書屋,全縣107所小學全部建成校園書屋,今年上半年將完成90個農家書屋和45個校園書屋高標準提升建設。
 
  同時,開展了「眾志成城,抗擊疫情」書畫展、「讀繪本,講故事」少兒閱讀活動、「世界讀書日」小型詩歌朗誦會等全民閱讀活動。如今的古溫大地閱讀之風如火如荼,正所謂「綿世澤莫如為善,振家聲還是讀書」。
 

  書屋裏認真讀書的小學生
 
  隨着該縣「書香溫縣」建設的深入推進,「全民閱讀」已經從一聲號召、一場活動、一個理念,成為一場全民參與的文化盛宴;讀書也已成為溫縣人民的一個習慣、一種時尚、一道靚麗風景線,成為群眾既看得見、又摸得着、並融入血液的文化品牌。這一標誌性「符號」,激活了古溫大地的文化基因,提升了溫縣人民的文化自信,為溫縣推動打造「精緻城市、品質溫縣」提供了精神動力和智力支持,增添了文化新動能。
 
  溫縣以全民閱讀為載體推動文化發掘和傳播的過程,將太極文化、姓氏文化、名人文化、懷藥文化等歷史文化資源,與城市建設、美麗鄉村建設、生態建設、廊道建設、水系建設結合起來,把「無形」的文化資源變為「有形」的文化符號。
 
  在溫縣的道路綠地與公園遊園,處處植入了千年古縣的特色文化和紅色文化,西南王村建設有申亮亮烈士紀念館和黨建主題園,子夏公園雕刻着《春秋公羊傳》等相關浮雕,游郭熙公園,自然就想起那雲山霧鎖的的《早春圖》,這就是依託厚重的歷史文化底蘊為城市建設增品提質。
 
  水潤溫縣,讓群眾樂享「詩意的棲居」
 
  在溫縣縣城穿梭,發現公園特別多,十分鐘見到一個大公園,五分鐘遇到一個小公園,連結公園與公園的是碧波蕩漾的水系。公園裏綠樹掩映,渠河兩岸碧草如茵,陽光燦爛,清風送爽,生活在這這裏的人臉上洋溢着笑容,心底蕩漾着幸福,為依水而居的詩意園林而滿懷自豪和驕傲。正如溫縣書法家張文海詩中描述的:「園林城,畫中行,十里水雲心生翅,萬幀素錦荷繞亭。」
 

  中國太極博物館遠眺
 
  2020年6月30日,溫縣獲得了「國家園林縣城」獎牌,這標誌着溫縣實施的「綠蔭溫縣」、「水潤溫縣」興縣戰略取得了成功,獲得了社會和國家的肯定。
 
  溫縣生態優美,黃河、沁河等13條河流穿境而過,留下眾多的支流、溪流和窪地水潭。溫縣充分利用這些水系優勢,引水入城,實施「子夏湖、慈勝湖」項目。同時,將美麗鄉村建設與「四水同治」結合起來,將13條河流沿線周邊村串起來,打造門前有河、堤上樹茂、岸邊草綠、水清見魚的「北國水鄉」。確定了「留白增綠、見縫插綠、十字綠軸、多園均布」的工作目標,以「大公園」鋪就城市底色,以「小公園」點綴城市之美。
 
  「溫縣按照分佈均衡、結構合理、功能完善、景觀優美的思路和要求,通過『拉高標尺,拓展城市建設格局;提質增品,做到綠色福利均衡;融文於景,提升園林城市氣質』,改善了城市的生態環境、拓展了公共的綠色空間、完善了城市的承載功能。我們還將持續『發放』更多綠色福祉,以水潤城、以綠蔭城,讓群眾享受更多生態福利。」該縣縣委書記毛文明說。
 
  國家園林縣城創建是一項重要的民心工程,該縣縣委、縣政府投入了極大的力量;全縣人民了貢獻了最大的能力。旭日東升,他們在栽植草木、安裝道牙、修建棧道;烈日當頭,他們在測量標高、電焊作業、指揮吊樁;夜幕落下,他們還在敷設管道、平整路面、清理垃圾……這幅「花開紅樹亂鶯啼,草長平湖白鷺飛」的精美畫卷,飽含着無數人的辛勞和汗水。形成了「水城相融,城水相依」的秀美景觀,「綠蔭溫縣、水潤溫縣」的多彩畫卷正在徐徐展開。
 

  黃河岸邊舞太極
 
  一條條道路變成了綠色長廊。該縣按照田網、綠網、水網、路網高度融合的規劃思路,在優化路網結構,對城區道路進行全面修繕,實現雨水、污水、通信、電力、給水、燃氣管網同步預埋的同時,添綠添花增園增景,精心打造串聯鎮區、景區、產業園區的精品線路,讓一條條濃密枝葉和斑斕花朵彼此交匯的花木長廊,讓人隨時「悅」見生活之美。淹沒在綠色褶皺里的縣城是強力推進道路綠化的碩果
 
  水波蕩漾的河流成了公園。該縣園林綠化部門相關負責人介紹,「全長約21.7公里的環城水系綠化總佔地353.3公頃。將濱河公園、郭熙文化園、司馬文化園、古溫文化園4個公園和早春園、煙雨園、暗香園、蘭若園4個景觀點有機串聯,讓集文化、娛樂、觀賞、健身功能於一體的環城水系生態景觀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
 
  廢棄凝滯的坑塘成了公園。該縣遵循原始地貌特色,以人性化、生態化的理念優化園區空間佈局,將原有坑塘與園林綠化、休閒養生、景觀建設、書香文化等巧妙融合在一起,營造生態、休閒、靜謐的空間。「餘霞散成綺,澄江靜如練」的慈勝公園就是由坑塘整治而來。
 
  雜亂無序的邊角閒地成了公園。在溫縣,微綠地和口袋公園隨處可見,銀苑遊園曲徑通幽翠色慾滴;小天鵝遊園疏林密草滿地鮮花。市民抬頭是藍天,出門入公園,累了有椅凳、乏了看風景,月影浮清波,鳥語繞花香,美景隨手可攬。
 
  截至目前,城市建成區人口數約112900的溫縣,綠地面積541.16公頃,公園綠地面積185.1公頃,綠地率35.60%,綠化覆蓋率40.19%,人均公園綠地面積16.4平方米。
 
  此外,該縣各單位(小區)積極逐綠、插綠、造綠,以工作性質和文化背景為主題,通過設置花架、花廊、欄杆,在建築牆體上栽植爬山虎、凌霄花等攀爬植物,形成一定規模的立體綠化景觀效果。目前,該縣已創建97家園林單位(小區)。其中,省級園林單位(小區)6家,市級園林單位(小區)91家。
 
  今日的溫縣,綠地公園遍佈全城,綠色浸染千家萬戶。這,是一座城市的驕傲,也是生活在這座城市中的人們由衷的幸福。
 
  「國家園林城市是看得見、摸得着的幸福指標。建設生態宜居的園林之城、美麗之城、幸福之城沒有止境。」該縣縣委副書記、縣長李培華說,溫縣將持續以「群眾生活更美好」為價值導向,提升園林城市品質;以「文化空間再升級」為核心素養,提升園林城市氣質;一手抓規劃創建,一手抓環境整治,形成綠色生產方式和生活方式,讓溫縣的空氣清新十足、地面綠意十足、河水靈氣十足,群眾樂享「詩意的棲居」
 
  功夫溫縣,讓太極文化傳播全世界
 
  7月10日上午,採風團一行遊覽了陳家溝太極拳景區,並觀看了太極拳傳承人精彩的功夫展示。
 
  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位於溫縣趙堡鎮西南的清風嶺上,南臨黃河,北依太行,與伏羲畫卦台、河洛匯流處隔河相望。國家AAAA級景區,規劃面積35平方公里,核心區3平方公里,主要景點包括:太極拳祖祠、祖林、太極拳博物館、太極文化園、楊露禪學拳處、東溝造拳處、陳照丕陵園、古皂角樹、中華太極館、太極拳國際文化交流中心。
 
  這裏是太極功夫的發源地,太極功夫由此傳播向全世界。在陳家溝,有句俗話「喝喝陳溝水,都會翹翹腿」。漫步陳家溝,村內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以太極文化為核心精心佈置,古色古香的各種建築以及觸目皆是太極拳烙印,讓這裏享有「古村聖境」美稱。
 

  萬人同打太極拳
 
  經過多年的傳承與發展,陳家溝太極拳文化旅遊區不斷提升景區質量,形成了發展旅遊觀光、武術培訓、文創產品加工為主要內容的產業架構,服務接待能力不斷完善。現有大型武校4家、家庭武館50餘家、家庭賓館16家,每年來陳家溝尋根問祖、拜師學藝、健身養生、感受太極文化的遊客絡繹不絕。
 
  少林拳和太極拳均是承載着中華文化精髓的世界遺產,是黃河文化孕育的瑰寶。為了讓太極文化走向世界,溫縣結合當地實際,借力焦作「一賽一節」良好平台,實施了「文武兩翼」發展戰略,持續組織系列活動,以此叫響「太極拳發源地」文化品牌。
 
  為了深化「太極拳」和「雲台山」兩大城市名片,從2008年開始,在國家體育總局武術運動管理中心、中國武術協會、省體育局、省旅遊局的支持下,焦作市人民政府開始舉辦中國焦作國際太極拳交流大賽暨雲台山旅遊節(簡稱「一賽一節」), 以太極文化思想為根基,以體育競技為抓手,以旅遊休閒為歸宿,節會搭台,文旅為媒,經貿唱戲,形成文化體育、健康旅遊、經貿招商三線聯動,推動焦作經濟快速發展。
 
  「一賽一節」是焦作市全力打造的節會品牌,已成為面向國際弘揚太極拳文化,促進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有效載體,多次被國家體育總局、國家旅遊局評為「中國體育旅遊精品項目」。太極拳也因為「一賽一節」活動的持續開展而廣為傳播。
 

  晨练太极拳
 
  2019年8月18日至25日,中國太極功夫文化旅遊「一帶一路」萬里行活動亮相希臘和英國……
 
  2019年3月30日,全國第一所太極拳專業高等院校——河南太極拳學院項目開工儀式在溫縣舉行,該項目啟動填補了國內太極拳武術類全日制本科院校空白,將開創太極拳傳承及傳統武術發展的新紀元。
 
  當下,焦作為了加大鄭州和焦作之間的文化產業融合,將嵩山、少林武術和雲台山、太極拳聯合起來發展,推出了「兩山加兩拳」戰略,以極高的站位拉開了山水組團發展的大幕,持續叫響「太極拳品牌」,「可以說,推進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溫縣文化自信和底氣十足。」毛文明說。
 
  項目為王,為溫縣高質量發展注入新動能
 
  在陳家溝文化旅遊區,太極小鎮和印象·太極項目正在緊張施工。據介紹,由省豫資和棕櫚股份意向投資建設的陳家溝太極小鎮項目,計劃投資58億元,佔地950畝,分為新東溝、康養社區、河洛里坊三大板塊,目前該項目的概念性規劃設計正在完善。上海湘江投資1億元的東溝改造、楊露禪學拳處復建項目主體基本完工,正在與湘江高層就下步具體合作模式進行深入對接;河南知行文旅總投資7億元的印象·太極項目已破土動工,11月完成主體劇場建設,力爭2021年上半年進行公演;省文投和河南建業集團投資的建業·陳家溝太極文化生態園項目規劃正在完善;溫縣太極拳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投資8000萬元的中華太極館項目已竣工投用;由鄭州大學體育學院與溫縣人民政府共同實施,總投資為6.7億元的河南太極拳學院項目紮實推進;國家級太極拳非遺傳承人傳承館項目陸續投建,其中陳正雷書院項目已建成。
 

  國家小麥博物館一角
 
  這些項目的快速推進與溫縣一貫堅持的項目為王的思路是分不開的。溫縣縣委書記毛文明說:「推動溫縣高質量發展,必須有高質量的項目來支撐。我們牢牢抓住項目建設這個『牛鼻子』,樹立創新意搶先意識,大膽解放思想,根據國家產業政策,結合溫縣實際情況,精心繪製『產業圖譜』、『招商圖譜』、『建設圖譜』三張圖,特別是在項目引進方面,以打造『強磁場』引來『金鳳凰』,招商『上雲端』擴大『朋友圈』,落地『大項目』強勁『新動能』,項目建設實現了突破性進展,為高質量發展注入了新動能。」
 
  為了落實「項目為王」,溫縣重點圍繞食品藥品、文化旅遊、健康養生、裝備製造、智能家居五大經濟板塊,編制了規劃、謀劃、在建、續建等項目庫,完善項目推進機制,健全項目推進體系,謀劃了五大類21個、總投資485億元的重點招商引資項目,形成了加快項目建設的強大合力。
 
  落實「項目為王」招商是關鍵。溫縣不斷加強金水新興科技產業園和銀港智能定製家居產業園建設,形成了裝備製造、食品加工、定製家居、中醫藥生產等產業集群。溫縣產業集聚區已躋身全省30強,是科技部中國創新驛站河南省區域站點、河南省知名品牌示範區。溫縣成分發揮產業區的集聚作用,把其作為促進縣域經濟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抓手,營造讓企業安心投資、放心經營、舒心發展的環境,釋放更多改革紅利和空間,形成了強大磁場。據統計,2019年,該縣新引進項目55個,總投資237.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40個,10億元以上項目7個。北京同仁堂、大咖食品、上海翡諾等一批行業龍頭企業成功入住。
 
  今年3月7日,溫縣舉行2020年重點項目網絡集中簽約儀式,佳海產業新城、太極湖風景區、新榮陽綜合體等12個重點項目通過視頻連線方式成功簽約,總投資達208億元。
 
  矗立在黃河岸邊的黃河太極石
 
  毛文明說,溫縣要高質量發展,必須要有大氣魄、大格局、大手筆,以思想大解放推動工作大發展,樹立「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着力打造「精緻城市、品質溫縣」;堅持強優勢、補短板、促振興,走好高質量發展特色之路,以出彩的業績向人民交上一份滿意的答卷。
 
  大鵬一日同風起,扶搖直上九萬里。今日之溫縣,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大力弘揚「崇文尚武、創新創造、時不我待、追求卓越」的新時代溫縣精神,在推進鄭焦一體化發展、加快建設鄭焦黃河生態文化旅遊廊道中,奮力譜寫「千年古縣」更加絢麗多彩的新篇章。(郭軍勝 劉同偉 劉暢)
[责任编辑:薛正軒]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