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網訊】叮咚買菜創始人梁昌霖接受中新社記者專訪時笑稱,“眼下賣菜其實是高科技行業。”
2020年初,新冠肺炎疫情給了原本遭遇寒冬的生鮮電商一次機會,疫情期間線上生鮮交易需求呈現井噴式增長,生鮮電商“枯木逢春”。上海本土企業“叮咚買菜”,更是在疫情期間風頭無兩。
作為生鮮電商的後來者,叮咚買菜2017年5月正式上線,2019年,總營收為50億元(人民币,下同),隨著疫情的暴發,僅2020年2月的單月營收就超過了12億元。
不過在疫情期間,生鮮電商的“回春”是全行業、大面積的。這條賽道的未來到底會如何發展,也在眾人心中畫上了一個問號。不少業內人士認為:“中國生鮮電商的未來在產業鏈的完善、在供需關系的平衡、在數字化技術的加持……”
在梁昌霖看來,目前技術的發展的確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大到全流程的數字化、訂單預測系統;小到一顆生菜的溯源流程、騎行小哥的路線規划……這些都需要數字化、人工智能技術的加持。”
生鮮電商在損耗率這個問題上,被不少投資者、專業人士所詬病,“數字化很好地解決了這個問題,我們會根據用戶習慣做前置倉的貯備、以及各種類型的推 ,對用戶和我們來說是雙贏。”
說到這兒,梁昌霖舉了個例子:“今天一個用戶想吃菠菜,但倉庫沒有了,系統就會根據庫存和這位用戶的日常習慣推 其他的綠葉菜。‘預測+推 ’,就很好地解決了原來的損耗問題。”
疫情期間生鮮電商高速發展的背後,是中老年客戶的加速成長。宅在家中的兒女、親友、志願者等積極主動給予的培訓,迅速讓中老年客戶成為了“搶菜”達人,而在中老年群體眼中,貨品新鮮、價格實惠,購買方便成為了繼續線上消費的關鍵。
蘇寧金融研究院高級研究員付一夫此前在接受中新社記者采訪時表示,對於消費者來說,疫情後,大家會更加關注生鮮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問題。
在梁昌霖看來,“品質高”“復購率高”也是生鮮電商未來重要的發展方向,“用戶連一顆小?都能知道是產自哪里,哪一天被摘下來的,這樣才能吃得放心。”
為什麼選擇上海?對大眾服務類行業來說,上海高速發展的經濟文化水平和居民對於生活品質的需求,是其能?茁壯成長的土壤。
當年的梁昌霖也看中了上海這一點,今年是他在上海創業的第18年,2002年退伍後他選擇從老家安徽來到上海。
這次疫情中,梁昌霖也切身感受到了上海的包容和開放,“兩萬八千平方米的冷庫,從實地看到正式使用祗花了3天時間。這在平常根本就是不可能的事情。”
工人們的居住問題在當時也難住了這位老兵,“那麼多的工人,在倉庫附近根本沒有同意他們入住的小區,最後還是相關領導為我們提供擔保,這才解決了住宿難題……”
如今,上海正在打造“生鮮電商之都”。上海市商務委副主任劉敏表示,上海支持鼓勵生鮮電商、社區電商等新模式健康快速發展,加快“互聯網+生活性服務業”創新試驗區建設,推動形成生活服務行業電商生態圈,滿足多層次多樣化消費需求。
上海對在線經濟的扶持也讓梁昌霖十分興奮,“未來,上海將把建設前置倉、冷鏈作為新基建的一部分,我相信,那時大家會更加關注生鮮的安全和質量,行業也將進入一個健康的市場競爭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