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務部:中國仍是大多數跨國公司主要投資目的地

2020-08-13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商報網訊】記者張麗娟報道:日美等一些國家出台鼓勵本國境外企業調整產業布局策略,並不惜巨額補貼吸引企業遷回本土。商務部外國投資管理司司長宗長青介紹,盡管個別國家和地區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有政府干預過度泛化的跡象,甚至少數政客鼓吹產業鏈“去中國化”,但數據充分說明中國市場有巨大吸引力,中國仍是大多數跨國公司主要的投資目的地。

  未發現在華日企關停

  針對日本政府不惜給出巨額補貼將日本企業遷回本土,宗長青13日出席國新辦發布會時表示,新冠肺炎疫情對世界經濟造成了巨大影響,尤其是疫情初期出現的部分產品供應鏈緊張問題,引發了部分國家和地區對產業鏈安全的擔憂,並隨之出台了一些鼓勵本國境外企業調整產業布局的策略。日本政府的補貼政策就是其中之一。據初步了解,獲得日本政府補貼的第一批87家企業中,有30多家在華有投資,而且目前也沒有發現這些在華企業關停的情況,多數屬于分散投資。

  宗長青介紹,事實上,近幾年,受中美經貿摩擦以及要素成本上升等因素的影響,中國已經有一些勞動密集型產業陸續向東南亞等地區轉移。他認為,一些企業基于要素成本、貿易環境、供應鏈穩定等方面的考慮,調整產業布局和全球資源配置,多屬正常的市場行為。

  “同時,我們也注意到,個別國家和地區為全球產業鏈供應鏈調整有政府干預過度泛化的跡象,少數政客甚至鼓吹產業鏈“去中國化”。”宗長青強調,盡管如此,我們更應看到,中國仍然是大多數跨國公司主要的投資目的地。特別是今年以來我國疫情防控取得戰略性成果,經濟增長由降轉升,使包括外資企業在內的各類企業復工復產情況好于全球,更加堅定了外商投資中國的預期和信心。

  中國成為美國公司的“避難所”

  宗長青援引美國《華爾街日報》網站8月8日的一篇文章稱,中國消費經濟復蘇帮助一些美國公司抵消了其在美國國內銷售嚴重下滑的損失,中國成為美國公司的“避難所”;美國斯凱奇公司、耐克公司等一些知名品牌高管在最新的財報季特別提到,是中國帮助其度過了艱難的三個月。

  另據商務部統計,今年1-7月,外商在華新設企業18838家,其中日本在華新設企業415家,美國860家,韓國849家,新加坡584家,英國296家,德國245家。這些數據充分證明了中國市場的吸引力。

  “總體看,我國經濟穩中向好、長期向好的基本面沒有變,我國超大市場規模的強大磁吸力沒有變,我國在產業配套、人力資源、基礎設施等方面的綜合競爭優勢沒有變,我國持續擴大開放、持續優化營商環境的目標沒有變,大多數跨國公司持續看好中國、在中國長期經營發展的戰略沒有變,我們有信心做好全年穩外資工作”,宗長青說。

  前七個月吸收外資總體好于預期

  數據顯示,今年以來中國吸收外資增幅實現了由“負”轉“正”,總體好于預期。1-7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5356.5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0.5%(不含銀行、證券、保險領域,下同),較1-6月回升了1.8個百分點,由負增長轉為正增長;7月當月,全國實際使用外資金額634.7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5.8%,連續第4個月實現單月吸收外資正增長。

  宗長青介紹,今年年以來中國吸收外資主要有三個特點:一是服務業發揮了支撐作用。1-7月服務業實際吸收外資4145.9億元人民币,同比增長11.6%,佔我國吸收外資比重77.4%。其中,高技術服務業同比增長27.4%。二是主要投資來源地保持穩定。香港地區、新加坡、英國等實際投入外資金額同比分別增長8.2%、4.6%和48.6%。三是外資大項目持續落地。1億美元以上外資大項目到資佔比68%,埃克森美孚、寶馬、豐田、英威達等不少跨國公司不斷加大在華投資,加快在華布局。

  盡管1-7月全國實際吸收外資金額以人民币計實現了正增長,但以美元計為769.8億美元,同比下降2.3%,仍然為負增長。宗長青認為,當前,新冠肺炎疫情仍在全球持續蔓延,同時,單邊主義、保護主義抬頭,逆全球化回潮,世界經濟和外部環境不穩定、不確定性顯著增加,外資企業生存與發展也面臨不少困難和壓力,與以往相比,穩外資形勢更加復雜嚴峻。他表示,下半年商務部將從三個方面抓好穩外資工作:一,穩存量政策再強化;二,促增量方法再創新;三是優環境措施再加力。  

  國辦發文提15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進一步做好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的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意見》指出,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進一步加強穩外貿穩外資工作,穩住外貿主體,穩住產業鏈供應鏈。《意見》提出15項穩外貿穩外資政策措施,主要內容包括:一是加大財稅金融支持。二是發展貿易新業態新模式。三是提升通關和人員往來便利化水平。四是支持重點產業和重點企業

  《意見》要求,更好發揮出口信用保險作用。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在風險可控前提下,積極保障出運前訂單被取消的風險。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復制或擴大“信保+擔保”的融資模式;以多種方式為外貿企業融資提供增信支持;盡快推動在有條件的地方新增一批市場采購貿易方式試點,力爭將全國試點總量擴大至30個左右,带動中小微企業出口;鼓勵有條件的地方結合當地實際,通過基金等方式,支持加工貿易梯度轉移。培育一批東部與中西部、東北地區共建的加工貿易產業園區;對紡織品、服裝、家具、鞋靴、塑料制品、箱包、玩具、石材、農產品、消費電子類產品等勞動密集型產品出口企業,在落實減稅降費、出口信貸、出口信保、穩崗就業、用電用水等各項普惠性政策基礎上進一步加大支持力度。

[責任編輯:程向明]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