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新華社報道,近年來,以「代理全額退保」「代理處置信用卡債務」為主要形式的「代理維權」現象激增。北京銀保監局發布提示指出,這些專職「代理維權」的團伙打着為消費者維權的旗號,一般不具備法律從業資質,卻收取高額手續費,實際上嚴重侵害了消費者權益。北京銀保監局結合消費者的相關案例指出,代理維權主要存在多種陷阱。
首先,「全額退保」貓膩多。以消費者張某為例,其購買某保險產品後與保險公司發生爭議,在網站上找到了一個號稱能「全額退保」的代理,遂向代理交納500元;若退保成功,代理再收取一定金額的「手續費」。然而,代理人向保險公司索要五倍賠償未果,後訴至法院,法院未支持張某訴求。歷時半年,張某維權失敗,失去了及時溝通解決問題的機會,還損失了代理費、訴訟費共計上千元。
其次,「退保理財」實為非法集資。消費者李某最近接到了一通自稱是保險公司工作人員的電話。對方告知李某,其名下的這張保單收益太低,可以帮助轉換成更高收益的產品。在這位「工作人員」的指導下,李某不僅退保,還購買了一款理財產品。幾個月後,產品無法兌現,李某才發現自己中了非法集資的圈套。
第三,信用卡「維權」征信受損又失財。消費者王某想向銀行申請分期還款,這時王某收到一條短信,號稱可以帮助其向銀行維權,申請將欠款分成60期,並免除利息和手續費,只需繳納1000元「代理費」。王某簽訂了代理維權協議。一個月後,王某收到銀行短信,發現自己未按期還款的行為被記入徵信記錄,利息和手續費也沒有免除。
北京銀保監局提示消費者,不當維權面臨諸多風險,包括泄露個人信息、製造徵信污點、加重經濟負擔等。如要維權,消費者應依法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