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政署首獲「新工程合約」年度大獎

2020-10-03 16:46
来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道路交通繁忙,建築物密集,地下管道多而繁雜,進行工務工程期間,少不免會遇上或大或小,事前未能預見的難題。運輸及房屋局局長陳帆昨於網誌撰文表示,路政署轄下的「屯門公路(市中心段)加建隔音屏障工程」在施工的四年多期間,遇上近300項與合約內容不同的補償事項,透過「新工程合約」模式的伙伴精神,路政署與工程團隊在完全沒有任何工程糾紛下完工,並獲得英國「新工程合約」的大獎。

 他表示,政府近十年致力推動「新工程合約」模式,減低超支或延誤機會。傳統的工務工程合約,遇上事前未知風險,如工程空間狹小和繁雜的地下管道引致的施工困難等,一般由承建商獨力承擔。承建商有可能因為這類不確定因素,出現工程糾紛或提高投標價格。在「新工程合約」模式下,工務部門與工程團隊以互信及伙伴合作精神,共同管理及分擔風險,應對因未知風險引發的工程改動,減低出現工程糾紛的機會。

 陳帆指,今年3月竣工的「屯門公路(市中心段)加建隔音屏障工程」,為有逾40年歷史的屯門公路,加建長達800米的隔音屏障和隔音罩,降低交通噪音水平達25分貝。一般情況下,在交通繁忙的馬路25米範圍內,噪音約為70分貝;如能減低10分貝,周遭聲音就像在客廳內對話的環境;再多減10分貝,環境就與一般寫字樓差不多。加建隔音屏障後,在玫瑰花園至力生大廈一段的屯門公路約1800個住宅單位,受交通噪音滋擾的情況大大降低。工程施工期間,為保持屯門公路暢通,市民生活無阻。工程團隊面對多項困難,包括在星期一至六的日間,不能封閉行車線進行工程,而每晚深夜,只能在最多四小時內,進行非高噪音工序,同時要保持公路各行車方向,最少一條行車線開放。面對複雜的施工環境,這項工程共出現了近300項補償事項。透過「新工程合約」模式的風險預警機制,工程團隊合共舉行了48次緩解風險會議,商討預期需處理的預警事項。85%的補償項目能在3個月內實行,其餘亦全數在竣工前處理,令整個項目在核准工程預算內順利完成,而且完全沒有任何工程糾紛,以工務工程來說,殊不容易。

 他總結,今年6月,有關工程獲英國土木工程師學會轄下英國「新工程合約」組織頒發「2020年度運輸工程項目」大獎,運房局及路政署上上下下都感到十分榮幸。這個獎項亦是路政署首個與「新工程合約」有關獎項,為這份殊榮增添多一份意義。署方將會繼續採用「新工程合約」模式推展道路工程,以團隊衷誠合作的溝通機制,更有效率地適時處理問題,繼續擴展及改善道路網絡,促進社會的持續發展及改善市民的生活質素。

 
[责任编辑:程向明]
相关新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