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廣東交通集團所屬清雲高速發布消息,根據交通運輸部科學研究院近日出具的科技查新報告顯示,肇雲大橋南側錨碇創新性採用的「通道錨」方案,作為懸索橋主纜錨固體系的新型式,為世界橋樑界首創。
查新機構對數據庫進行檢索,通過對比國內外54篇相關文獻得出結論,「通道錨」基礎在肇雲大橋項目中的採用為國內外首次,解決了路線位於緩和曲線條件下主纜橫向偏角問題。
這一技術之所以稱為「通道錨」,意思就是大橋錨碇同時具有通道和錨的作用。錨碇是懸索橋的受力中心,一般情況下,重力式錨碇位於大橋兩岸,建在大橋邊跨下方,通過索纜連接大橋主塔,肇雲大橋北岸錨碇就採取了這種設計。
然而大橋南岸卻無法實現這樣的設置,因線路規劃,大橋橋面進入南岸後主線線形逐漸彎曲,若按傳統方法設置錨碇,連接錨碇的索纜也會改變方向,如同給索塔增加橫向拉力,結構風險大,若把索纜拉直,那麼索纜的連接點就會與路面重疊「打架」。
面對大橋索纜「牽手難」的問題,清雲高速打破傳統思維,既然索纜拉直就與主線路面重疊,那就按照重疊的思路,將錨碇抬高,在錨碇中設置通道,讓車輛通過,相當於搭建了一個隧道,索纜連接這個「隧道」的頂部,實現與索纜的「牽手」,並將這一新型錨碇命名為「通道錨」。
「大橋成橋後,我們對大橋進行了兩年的檢測,數據反映,雲浮側錨碇基岩能提供充分的摩擦力,地基受力狀態穩定,錨碇框架梁工作性能良好。」錨碇監測合作單位華南理工大學橋樑專業教授顏全勝介紹。
肇雲大橋橫跨西江,連接肇慶與雲浮兩市,2020年1月1日通車,全長1688米,主跨738米。「通道錨」獨特的結構為大橋的景觀提升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肇雲大橋也因此成為一江兩岸的靚麗的風景。
「特大橋是與城市布局相互映襯的美學要素,特大橋固有的美學觀感是可以多方位、多角度展現的。」清雲高速總工程師羅林閣介紹。
「通道錨」的提出,為肇雲大橋的建設帶來了一系列的蝶變。較傳統重力式錨碇,大橋減少土石方開挖達9萬立方米,棄渣量大大減少,減少了對環境的破壞,同時工程造價也降低10%。此外,將錨碇置於路面上,避免了深基坑的開挖,施工期間排水更為容易,基礎施工難度小,安全性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