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觀察】央行為何默認人幣升值?

2020-12-07 04:58
來源:香港商報網

 12月4日,美元跌勢加劇,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中間價報6.5507,上調85點;離岸人民幣兌美元升破6.52關口,最新報6.5182;在岸人民幣兌美元升破6.54關口,最新報6.5370。

 自今年最低點7.13算起,人民幣兌美元匯率中間價本輪升值幅度已達到5800個基點或8.1%;自今年最低點7.20算起,離岸人民幣兌美元本輪升值幅度已達到6900點或9.6%;自今年最低點7.17算起,在岸人民幣兌美元本輪升值幅度已達到6400點或8.93%。

 無論是在岸人民幣還是離岸人民幣,對美元匯率都已創下2018年6月份以來新高。

 行政干預效果恐適得其反

 值得注意的是,本輪人民幣升值幅度驚人,是2015年8月11日開啟匯率改革以來最強烈的升值過程。面對人民幣劇烈升值威脅到中國出口競爭優勢以及中國經濟復蘇勢頭的爭論,央行卻沒有出面干預人民幣匯率,而是持續默認市場機制發揮主導作用。11月以來,央行未採取任何措施限制人民幣升值,這與10月份的情況恰恰相反。

 10月份,央行一度出手降低了做空人民幣的成本,放鬆了部分匯率管控措施,這被解讀為央行抑制人民幣升值的部分手段。

 中國為何開始默認人民幣升值?筆者分析,一方面,人民幣本輪升值更多的是被動升值,因美元指數年內最高點是102.99,而4日盤中見90.63,與最高點相比回落了12個百分點。即,美元指數跌了12% ,而人民幣兌美元僅漲8%至9%,人民幣對美元匯率本輪升值幅度明顯小於美元指數期間的跌幅;另一方面,美元指數跌破91關口之後,看空美元氛圍更加濃郁。美元指數延續跌勢,技術面來看,美元若有效跌破91,則可能打開跌向90關口的空間。權威聲音認為,從現在到2021年底,美元對其他主要貨幣的匯率可能下跌35%。若果真如此,明年年底人民幣兌換美元匯率可能會進入6.50,甚至6.40年代。而在這個過程中,行政干預人民幣匯率的效果很可能適得其反。

 升值對出口影響被誇大

 而出口數據強勁則是央行保持沉默、容忍人民幣升值的另一個主要原因。近期公布的進出口數據顯示,中國出口仍然強勁增長,無論是對美國、歐盟、日本還是東盟,從防護服到醫療器械,中國的各種物資需求都在提振中國的出口。種種跡象都顯示,人民幣升值對中國出口的影響被誇大了。

 另外,匯率升值還有利於降低進口商品價格並吸引更多外資流入,有利於刺激內需。所以,中國無需行政干預人民幣升值進程。(香港商報評論員  王長久

[責任編輯:劉亞寧]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