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引衰退 疫苗兆復蘇 世界經濟危中蘊機

2020-12-22 03:35
來源:香港商報

 2020年,新冠疫情席捲全球,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稱之為自第二次世界大戰以來「最嚴重全球性危機」,其經濟影響前所未有。隨疫苗研發取得進展,各國推出財政、貨幣和監管措施為經濟「療傷」,中國經濟率先企穩引領向好發展,展望2021年,全球經濟復蘇仍可見一層樂觀的底色。

 衰退之痛波及全球

 據中新社報道,持續蔓延的疫情及不斷加碼的防控措施,對全球經濟影響已超出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10月預測,今年全球經濟下滑4.4%,為1930年代「大蕭條」以來最嚴重經濟衰退。其中,美國將衰退4.3%,歐元區將衰退8.3%,印度將衰退10.3%。同時,經濟衰退還導致國際貿易與投資大幅下降,WTO預計今年全球貨物貿易量萎縮9.2%。

 此外,疫情引發的衰退還導致多國貧困和低收入者激增。世界銀行年中曾預測,全世界料有7000萬到1億人因疫返貧;牛津大學最近一項研究表明,疫情會造成全球5億人重回貧困線以下,並會讓全球減貧步伐倒退10年。英獨立智庫列格坦研究所指,今年該國貧困人口增長近70萬,達1520萬。美芝加哥大學和聖母大學一項研究顯示,6月份以來,已有近800萬美國人陷入貧困。

 復蘇之路道阻且長

 時近年底,新冠疫苗研發進展為疫情控制帶來曙光。多家研究機構稱,明年世界經濟有望進入修復式增長,逐步彌補疫情帶來的損失。據IMF最新預測,2021年全球有望迎來低基數的衰退後復蘇,經濟增速回升至5.2%。惟值得關注的是,5.2%的經濟預增速相較過去一年實際增長僅不到0.6%。全球經濟實現可持續式復蘇仍挑戰重重。

 更重要的是,疫情仍在肆虐,特別是美國、巴西、印度等主要經濟體新增病例居高不下,歐洲疫情秋冬以來更大幅反彈。此外,疫苗有效性和普及性也為復蘇增加了不確定因素。

 中國方案增添亮色

 在全球大衰退背景下,對中國經濟增長的樂觀預期得到全球各界廣泛認同。IMF最新預測,中國將是今年世界主要經濟體中唯一保持正增長的國家。經合組織(OECD)本月最新發布的全球經濟展望報告稱,預計2021年全球經濟將增長4.2%,而中國對全球經濟增長的貢獻將超三分一。世銀最新研究報告亦指,中國將在明年保持更快速增長,為世界經濟復蘇增添新動能。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以「主動應變」、「化危為機」的辯證思維,提出了推動世界經濟復蘇的中國方案。中國發展離不開世界,世界繁榮也需要中國。中國經濟正以強大的韌性和活力體現出推動全球復蘇的中國擔當,為陷入衰退的世界經濟增添亮色。

[責任編輯:徐麒釗]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