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大研究:7平方米蠔礁可過濾1個奧運標準泳池水量

2020-12-28 14:48
來源:香港商報網

 香港大學今日(28日)表示,理學院太古海洋科學研究所與大自然保護協會進行的研究發現修復消失的蠔礁具龐大潛力,能對海洋環境帶來禆益,而研究發現已於科學期刊《Restoration Ecology》刊登。

 港大指,健康的蠔礁可發揮天然濾水作用,以惠及沿岸環境,至於研究則發現7平方米的香港蠔礁可過濾1個奧運標準游泳池的水量;而1隻香港蠔每小時可過濾達30公升水,是所有蠔類品種中最高的過濾紀錄之一。

 港大續指,修復蠔礁的一個好處是增加具商業及休閒價值的魚類及蟹類產量,而部分地區現時只能透過把人工育苗場養殖的蠔苗移植至野外,才能成功修復蠔礁。但研究結果顯示香港的蠔類自然補充率高,意味着毋須依靠人工養殖蠔苗,蠔礁亦有機會得到修復。

 港大生態學及生物多樣性研究部副教授Bayden D Russell表示,很高興發現蠔類的自然補充率很高,顯示毋須依靠人工養殖亦有可能修復蠔礁。研究團隊相信,珠江三角洲的傳統蠔類養殖活動保留了海水中的本地蠔種,故儘管天然蠔礁流失,這些蠔民的蠔排養殖場仍有機會成為蠔苗的來源,促成生物自然補充的情況。

 香港大學還對本港10個殘餘的小型貝類棲息地進行評估,發現在持續捕撈的影響下,在野外已很難找到超過1歲的大型蠔隻。

 大自然保護協會香港環境保育經理湯詠霖表示,協會對發現可以生物學方式修復蠔礁感到興奮,惟人為因素仍然是大規模恢復這類棲息地的最大挑戰。在香港,貝類棲息地的保護仍嚴重不足,而且公眾對蠔礁的生態價值意識薄弱;野生捕撈亦是一個問題,只要蠔或青口大得可供食用便會被捕撈。協會正與政府合作,進一步保護這些生態系統,提高公眾認知,並希望把它們納入下一個『香港生物多樣性策略及行動計劃』當中。(記者唐信恒)

  香港的蠔礁。圖片來源:Kyle Obermann/ TNC

 每當提起蠔類,大部分人都會聯想到食物,卻鮮有知道蠔所組成的蠔礁能夠支持沿岸海洋生態。圖片來源:Karsten Heinrich/ TNC

[責任編輯:蔣璐]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