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三大綜合保稅區聯動發展 打造國際國內「雙循環」窗口

2021-01-04 20:01
來源:香港商報網

 隨着前海灣保稅港區升級為深圳前海綜合保稅區,深圳已形成前海、鹽田、坪山三大綜合保稅區聯動發展之勢。2020年,深圳海關貫徹落實「六穩」「六保」工作部署,以特殊監管區域轉型升級為契機,進一步優化口岸營商環境,創新監管模式,鼓勵企業用足用好政策紅利,助力區內企業開拓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培育以綜合保稅區為代表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成為新的外貿增長點。

 據深圳海關統計,2020年前11個月,深圳關區以綜合保稅區為主體的海關特殊監管區域進出口值達6207.7億元,同比增長8.45%,以佔全市不足0.5%的面積貢獻了深圳外貿總值的兩成以上。

 優化服務,助力倉儲物流發展

 通關速度是進出口企業的共同訴求,深圳海關以統一特殊監管區域管理系統為契機,通過科技創新、制度創新不斷提高綜合保稅區貨物流轉時效,提升監管效能。

 作為鹽田綜合保稅區保稅物流業務體量最大的企業,新興物流經理楊典忠興奮地告訴記者,海關在綜合保稅區內優化貨物保稅流轉模式,並提高卡口智能化水平,實現了數據自動比對、卡口自動驗放、貨物自行運輸,極大地便利了企業。初步估算,每年能節省公司運輸和通關成本約260萬元,平均每票貨物流轉時效提高了50%。

 同時,深圳海關在前海綜合保稅區和鹽田綜合保稅區落地實施「全球中心倉」項目,允許企業保稅與非保稅貨物同倉存儲、進口與出口同倉調撥、小額交易與大宗貿易同倉交割、內貿與外貿同倉一體,實現靈活高效的「一區多功能、一倉多形態」,滿足企業提前從境外採購商品入區並按不同狀態備貨的需求,以更好地應對複雜多變的國際貿易形勢。

 鹽田綜合保稅區企業深圳市光焰供應鏈有限公司的蒙經理說,2020年前11個月,該公司非保稅貨物進出區9千多噸,年節省倉儲租賃、物流運輸和人工成本約20萬元,給企業帶來了實實在在的商機和利好。

 據悉,2020年「全球中心倉」項目非保稅貨值已達12.87億元人民幣,助力企業將境外倉庫及區外普通倉整合集成在區內,實現三倉合一,有效提升區內倉庫利用率。

 區區聯動,整合優勢資源

 前海綜合保稅區、鹽田綜合保稅區毗鄰港口、交通便利、物流發達,坪山綜合保稅區地處加工貿易企業腹地,有豐富的加工、維修等資源。深圳海關開拓思路,整合各園區資源,形成三大綜合保稅區優勢互補的聯動發展之勢。

 前海綜保區擁有優良的港口資源,「MCC前海」立體物流輻射能力強;坪山綜合保稅區是老牌的保稅維修場所,空間載體豐富,設備、技術、數據等軟硬件配套完善,以區區聯動實現內暢外聯,「修全球、發全球」變得更加容易。

 2020年,深圳海關通過創新「保稅維修+物流分撥」組合監管模式,聚合前海物流和坪山維修的產業優勢,發揮出「1+1>2」的企業效能,不斷推進產業鏈、價值鏈延伸。

 位於坪山綜保區的深圳嘉有疆科技服務有限公司涉及保稅維修訂單金額約4.9億元,大大滿足了企業部分維修設備從境內(區外)短期入區使用的特殊需求,解決了原先設備入區手續繁雜、涉及稅差等問題。

 全球無人機巨頭大疆創新科技有限公司關務經理梁棟告訴記者,售後維保服務一直是企業的核心競爭力之一,自2020年3月19日該項目落地以來便迅速放量,截至目前,公司經前海中轉的無人機等保稅維修貨物貨值達1.98億元,市場前景大好。2020年前11個月,在經受住疫情嚴峻考驗的情況下,前海綜合保稅區進出口總額1769億元,同比增長51.3%。

 創新監管,推進貿易便利化

 為推進貿易便利化,支持綜合保稅區打造國際物流分撥中心,深圳海關不斷拓展綜合保稅區政策功能。2020年7月,在全國首創落地「互聯網+保稅物流」監管新模式,通過取消傳統的賬冊備案、核注清單申報、相關業務核准等作業環節,並結合企業信用等級減免稅款擔保等,將監管模式從傳統的「報關單+賬冊單證」向「報關單+WMS數據」轉變,進一步促進物暢其流。

 作為新政試點企業之一,深圳暢聯國際物流有限公司於8月份完成對接,9月份已基本將業務切換為新的模式。該司負責人告訴記者,相比過去需要設立保稅賬冊開展業務,新的監管模式在企業WMS與海關對接後便視同自主完成賬冊備案。進出口環節、單證都得到了精簡。同時,高級認證企業開展「批次進出、集中申報」業務時,還能免除擔保,僅該政策,就能為該公司鬆綁約3.5億元資金。

 綜合保稅區作為國家開放型經濟建設的重要平台,自設立以來在承接跨國企業轉移、促進外貿增長、帶動國內產業升級、穩定地方就業、推動區域發展等方面發揮著重要作用。在當前推動形成以國內大循環為主體、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的新發展格局要求下,深圳海關不斷推動綜合保稅區高效便利化,打造對接國際國內兩個市場的「雙循環」窗口。   (記者 姚志東)

[責任編輯:黃逸]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