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界心聲】中歐締協定 美再難遏華

2021-01-05 01:59
來源:香港商報

 香港經貿商會會長 李秀恒

 經過7年的談判,中國與歐盟終在2020年12月30日達成了《中歐全面投資協定》,這不僅意味中歐兩大經濟體未來會進一步互相開放市場,也顯示出中國努力推動經濟全球化得到愈來愈多的認同。

 中國與歐盟在美國候任總統拜登正式宣誓就職之前達成協議,必定削弱了美國政府未來通過與全球盟友聯手遏制中國發展的能力。即使拜登上台後將會設法修補與歐洲各國關係,也再難仿效特朗普政府般威脅盟友限制中國企業在歐洲的業務發展。此外,較早時中國已與亞太區內14國簽署了RCEP協定,美國政府聯合盟友遏華的算盤,相信已無法打響。

 中歐合作 互利共贏

 據透露談判內容顯示,未來中國將會對歐洲企業和投資者進一步開放金融、新能源汽車、雲端服務、醫療及潔淨能源等行業,並將立法禁止國企歧視外國投資者、強迫外資轉讓技術及增加政府補貼透明度;歐盟方面則會向中國企業開放新能源、環保、零售和數碼等行業。

 須知道,對於歐盟來說,中國已經超越了美國成為他們第一大貿易夥伴;而對於中國來說,歐盟則是僅次於東盟的第二大貿易夥伴。2019年中歐雙邊貿易總額超過了7000億美元,2020年前7個月,歐盟27個成員國與中國進出口總額為3287億歐元,同比增長約2.6%。

 不過,以往受相關政策所限,中歐之間之前的貿易多以產品出口為主,直接投資佔比較少,特別是歐洲各國企業直接投資中國的比例較低,僅佔貿易總額的2%左右。以2018年的數據為例,歐盟各國直接對華投資僅有100多億美元,佔歐盟對外直接投資總額僅2.9%。

 而今,中國向歐盟大幅開放投資市場,一方面會刺激如寶馬、西門子等在華擁有大量業務的歐洲企業加大對華投資,亦會吸引更多的歐洲企業投資中國,有利於穩定國內的就業市場及經濟。另方面,中國企業亦可借《協定》,在沒有限制的情況下進入歐洲市場,拓寬了中資企業發展空間,部分如華為等因美國施壓令歐洲業務受到限制的企業,未來亦有望鬆綁。加上RCEP協定構建的亞太自貿區,「一帶一路」中提出,與亞洲及歐洲各國長遠發展對接的藍圖已現雛形。相信隨中歐投資貿易關係進一步深化,未來美國在歐盟的影響力會逐漸降低。

 美國霸道 撮合中歐

 事實上,《協定》早期的談判過程並不太順利,因為當時仍是奧巴馬政府執政,美國與歐洲盟友的關係仍然良好,加上歐盟正與美國商討「跨大西洋貿易與投資夥伴協議」(TTIP),欲建立覆蓋目前世界約一半GDP的自貿區,所以當時歐盟並不重視與中國商討《協定》。然而,自從特朗普上台後,不僅凡事以美國利益優先,還不斷指摘歐洲盟友損害了美國的核心利益,且大肆揮舞關稅大棒,威脅歐洲各國作出各種讓步,以及強迫其加入美國封殺中國的行動。

 特朗普這種損人利己的「美國優先」政策,早已引發歐盟的不滿,亦令歐洲各國看清了美國政府自私自利的嘴臉,因此才轉而與一直堅定推動貿易互利發展的中國合作。再加上中國與東盟國家簽訂的RCEP,讓歐洲資本有了從中國市場進入東盟市場的突破口,誘因巨大。可以看出,現時歐盟更加重視中國及亞太區等新興市場的合作。

 此外,從歐盟今次與中國完成《協定》談判前,未有理會拜登提名的國家安全顧問沙利文有關「歐盟應與美國討論對中國經濟行為共同擔憂」的舉動,也能看出就算拜登上台,恐怕也難再複製奧巴馬時期聯合盟友遏制中國發展的策略。可以看到,世界經濟重心東移已成不可逆轉的大勢。

[責任編輯:岳昕]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