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特區政府教育局2日向各中學發出通函,公布優化高中四個核心科目的課程和評估,其中通識教育科課程優化尤受關注,受訪的香港教育界人士表示,滿意及支持改革方向,認為有助學生更加正面、客觀、系統地去看待國家的發展以及特區與國家的關係,更好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香港教育工作者聯會主席黃錦良表示,核心科目優化總的目的,是希望能夠釋放更多時間,讓中學生加強價值觀及理工科課程的學習。價值觀教育中包括眾多涉及法治等正向內容,而理工科方面是因應社會發展的需要,對學生前途發展也有好處,他均表示支持。
黃錦良認為,過往通識科課程中對有關「一國兩制」及國家改革開放後的內容相對較少,近年香港爆發社會運動,看得到年輕學生的身影,反映他們對國家的認識和認同感仍存在缺陷;通識科在有關方面進行優化,絕對有助於增強青年學生對國家的認識、更加客觀地看待國家的發展、從而更好提升國民身份的認同感、培養國家觀念。
將軍澳香島中學校長鄧飛表示,對通識科優化最滿意的地方在於,教學內容更加明確了。此前通識科課堂最大的問題是過於抽象。他以「國家的發展」內容為例稱,過往可能課程指引就這麼一句話,導致所有跟國家發展相關的東西可能都是教學甚至考試內容,範圍過於寬泛,「如果教授的老師在政治上有個人的偏見,就難免在教材上作一些滲透。」他說。
鄧飛認為,優化後的通識科課程更為簡化,但同時突出了重點,如突出國家和香港這兩個主題,並把香港置於國家發展的大框架之下。按照有關課程建議,相信優化後的通識科能夠幫助學生更加正面、客觀、系統地去看待國家的發展以及特區與國家的關係,有了這個認知,才能更好提升國民身份認同。
兩位教育專家亦對有關優化方案提出改進地方。鄧飛指出,在學生回內地交流考察方面,優化內容建議為10小時的學習時數,他說,若10個小時是把完整回內地的過程都算進去的話,其實不足半日時間,並不算長;若是只考慮「交流」和「考察」的時間而不計入交通時間的話,希望給出更為清晰的指引。
黃錦良則認為,目前有關通函更多的是做一個規範,讓學校在通識教育方面有一個大方向;但若具體落實,或還需更為詳細的指引或課綱來推動,同時需對教師進行一些培訓。(中通社資料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