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大研究團隊發現,一般醫學用口罩除能阻隔空氣中的病毒外,亦能減低由空氣中致癌物PAHs,所引發的癌症風險達至少7成,其中汽車引擎排放、吸煙、燒香等燃燒過程均會釋放PAHs。團隊建議在清明節祭祀先人的市民要配戴口罩,減少致癌物質的吸入。
科大化學系和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副教授陳雲表示,研究團隊發現一般醫學用口罩除了能阻隔空氣中的病毒外,亦能阻隔空氣中的致癌物,包括引致肺癌及白血病的多環芳香族碳氫化合物(PAHs)。他說,PAHs相較打噴嚏所產生的呼吸道飛沫,PAHs體積只有其八分之一,但一般醫學用口罩能阻擋逾三分之二的PAHs,其中細菌過濾率達九成五的ASTM一級口罩,可阻隔約七成的PAHs,而細菌過瀘率達九成八的ASTM二級口罩則會提升至七成五的過濾效果,不過細菌過瀘率達九成九的ASTM三級口罩未能再進一步提高過瀘的效果,換言之佩戴口罩或能減低由空氣中致癌物所引發的癌症風險達至少七成,降低致癌的風險。
陳雲續指,研究團隊先後在廟宇、巴士總站及實驗室等地點進行測試,發現廟宇及巴士總站採集到最多PAHs,意味着在廟宇工作的廟祝,和巴士總站的站長會有相應較高的致癌風險。科大化學系和環境及可持續發展學部教授郁建解釋,PAHs廣泛存在於大氣中,但含碳元素的物質被燃燒時會釋放大量PAHs,導致環境中的PAHs上升,其中廟宇因為燃燒大量香燭,和巴士引擎的排放亦會釋放PAHs。
郁建說,事實上一般家居亦會產生PAHs,例如在家中「炒餸」或燒香均會釋出PAH,故建議市民煮食期間使用抽油煙機,和打開窗戶保持空氣流通,降低受PAHs的影響。陳雲亦提醒,本月4日將是清明節,屆時會有不少市民會祭祀先人,希望市民在拜祭期間繼續配戴口罩,減少致癌物質的吸入。
研究人員分析口罩樣本對空氣中致癌物質的曝露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