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汝林
自今年初以來,世界各國和地區已經開始積極籌備和開啟疫苗注射工作,而進入4月,不同洲、國家和地區之間的疫苗注射進度已經顯著拉開差距。顯然,疫苗關乎疫情控制和重啟經濟,誰打針打得快,誰先達至全民免疫,自然擁有恢復通關和經濟復蘇的優先權。而從現時全球進度來看,香港已經落後許多。
根據統計數據整合,目前美洲和歐洲的整體疫苗注射進度遙遙領先其他洲,亞洲緊隨其後,大洋洲次之,非洲則居於最後(以下統計數據均為已經接種第一劑疫苗的成年人口佔據該國或地區總人口比例,數據來源:經濟學人)。當然,其中位於中東的以色列和阿聯酋是全球疫苗接種率最高的兩個國家,以色列接種第一針疫苗的成年人口已佔總人口94%,阿聯酋接種率則是近65%,可以說,這兩個國家已經快要實現群體免疫目標。而歐洲和美洲的整體疫苗注射率相對於其他幾大洲則領先。以歐洲為例,疫苗注射進度最快的英國,其接種率已經達到60%,其他歐洲國家也幾乎達到15%左右(俄羅斯只有6.5%)。再來看美洲,疫苗接種率最高為南美的智利,已經達到48.9%;其次是美國,其接種率達到40.9%;烏拉圭是27.9%,加拿大則為17%,阿根廷和巴西亦都達到10%以上。
疫苗注射進度不同的原因
相比之下,亞洲和大洋洲的注射進度明顯較低。幾乎所有亞洲國家和地區的注射率都不超過10%(不丹和蒙古國除外);大洋洲的澳洲是3.9%,新西蘭只有1.5%。而亞洲的中國內地是9.1%,香港只有7%左右。
疫苗注射進度不同大概有以下幾個原因:一是疫苗分配問題,歐美大部分國家都能夠生產或購買足夠疫苗,所以整體疫苗注射工作走在了其他洲的前面;二是總人口比重,人口較少的國家或地區會更快實現高接種率,達成全民免疫,比如以色列和不丹;三則是疫情嚴重程度,這可以說是影響當地居民是否有高意願打針的關鍵因素之一。亞洲和大洋洲一直是疫情控制較好的地區,新增感染病例遠低於歐洲和美洲,但疫苗開打後,歐美的疫苗注射進度卻超越了亞洲和大洋洲。其中一個重要原因便是,亞洲和大洋洲疫情趨於穩定,民眾打針來保護自己的意願相對變低,而歐美疫情依然嚴重,當地居民自然更願意和更積極打針。最典型例子就是中國內地和香港,兩地疫苗都供應充足,但由於兩地疫情受控,居民覺得感染風險不大,打針意願都不高。
當然,香港打針率低還有一個原因,是此前陸續傳出接種後出現不適的個案,一些市民感到憂慮,處於觀望階段。這就需要政府提供更多數據,包括對之前事故的調查分析結果,來消除市民的顧慮。香港其實擁有很快達至全民免疫的得天獨厚條件:香港疫苗供應充足,採購疫苗種類亦豐富,同時香港總人口只有近750萬,以色列是900萬;然而同樣是人口基數小的以色列已經成為全球接種率第一,香港卻只有7%左右人口參與了接種,甚至已遠遠低於其他幾十個國家和地區,香港已被甩在後面。
既然香港疫情趨穩,通過打針來避免感染已不能成為激勵大部分民眾參與接種的動力,港府就應該想辦法提供更多誘因,比如疫苗護照、豁免檢疫、通關等。內地近期不斷加強打疫苗的宣傳工作,以爭取加快疫苗注射進度,而面臨同樣問題和困境的香港,在全球疫苗注射競賽中,已經落後一大截,不能再落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