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日的江蘇南京江寧區橫溪街道,鳥語花香,雞犬相聞。阡陌小巷中,劉維保老人將記者引入他出生和長大的小院。門口一塊「新四軍第一支隊指揮部舊址」的石碑,宣告着這座小院的不凡:在國土淪陷的危急時刻,東進蘇南抗日的新四軍首次成建制踏入江蘇土地,在這裏建立第一支隊指揮部,在江蘇書寫下一段驚心動魄的抗戰歷史。
1938年5月,江蘇全境落入日寇之手。在這危急時刻,新四軍支隊司令員粟裕和政治部主任鍾期光率領先遣支隊從安徽省馬鞍山博望翻越橫山進入江蘇省江寧境內,這是抗戰期間東進抗日的新四軍部隊首次成建制踏上江蘇省的土地。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江蘇敵後抗日戰場,自此揭開序幕。
「這裏是我小時候的家,在我沒出生以前,1938年就成為新四軍第一支隊指揮部。」劉維保老人出生於1940年,今年81歲的他,在小院中聲音洪亮地向記者描述小時候見到新四軍的場景:「腿上綁帶,穿草鞋,灰衣裳。身上挎着子彈袋,但沒幾顆子彈,用麻桿截成香煙那麼長一小節,裝在裏頭,看上去鼓鼓的,其實什麼都沒有。那時候苦呢。」
「不管在任何時刻、多麼困難,黨都始終把人民的利益放在了第一位。」老人感慨地對記者說,「當時我們村裏,新四軍在這頭,日本人在那頭,但新四軍從來不在村裏打日本人,怕傷到老百姓,都是把日軍引到外面才打。」老人說,新四軍剛剛來到村裏時,大家都很害怕,但他們主動與百姓搭關係、拉家常,很快就消弭了大家的恐懼,與老百姓相處融洽。
如今的新四軍第一支隊指揮部舊址成為江寧敵後抗戰史料圖片展展館,早已退休的劉維保自告奮勇當起義務講解員,向參觀者講述曾經的烽火故事。
緊鄰橫溪的祿口街道,有一座橫山烈士紀念碑,紀念的正是在「橫山事件」中戰鬥犧牲的新四軍戰士。退休教師劉先發老人曾參與祿口當地縣誌編撰工作,在建黨百年之際,他接受記者採訪,講述了這一段戰鬥故事。
青山有幸埋忠骨。2009年3月,江寧區政府與祿口街道共同出資100萬元,設立橫山烈士紀念碑,為紀念碑題詞的正是曾在橫山指揮新四軍突圍的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彭沖。(記者杜林 宋璟)
頂圖:1943年8月8日,汪偽江寧縣第二區區長報告偽江寧縣長稱新四軍與日軍在江寧與當涂交界地展開激戰的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