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生之寶】早上吃薑,勝吃參湯?中醫講解薑的功效及禁忌

2021-04-18 16:50
來源:香港商報副刊部

  民間常言:「家備小薑,小病不慌」,不少人都知道喝薑茶可以祛寒。薑是藥材,也能作食材,都有不同功效,記者請來註冊中醫師郭志華講解薑作為四種中藥及四個生長期的功效,並推介三款食譜,提醒體內有實熱的人士要小心食用。 


夏天多吃薑,可以驅走寒邪,達到冬病夏治的作用。

  薑是常見的調味料,烹飪時加入薑能夠去除異味,特別是去除水產的腥味。在中醫藥角度,生薑有「脾胃聖藥」之稱,很多藥方中都會用到薑,藉由薑的療效搭配其他藥材治病。郭志華醫師表示:「薑味辛、性溫,具有驅寒作用,入肺、脾、胃經,能發寒解表。它也可以止噁、溫肺止咳,對於偏寒症的咳嗽非常有效。薑也有除濕解毒的作用,不少中藥的方劑都會放入薑,用以調和處方,令到藥的毒性減弱,如法夏、天藍星等偏烈性的中藥。吃大閘蟹時不少人都會喝薑茶,因可以驅走魚、蟹的毒性。」

  薑的四種中藥
  薑在中醫藥中分了幾種,包括生薑、薑炭、炮薑及乾薑,每種薑有什麼不同功效?郭醫師解釋:「中藥有不同炮製薑的方法,乾薑把生薑曬乾,抽出水分,燥性會加大,有溫中散寒、回陽通脈、溫肺化飲之效,對於寒咳、水濕鬱積體內的情況很有效。炮薑及薑炭把乾薑再炒,炒到變黃色為之炮薑,炒至黑色為之薑炭,其熱性越來越重,止痛能力加大,有溫經止痛、止屙的作用,對於血症,如流血不止、崩流較有用,多用於婦產科的虛寒性出血。」薑炭、炮薑通常由中醫處方開出,一般人大多吃生薑為藥膳。


經過炮製的乾薑,其驅寒效果比生薑更快速及有效。

  薑的四個生長期
  根據不同的生長期,薑又可分為生薑(嫩薑)、粉薑、老薑、薑母,它們有什麼不同?郭醫師解釋:「生薑最為幼嫩,生長期為四個月左右,粉薑為六個月,老薑為十個月,薑母一年以上。生薑在薑的幼嫩時期採收,外皮乾淨,主要醫治肺胃問題,養肺醒胃,料理中常會搭配生薑來食用,例如做薑泥或切絲生食。粉薑用於調理脾胃問題,健胃津脾。薑愈辣愈有辛溫之效,驅風能力愈佳,老薑、薑母對寒症十分有效,例如坐月時會吃薑母。俗語說『薑越老越辣』,老薑驅風、驅寒能力也增強,若是熱底人士選擇生薑已經足夠。」一般街市都可以買到以上不同生長期的薑,可以觀察外表判斷,例如生薑外皮乾淨偏淡黃色,且帶有紫紅色的鱗片,粉薑外皮為土黃色,老薑外皮呈土灰色,看起來偏乾、多皺摺,薑母外觀呈現深咖啡色,皮很厚,表皮越多層。


薑肉偏溫性,薑皮屬於涼性,內外功效不一樣,如果體質偏寒建議去皮食用。

  早上吃薑最有效
  俗語說:「早吃三片薑,勝過人參湯」、「晚上吃薑,如食砒霜」,這個說法固然是誇大了薑的功效,但也想表達薑是非常有益的食物,早上吃薑又是否最佳時機?郭醫師解釋:「中醫講求順應天時,早上是宣發之時,夜晚是休息、收藏之時,薑屬於辛發之物,當早上陽氣上升,吃薑令血脈更通暢,因此適合早上吃,對身體更健康。若能直接吃薑藥效最好,但如果覺得太辣,可以煲水飲或加入其他食物炒煮,又或含著細嚼也可以。並不是所有體質的人都不適宜晚上吃薑,例如對身體寒涼的人影響不大,加上都市人經常坐冷氣房、愛喝凍飲,體內積聚很多寒濕,因此晚上吃薑也問題不大。」另外,不要以為冬天才可多吃薑,所謂「冬吃蘿蔔夏吃薑,不勞醫生開藥方」,郭醫師也特別推薦夏天多吃薑:「身體經歷冬季後積聚不少寒氣,加上在夏季陽氣向外散發,身體也容易生冷生寒,出現『陽氣在表,胃中虛冷』的情況,夏天吃薑能將體內的寒邪驅走,不為秋冬留下病根,可以飲紅糖煲薑茶、蜜糖薑汁等。」


註冊中醫師郭志華表示,虛寒體質或氣血循環較差的人適合多吃薑。

  體熱人士要小心
  雖然薑益處多,但過量食用會產生不良作用,如《本草綱目》中提到:「食薑久,積熱患目。」郭醫師表示:「體內有實熱的人士不應該經常吃薑,如果出現燥熱上火的徵象,例如有痤瘡、生飛滋、喉嚨痛、便秘、有口氣、失眠等便應該少吃薑。薑肉偏溫性,而薑皮屬於涼性,內外功效不一樣,熱底人士連皮一起煎煮可以中和薑的熱性,又或配合寒涼藥物也可中和薑的熱性。」夏季吃薑固然有保健功效,但應根據個人體質小心選擇,以免讓身體變得燥熱。(文、部分圖片:Karena)

  中醫推介三款薑藥膳


西瓜薑汁

材料:西瓜600克、老薑 9克。
做法:材料洗淨,西瓜刮走綠皮,保留白色果肉及果籽,放入攪拌機攪拌約40秒。
功效:消暑,袪濕,驅寒。


薑汁粥

材料:大米,生薑汁適量。
做法:大米洗淨,煮成粥後加入薑汁,燜10分鐘。
功效:清熱化痰,和中止嘔


檸檬蜜糖薑

材料:檸檬汁2茶匙,生薑汁2茶匙,蜜糖2茶匙。
做法:所有材料倒進杯中,加水攪拌即可。
功效:開胃消食,生津止渴,消暑解毒。

以上食療只供參考,食用前宜先諮詢中醫。





 

[責任編輯:副刊]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