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中文大學性小眾研究計劃與跨性別資源中心合作進行「被排除在外的生命:本港最大型有關處於社會及法律邊緣的跨性別人士」研究,於2019年5月至2020年6月進行網上問卷調查,結果發現76%受訪者曾在社交生活的不同層面上遭受拒絕。
中大指,網上問卷受訪者是由跨性別人士相關組織及社群於網上招募,他們均為16歲或以上、於香港居住、能理解中文以及自我性別認同及/或表達與登記在出生證明書的性別不同。
調查結果顯示,75%受訪者贊同政府應立法設立男女以外之非二元性別,而51.1%受訪者提到曾在4個領域中的至少1個中遭受歧視,當中有34.8%受訪者指在僱傭和教育方面受歧視、36.9%受訪者指在貨品和服務的提供上受歧視,另有26.2%受訪者在處所的處置和管理上受歧視。
中大指,42.8%受訪者出現中等至嚴重程度的抑鬱、34.7%受訪者出現中等至嚴重程度的焦慮;76.9%受訪者曾想過自殺、25.6%更有自殺、12.8%是嘗試過自殺。
香港中文大學性小眾研究計劃創辦總監孫耀東表示,51.1%受訪者表示曾遭受歧視,反映香港跨性別人士面對大量歧視,而設立基於性別身份的反歧視法是急需的。
孫耀東續指,研究中有37.3%受訪者在遇上跨性別相關歧視時會經常/總是採取相應行動,反映跨性別人士的能動性與他們互相支持之更多可能性;而研究亦顯示受訪者精神健康狀況,反映跨性別人士之精神健康支援是急需加強。
跨性別資源中心成員梁詠恩表示,社會大眾對跨性別人士的誤解是傷害之根源,跨性別人士亦因誤解而難以被了解;至於網上問卷調查是藉社群經驗數據,讓社會更明白跨性別人士處境。
梁詠恩認為,變性、易服在現今社會依然某程度是禁忌,但它不是社會所理解之自甘墮落,而「誤解」會造成恐懼,令社會與跨性別人士都成為犧牲品;她期望在國際不再恐同日來臨下,社會與跨性別人士攜手打破隔膜,共同創造更友善和諧的生活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