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境局局長黃錦星昨日發表網誌,就當局今年初推出《香港資源循環藍圖2035》,透過加強回收及全民減廢等冀在2035年做到「零堆填」,公布初期成果。他指出,「綠在沙田」、「綠在東區」及「綠在觀塘」近月各自回收量由原先每天只有約1公噸,升至平均每天1.5至2公噸,至於全新的「回收便利點」增至22間,總回收量日均逾20公噸,即平均每天每間約1公噸。
便利點接待逾40萬人次
黃錦星在網誌撰文稱,「綠在區區」目前設有9間「回收環保站」、22間「回收便利點」及逾100個定時定點「回收流動點」。其中「回收便利點」多落戶於單幢樓密集的社區,除特別節日外全年開放,亦設夜間自助回收安排。自投入運作至今,22間「回收便利點」已接待超過40萬人次。
他續指,同心抗疫,不忘環保減廢。他在周末不時自行路經各「綠在區區」回收點,喜見「門庭如巿」。他指,抗疫期間市民在日常生活多用了即棄塑膠產物,而「綠在區區」現時回收的廢膠已更全面,只要預先處理乾淨,膠樽、外賣膠餐具、生果網、發泡膠等均可回收。
此外,網誌又提及「綠綠賞」電子積分計劃,黃錦星指約半年間已發卡逾6萬張,市民憑卡前往「綠在區區」大、中、小回收點進行乾淨回收,可賺取「綠綠賞」積分,兌換禮品,包括生活用品、糧油乾貨,以及「大鬼」及「慳BB」的限量產品。(記者 萬家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