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醫學會今日(15日)表示,雖然本地感染新冠肺炎數字持續偏低,但如果香港沒有達到群體免疫,可預料第5波、第6波新冠肺炎疫情將再度來襲。醫學會呼籲社會各界盡快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一起建立群體免疫屏障,保護自己及身邊親友。
香港醫學會指,香港感染數字持續偏低令部分市民放下戒心,更產生誤解以為長戴口罩及保持社交距離是持久可行防疫策略,惟新加坡、台灣等近月出現大規模爆發,截至5月台灣只有2.3%人口接種兩劑新冠肺炎疫苗,但當地疫苗存貨嚴重不足,令新冠肺炎疫情爆發後難以在短期內建立群體免疫;香港市民必須引以為鑑,特別是有部分市民未有正確戴上口罩及使用酒精搓手液;大眾須在新冠肺炎疫苗存貨量充足時盡快接種,才能有效保護自己及身邊人。
香港醫學會續指,不少市民憂慮新冠肺炎疫苗未能有效抵禦變種新冠肺炎病毒,部分人更希望等待第二代疫苗,惟香港提供的新冠肺炎疫苗均對變種病毒有一定保護作用;英國一項初期研究發現復星疫苗對Delta變種病毒效力達88%,對Alpha變種病毒效力為93%;至於巴西研究發現完成接種兩劑科興疫苗後,對Gamma變種病毒有症狀感染預防率約為50%,可大幅減低感染者重症徵狀及死亡率,即使人們受到感染亦能大大減低接種者患上重症及死亡風險。
香港醫學會說,世衛提到疫苗接種異常事件是接種疫苗後發生的任何醫療事件,它並不一定與疫苗使用有因果關係;市民在接收這方面資訊時要與這些疾病背景發生率一併理解,根據醫管局及衛生署數字,2019年每日因缺血性心臟病、腦血管病及糖尿病死亡平均人數分別達10.2、8.1及1.4人;2020年因心肌梗塞及急性缺血性中風入院數字分別約為7300及10300宗;2017至2019年間每年約有3500至3900人次自然流產;現時接種疫苗者相關疾病發生比率並未超出預期,可見這些疾病並非罕見,亦非全然與接種疫苗有關。
香港醫學會強調,新冠肺炎疫苗是唯一令市民免受新冠肺炎感染方法,而全球截至5月底已有4.3億人完成接種兩劑疫苗。除了已知副作用外,全球均沒有出現因新冠肺炎疫苗引起的大型事故,反映疫苗不僅有效減低感染率,而且安全性亦受到肯定。
香港醫學會提到,不少人寄望本地新冠肺炎感染數字「清零」後可逐漸回復正常生活,如果香港仍維持在低接種水平,預期戴口罩、維持社交距離等措施將會持續,而其他歐美國家已逐漸朝著群體免疫目標前進,預見這些國家將來可通關,開放予同樣已達成群體免疫國家公民出入境,但社區沒有足夠免疫屏障下,即使香港個案「清零」亦將無法放寬通關限制,旅遊、國際商務等將繼續停擺,市民人身自由亦將繼續受限。
香港醫學會呼籲市民以科學理據為考量、以公眾健康作出發點盡快接種新冠肺炎疫苗,一起打贏這一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