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6成半受訪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忽略國際指引

2021-06-28 20:53
來源:香港商報網

 乳癌是本港女性頭號殺手之一,每年有逾700人死亡。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的一項調查顯示,6成半受訪者在選擇治療方案時忽略國際指引。

 為了解乳癌患者和照顧者對現時治療的認知,並探討影響患者選擇因素,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在5至6月進行網上問卷調查,並收集到168份回覆。

 據了解,32%HER2型乳癌患者未聽過適用於她們的「術後雙標靶治療」,同時不足4成患者知道所有標靶治療方案,問卷調查還發現98%受訪者會根據醫生建議選擇治療方案、85%受訪者則根據治療費用選擇治療方案;全球華人乳癌組織聯盟認為上述結果反映HER2型乳癌患者對治療方案缺乏全面認知,有機會增加患者治療期間的困惑、經濟問題是大大影響乳癌患者和照顧者治療決定,聯盟更提出有臨床數據支持的國際建議亦不容忽視,因它有助加強患者對治療的信心。

 問卷調查中顯示,92%受訪者最擔心乳癌復發和病情轉差、85%受訪者最擔心乳癌未能治癒,還有82%受訪者最擔心出現經濟問題;13%受訪者表示不會主動向醫生查詢其他治療選擇,當中有57%是由於不知道或不懂得怎樣問以及相信醫生的建議是最好。

 聯盟主席王天鳳認為,乳癌患者應積極向醫生詢問,從而提升心理質素和治療成效,至於病人組織及社會支援亦很重要,它有助提供更全面乳癌資訊。王天鳳還建議政府可投放更多資源在乳癌治療上,為患者帶來新希望。

 受訪者在問卷調查中亦提出對政府入藥的期望,當中有65%受訪者期望公立醫院於6個月內引入美國食品及藥物管理局批准使用的新藥物或新治療方案成為常規指引。

 臨床腫瘤科醫生陳穎樂表示,政府現時的審批流程長達1至5年,情況遠遜受訪者期望;陳穎樂還引述統計顯示約9成癌症患者確診後首6個月會到公立醫院診治,當新藥物或治療方案未被納入藥物名冊,醫生用藥或會受到限制。

 王天鳳認為,癌症治療時間很關鍵,因此建議政府加快檢視常規指引,讓患者盡早得到適切治療。

[責任編輯:靜文]
香港商報版權作品,轉載須註明出處。
相關新聞


網友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