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陵,又名荊州城。今為荊州市和荊州區人民政府所在地。位於湖北省中部偏南,地處長江中遊,江漢平原西部,南臨長江,北依漢水,西控巴蜀,南通湘粵,古稱“七省通衢”。
曆史文化
從春秋戰國到五代十國,先後有34代帝王在此建都,曆時515年。城池由磚城牆、土築城垣、護城河組成。現存磚城為明、清建築。春秋戰國時,為楚船官地和楚王行宮--渚宮。城始建年代不詳。秦滅楚後,成為曆代封王置府的重鎮。江陵雨量充沛,土地肥沃,早在四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已普遍種植稻穀。江陵物產豐富,經濟繁榮。春秋時就是中國南方最大最繁華的都會。楚國鼎盛時期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始終在江陵。江陵自古人才薈萃,名流輩出。繁華的紀南城是楚國的文化中心。
“朝辭白帝彩雲間,千裏江陵一日還”的名句,讓江陵享譽海內外;江陵曆史悠久,是楚文化的發源地,縣治郝穴鎮得名至今已一千七百多年,明朝以來一直為江陵東南部政治文化中心。據宋代《方輿攬勝》及乾隆版《江陵縣志》記載,自東晉以來,這裏的禪林殿宇如妙濟寺、許仙觀即享譽遠近。而東晉至唐在這一帶設置的僑郡僑縣和新置州縣亦有大量文化遺存。但由於曆史上的戰爭、洪水及後來的破四舊運動,曆史遺跡大多不複存在。如今發現的只有荊江大堤上的《江陵縣郝穴范家堤建閘記》碑和鎮安寺鐵牛,碩果僅存。
風景名勝
荊州城內的古建築很多,著名的有太暉觀、元妙觀、開元觀、擲甲山、點將台、落帽山、畫扇峰等。太暉觀是明洪武二十六年(1393年)湘獻王朱柏所建,主體建築金殿屹立於高大平台之上,飛樓湧殿,華拱畫梁,頂覆銅瓦,雄甲荊楚,向有“小金頂”、“賽武當”之稱。
鎮安寺鐵牛:鐵牛建於清鹹豐九年(公元1859年),由荊州知府唐際盛主持,金火工甘福興鑄造。采用泥模拼塊組合,群爐鐵水澆鑄工藝。造型雄偉,神態威武逼真。其背上銘文為:“嶙嶙峋峋,其德貞純。吐秀孕寶,守捍江濱。駭浪不作,怪族胥馴!千秋萬代兮,福我下民。”表達了江陵人民戰勝洪水,企盼幸福的美好願望。荊江大堤鎮江鐵牛和鐵牛磯,已成為創建中華第一堤的標志,是人民戰勝洪水的象征。如今,鐵牛磯護岸工程的興建,鐵牛南側新修的江陵抗戰紀念園,以及大堤內外灘高大的水杉樹林,已辟為人民群眾的休閑娛樂場所和遊樂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