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報官網 > 廣東 > 商報專稿

香港中小企論壇在深舉行

2013-12-10
來源:

  【香港商報訊】記者伍敬斌、李萌報道:由香港商報聯同香港24家商會和社團共同發起,深圳美地佳置業有限公司承辦的香港中小企業發展論壇于上周六在深圳香格名苑項目現場舉行。論壇的主題是:三中全會推出深化改革政策,將給中小企業带來巨大商機。會上,香港商報社長黃揚略表示,十八屆三中全會最大的亮點是市場決定論,這將給香港中小企業在內地的發展提供更多機會,而城鎮化的推進,將成為巨大的商機。與會代表紛紛對此表示贊同,並發表了自己對目前形勢的看法。他們表示,香港中小企業應該更多地互相交流,聯合起來才會形成更大的力量。

  1、全會助地產更健康發展

  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商報社長黃揚略出席了本次會議。他在會上說,三中全會的公告里最大的亮點就是市場決定論。過去10年來,中國經濟觀念進步很大,發展也十分迅速。但是政府這只「無形的手」仍然管得太寬。特別是房地產方面,政府干預很多。中央提出市場的決定性作用是首次,國內外一些評價也說,「市場」是這次改革的亮點。政府把手收起來,不該管的不管,這樣效率會提高、腐敗將減少、市場將充滿活力、企業家也能更加自由發揮了。

  他認為,這次改革首先得益的就是房地產。可以看到,十八屆三中全會以來,領導的講話再也沒有提到房價調控。習近平總書記說:「住房要保障供給,加大建設社會保障房的投入。」李克強總理說:「讓市場歸市場,讓政府歸政府。」這就是中央決心要在多建設社會保障房、公租房、廉租房,讓民眾有房住的前提下,使企業家們在充足的土地供應下發展樓市。這對房地產來說,是解困解套的機會。

  他還說,香港的房地產市場跟內地情況不同。香港樓價高,是由于內地的富人買太多,同時土地供應有所不足。而內地房價高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政策失誤。在供給不足的同時又把金融界與房地產交流的渠道切斷,限貸、限購、限價,這使得房地產市場畸形:一方面樓價很高,一方面房子賣不出去。現在經過了三中全會,相信這個問題可以很快解決。以後錢少的人,可以得到政府提供的公租房、廉租房以及一部分的經濟適用房。而有錢人就可以買高檔的商品房。這對各位企業家的消費、置業無疑是一個好事。

  推進城鎮化是巨大商機

  與會的企業代表們都認為,城鎮化是香港中小企業的一個巨大商機。黃揚略說,現在的國際環境仍然沒有太大改善,美國雖然復蘇,但是歐洲還在動蕩、非洲和拉美市場還需要發育、中東局勢混亂,外需仍然靠不住。政府投資也變得比較乏力。中國的經濟發展只能依靠拉動內需,所以,中央從政治和經濟上考慮,要推進城鎮化。中央提出要全面實現小康社會。這就要求政府不僅要着重建設大城市,也要建設大城市的郊區、小城鎮、農村,讓老百姓在身邊享受現代生活。所以中小城市、農村都面臨着大發展。其中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大城市的郊區發展潛力非常大,資源配置容易。城市化建設,必然带來城市的擴容,大城市也會擴大。

  他認為,城鎮化的進程中,受益的首當其沖就是房地產,因為房地產涉及的方面太多了,包括水泥鋼筋、電器、裝飾、木材,甚至包括文化產品。城鎮化所带來的商機,不僅僅在大城市。當然,現在深圳的南山區更是面臨一個很好的機遇。從整個深圳來說,要發展就靠舊城改造。前海作為國家戰略,讓深圳與香港直接合作,發展高端服務業。前海只有15平方公里,地方很小,所以發展前海實際上是讓前海带動周邊地區的配套設施,把後海的發展带動起來。所以整個南山面臨着大規模的更新。港商不要只看着香港,應該多把目光投來鄰近的深圳、珠三角,城鎮化是一個最大利好。

  香港中小企業總會的代表也表示,城鎮化可以拉動中國內需。2012年中國的城鎮化比例是52.57%,計划到2020年要達到60%。這對香港中小企業的機會都很大。不過要注意,把農村的人口搬遷到城市,引起的問題會很多,例如交通擁擠、就業問題、空氣問題。而將小城市連串起來,將小農村拆掉合並,形成小城市就比較好。如此農民就不用離開家鄉,在當地就業、創業,農地也可以合並,用現代化、機械化的方法種植。香港中小企業在這里也有商機,可以做一些農產品加工。他們可以從珠三角搬遷到新的城市來從事制造,並提升產業,對台灣的中小企業亦然。所以城鎮化對兩岸三地的中小企業都是有利好的。

  2、珠三角商機在前海

  深圳市美地佳置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瑞濤在會上表示,今天此處的繁榮景象,主要得益于鄧小平三十年前畫的一個圈。「而前海,就是這個圈中的又一個圈。」林瑞濤如是說。

  他認為,習近平總書記上任以後,第一次出訪的目的地就是深圳。而來到深圳第一個地點就是前海。所以,前海的前途和希望,是不可限量的。前海很多東西是學習香港的管理方式,想將香港的金融管理方法融合于深圳。中央經過三十年的經驗,定點在前海作為深圳和香港的金融中心,此中前景可想而知。

  他還介紹了自己的經驗:「3年前我在香蜜湖開了一個盤,叫香格麗苑,賣1.5萬,3年以後業主就賣了5萬多。當時我跟朋友開玩笑說:『香格麗苑3年以後價值就超了幾倍,按照現在前海的發展趨勢,三五年後,香格名苑的想象空間就不可限量了。』前海,是國際性的前海,是香港、深圳發力管理開發的前海,這個前途真是無量的。」

  人才是企業發展的根本

  會上,企業家們還着重強調了人才的重要性。林瑞濤說,此前,雖然改革開放不斷深化,但是小中型企業的發展多多少少受到了一些限制。但是企業以後的發展,重點是發展人才。中小企業可能會在工資等問題上有點顧慮。實際上,中小企業家應該要意識到,精英人才對企業的成功起到了重要作用。唯有重視精英,中小企業才能更好地抓住機會。他說:「我的企業造就了很多精英,而這些精英也造就了我的企業向上提升和發展。」

  香港華夏工商協會主席黃俊杰談到了他們一個為內地在港學子創造就業機會的新協會。他說,內地在香港念書的學生現在有十萬人。有些港企在國外找人才比較難,現在這個協會就是帮中小企業打算在中國發展、找人才。該協會有一個資料庫,把內地來香港念書的學生資料收集起來,如果某企業想在一處發展,該協會就能找家鄉在這里的香港大學生。這些學生有在香港工作的要求,在家鄉也有自己的平台,能夠與企業產生良好的互動。黃揚略表示,這方面香港商報有些優勢。首先,香港商報可以在內地自辦發行,與深圳報業集團旗下的其他報紙有着千絲萬縷的聯系。所以,關于人才的信息,香港商報與港商可以做更多的交流。

  香港中小企業國際聯盟主席朱革寧則表示,不管是港企也好,內地企業也好,有時候招聘一個人才並不容易。建議內地的企業在現代服務業以及其他行業的管理、客戶服務、銷售方面可以聘請香港的中小企業做顧問。

  香港中小企業發展促進會會長宗第認為,內地與香港在人才方面可以做更多的合作。他認為,現在中國的錢很多,但是國內的中小企很難走出去,不僅語言不通,對外部營商環境也不了解。而香港企業則身經百戰,從殖民地年代就學會了怎麼跟外國人打交道,比較了解國外市場。如果能讓香港成為一個平台,大家一起走出去,是香港未來一個方向。香港的人才和優勢,將成為與內地企業合作的一個契機。

  3、港企應更加務實

  過去,香港的企業家常常跟隨香港特首出港訪問,這樣能拿到一些優惠政策。朱革寧認為,香港的中小企業可以從以前去內地拿政策、拿優惠的思維中跳出來。應該實際一點,直接去拿訂單。香港的中小企業可以提供品牌管理、培訓等業務。

  宗第說,現在港企確實面臨着困難,香港確實存在着「城市真空化」的問題。不過,香港政府推出了一個「品牌內銷升級基金」。他認為香港中小企業應該好好利用這個資金做一些研究,港府會資助50萬港元,如果計划書做得好便不用還。這是香港中小企業和工商界人士不懈努力,向香港政府爭取來的成果,主要是用于增進內銷和香港與內地的貿易。如果能很好利用這個基金的話,對香港中小企業還是有帮助的。

  他還說,最近有些事對香港中小企業的營銷環境產生了一些不利影響,比如說最近香港比較嚴重的「佔中」問題,雖然比較敏感,但是香港的中小企業出聲反對「佔中」,香港中小企業需要一個好的營銷環境。

  港中小企業要積極走出去

  國際工商聯合會主席左丹紅在會上透露了她明年的一些工作計划。她說,明年是中國和法國建交50周年,屆時兩國會舉辦非常多的活動,由國家統領,以商界搭橋。不管是經濟產業和文化產業,都存在很多機遇。

  她認為,中法有非常優秀的資源和元素,可以帮香港的企業家走出去,達成一個理想的方案。她倡議,大家可以與香港商報合作。她已派了300人去法國對接項目,在中國則更豐富。她說:「我們還有時間,上半年准備,具體工作安排在下半年,大概是8月到9月之間。到時候將向社長稟報,通過香港商報的力量傳播下去。」

  左丹紅還談到,讓香港中小企業走出去,她可以提供一個展銷平台。她所在的商會成員在中國大使館的帮助下收購了一個美國三藩市的精品酒店。該酒店的使命就是帮中國在美國的企業家搭建一個永久的平台,有競爭力的產品可以在此展銷。

[責任編輯:香港商報編輯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