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特别报道

深圳創新驅動“立體”突破

2013-12-12
来源:深圳特區報

  不久前結束的第十五屆高交會上,光啟理工研究院一次推出了包括光子認證、防偽、覆蓋和支付等的技術及應用,超材料產業化初具規模。這家擁有2500件專利的機構,落戶深圳不足3年便躍居世界前列。

  12.5%!看到這個數字,深圳首創光伏團隊帶頭人李德林高興地笑了。該團隊的非真空銅銦鎵硒薄膜太陽能電池項目,中試線的電池轉換率達到了國際領先的12.5%,而且材料利用率幾乎100%,可以讓太陽能發電成本比普通煤更低。

  新能源、新材料是戰略性新興產業的重要組成,更是自主創新的重要戰場,一年來的加速發展,是深圳創新驅動的最新“顯影”。統計表明,今年前三季度,深圳六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增加值增長16.5%,是GDP增速的1.7倍。通過漸次呈現的光影,可以看到深圳在創新業態、產業能力及發展質量等方面的“立體”突破。

  創新能力加快“集聚”

  “最多的時候,一天要見5家不同的風投”,深圳市尚善水科技公司負責人趙建樹語氣中透著興奮。他的團隊去年獲得全國首屆創新創業大賽全國總決賽團隊組第三名後,於今年3月在深圳成立公司,短短8個月,夢想就照進了現實:產品出到第五代,公司的專利技術有望讓遊泳池徹底告別氯汙染。

  集聚速度加快,是一年來深圳自主創新的特別風景。以創新載體為例,前三季度全市新增創新載體98家,已經接近年初定下的新增100家以上目標,總量則達887家。與創新載體發展速度對應,今年前三季度,PCT國際專利申請量增長22.7%,占全國的49.4%;國內專利申請量增長11.7%。

  “國”字號的實驗室和研究中心加快布局,驗證了深圳基礎創新能力增強的另一種速度。今年5月,深圳研祥公司的“國家特種計算機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金蝶軟件的“國家企業互聯網服務支撐軟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列入國家組建的35個工程技術中心,而深圳前30年,總共只有三家。業界人士分析,這說明深圳在國家創新戰略中的地位進一步提升。

  在深圳西麗湖,中科院深圳先進院靜靜地佇立,裏頭的內容卻非同凡響,院長樊建平告訴記者,已在深圳設立了四個投資基金,定位於天使投資、創業投資等領域,基金規模接近40億元,僅僅育成企業的總數就超過100家,與企業共建實驗室/工程中心17個,產值標的以億元為單位。

  在新一代移動通訊領域,華為、中興通訊等老牌龍頭企業都擁有了國家級重點實驗室,在移動終端方面厚積薄發,成為世界級的領跑者。中興通訊在4G 領域的基本專利數量已經占到全球通信廠商的7%,而在4G剛剛開始的今天,華為的諾亞方舟實驗室已著手研究5G技術,引得英國幾位部長紛至遝來尋求合作。

  各級創新載體如同能量巨大的發動機,推動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快於高新技術產業、高新技術產業快於GDP的經濟發展喜人格局。

  創新業態“百花齊放”

  新業態與新產業融合發展,是一年來深圳創新驅動的必然結果,助推打造創新發展的深圳質量。

  上周六,光啟理工研究院簽約入駐前海。“我們之所以能入駐前海,就是因為我們有金融方面的人才,金融團隊打通了光啟的創新鏈條。”光啟掌門人劉若鵬如是告訴記者。

  資本運作熟悉,是深圳新型科研機構的突出特點。著力於基礎研究的光啟,去年和松禾資本合作成立了總規模為20億元的第一只基金,經過一年多的運作對促進超材料產業轉化意義重大。劉若鵬透露,光啟在每個研究方向上,都將孵化出公司,未來整個光啟員工將超千人。

  記者采訪發現,“研究機構+公司”的模式,主要集中在戰略新興產業領域,成為一種比較成功的范本。深圳正成為全球科學育種的基地,在深圳市作物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院長鄧興旺的名片上,印著兩個機構:分子設計育種研究院、興旺生物種業有限公司。鄧興旺向記者解釋其中的關系:研究院做技術研究,公司進行產品孵化,同時為其他企業提供新技術、新品種及技術服務。“深圳的經驗證明,民營科研機構也能高效地進行科研創新,這是一個寶貴經驗。”幾天前,中科院院士、科技部原部長徐冠華如此評價。

  以一年的視窗觀察,2013年深圳還出現了許多創新業態。比如光峰光電公司和超多維公司,以賣專利為主要盈利方式,成為產業價值鏈最上端的話語者。目前光峰光電收入主要來自激光顯示技術專利授權,近三年每年盈利漲幅均在200%以上,國際家電巨頭都要從它這裏買激光顯示方面的核心技術。民營的超多維公司獲國家技術發明獎一等獎,在3D顯示技術領域世界領先,一個企業就帶動了一個產業。

  創新質量決定科技質量。記者采訪了解到,構建國家創新型城市是深圳的主導戰略,自去年11月全市科技創新大會出台 “1+10”系列文件以來,科技體制改革、科技金融、科技服務、科技獎勵等百花齊放各呈特色,進一步促進了創業和創新的激情。

[责任编辑:劉深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