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福建 > 特别报道

漳州版三坊七巷面臨拆除

2014-03-19
来源:海峽導報

  文川裏,昔日的深宅豪門,現已不複當年,安靜地安居一隅,而這個冬天一過,它或許將離開我們的視野。

  除了可園、鄭厝、錢厝、魏厝等外,在文川裏一帶,還分布著“石眼科的洋樓”、“洪家大宅”、“稅關”等古建築。這些建築已相伴百年了,如今,同樣,它們的前途未卜。

  西式洋樓:漳州最早眼科醫院

  文川裏125號,一幢別樣的西式民宅,外牆雖已斑駁,但白色石柱、花紋式浮雕,清晰可見,它在一片古樸的閩南大厝中,顯得尤為特別。

  原來,這是石志楠眼科醫生診所,幾天前,主人剛搬走,僅留下空蕩蕩的宅子。

  現年70歲的石志楠回憶,他的父親石維嚴日本留學歸來,1940年代,在文川裏看中了這套洋樓,花了2000多塊銀元,買了下來,隨後舉家從龍海搬到這裏。父親也在友愛路上開了自己的眼科醫院,被這裏的街坊稱為“石眼科”。或許是漳州最早的眼科醫院,新中國成立後,父親被聘為漳州市醫院的眼科主任。“父親品位很高,喜歡安靜清雅的環境。”宅子不僅外觀洋氣,裏面也很漂亮,八間房、兩個廳,還有一個天井、一棵大榕樹,“最初建房子的是什么人,就不清楚了。”

  洪宅:發跡時鳴槍代替放鞭炮

  文川裏163號,南洋風格建築美不勝收。瓷瓶護欄、清水方柱、彩色玻璃……每個細節都巧奪天工。

  洪宅後人洪紹文,67歲。他說,洪宅是清末民初的建築,是後起之秀,從錢宅手裏買了部分房產後,成了文川裏最大的宅院之一,為此流傳過“一莊二洪”的說法,洪宅也因此形成了“九路十八彎”的布局。

  洪宅有個傳說,祖上四兄弟在糖作坊打工,建房挖地基時,挖到一罐子銀元,一夜之間暴富。至於是誰初建洪宅,沒人記得清了。

  洪紹文只記得,祖父做布料生意,開了很多分店,家裏請了很多丫鬟、長工,父親考入黃埔軍校,“當時有錢人才能去讀的。”

  洪宅後院有個戲台,洪紹文的父輩曾在公共廳的二樓往下看戲。公共廳還有辦紅白事的功用,“民國時期,洪宅每年忌日,都不放鞭炮的,而是鳴槍,很奢華。

  稅關:或是舊時的臨時海關

  稅關門上掛著牌子,寫著:漳州市第24號文物點。友愛路46號,就是它坐落的地方。

  它是清中後期建築,兩進宅院,與洪宅後院相鄰,屋內還能看到殘存的萬字格掛落,現已被分隔出租。

  屋外,一棵古木,再沒逢春,僅剩一米高的枯枝,陪伴著年代久遠的老宅。

  至於為何命名為“稅關”,周邊僅一位老街坊回憶,住宅主人姓陳,祖上當過官,以前也被叫做“舊海關”,要出國,就得來這裏登記。

  導報記者咨詢多位文史專家,仍一無所獲。薌城區方志辦專家陳喬森推測,舊時漳州的海關設在澄關道上,就是如今的江濱路,有可能是抗日戰爭時期,廈門淪陷,這裏可能是把民宅臨時借用過來,作為漳州的代理海關。

  還有另外一種說法,“是海關人員臨時居住的地方”。

  鏈接

  初冬的風,穿過文川裏的巷子。街坊們一如既往:沒空的,一家幾口手不停眼不抬地忙活著作坊裏的活兒;有空的,“劈裏啪啦”搓著麻將……

  如果你幸運,會看到伽藍廟裏坐著幾位阿婆,說著笑著,嘮家常;路邊幾位站街女閑來無事,放著手機音樂,盯著從身邊經過的每位路人;“石眼科”後面,有位老阿婆忙著念經;洪宅裏,洪家媳婦點著一根煙,悠哉坐在石凳上吞雲吐霧……

  一切看似平淡,卻又有點與眾不同。江濱花園三期征遷指揮部,位於廈門路附近,時不時有幾位文川裏的住戶走進去,手裏帶著材料,來這兒辦手續……因為他們居住多年的宅子得拆了,來這兒拿點補償。

  “已經搬走50多戶,還剩300多戶。這裏早該拆了,90%以上都是危房。”指揮部的工作人員說得很清楚。

[责任编辑:徐明軒.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