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湖南新闻

寻访拉动湖南外向型经济发展的第一人

2014-05-21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讯】记者赵启东、刘洗涌、张湘华报道: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以来,湖南省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是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强大动力和体制保障”指示精神,用足用好国家深化改革开放的各项政策措施,出台一系列深化改革配套意见,推动了全省开放型经济的提质升级。去年全省进出口总额完成251.6亿美元,新批外资企业572个,同比增长2.5%;新批合同外资77亿美元,同比增长5.9%;实际利用外资87亿美元,同比增长19.6%。2014年湖南“两会”期间,省长杜家豪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着重强调了“加快构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昭示着外向型经济会进一步提升湖南的经济发展水平。

  湖南的外向型经济发展步伐愈来愈快,但谁是吃“湖南外向型经济”这个大螃蟹的第一人呢?近日,记者一行来到位于长沙市岳麓区桃花村的长宏乙炔厂区,探访30年前第一家落户长沙、落户湖南的香港企业。

  1984年,香港投资商蔡鸿能慧眼识湘,在长沙投资28.5万美元,与南华矿业技术开发公司、中国银行长沙信托咨询公司两家单位联合出资,设立了长宏乙炔有限公司。

  长宏乙炔的负责人刘强回忆当年与香港投资商合资组建长宏乙炔的情景,很是感慨。

  香港投资商蔡鸿能先生是柬埔寨华侨,1955年回国求学,1963年毕业于 “长沙铁道学院” 铁道建筑系,在 “铁道科学研究院”工作,1974年回柬埔寨时,因柬国战乱留港发展。1978年改革开放,蔡鸿能先生怀着爱国之情,辞去香港深受重用的工作,到内地从零开始创业:成立省建建筑材料及设备公司,为国家引进了100多台欧洲着名厂商的塔吊等大型设备;成立百莱玛工程公司,承建了深圳第一个高层建筑项目——四栋32层的金城大厦。

  上世纪80年代初,湖南工业发展面临改革开放的大好机遇,而工业发展过程中又离不开切割、焊接。当时的乙炔行业属于国家甲级危爆行业,大多数工厂都是使用简易乙炔发生器进行生产,这种乙炔发生器在生产过程中,电石的利用率非常低,既造成资源浪费又不环保,存在很多的缺陷。敏锐的蔡鸿能扑捉到了乙炔生产这些弊端,出资创建长宏乙炔有限公司,占股25%,担任副董事长兼总经理。1984年11月3日,公司派高级工程师汪文良为代表到北京领取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工商企外字18005号”营业执照。

  湖南省和长沙市省市两级政府对长宏乙炔全力支持,为香港客商投资兴业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境,使港资入湘的首次牵手获得了丰厚的投资回报。1986年10月公司正式投产后,其主要产品“工业用瓶装溶解乙炔气”就迅速占领了省内市场。那年,蔡鸿能从香港带来数辆免税“蓝鸟”车,“蓝鸟”车队很牛气地行驶在长沙街头,轰动全市。

  刘强告诉记者,长宏乙炔与其他企业“先污染,后治理”的发展道路不同,一直都在充当节能减排的“先锋”。当时公司的管理既规范又很人性化,工人待遇十分优厚,平均工资每月100多元,相当于国营企业高级工程师的水平。更令人羡慕的是,工人们平时穿的制服都是在上海九龙服装城定做的全毛西服。合资期间,长宏乙炔公司向股东各方分配的股利,是各方实际投资额的2.4倍,年平均投资利润率达37.4%。蔡鸿能曾满意地表示:投资长沙,实现双赢。

  1996年,香港百莱玛公司与长沙的合资期限届满,蔡鸿能撤资,其股份由长沙的出资方回购。从此,长宏乙炔公司成为长沙“港资入湘”发展外向型经济的美好缩影。

  弹指一挥间,香港百莱玛公司当年的注资、合作的成功,奠定了湖南外向型经济今日的辉煌。迄今,湖南实际利用外资规模一直保持中部第1位,全国第12位。截止2013年底,全年共引进投资总额3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6个,来湘投资的世界500强企业累计已达131家,仅港资企业就有7713 家,涉及茶叶、阀门、机械、电子、贸易、服装、餐饮及管理等多个行业,为湖南的社会和谐经济发展作出了卓越的贡献。

[责任编辑:劉深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