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本地新闻

重庆迎客,还需要一个“夜市”

2014-05-26
来源:重庆日报

  “从重庆南山山顶俯瞰重庆夜景,已近午夜,仍旧霓虹炫目,万家灯火与江面波光交相辉映,正应了‘字水宵灯’的美誉……”《中国国家地理》不吝言辞盛赞山城夜景之壮美。但是,在这座以夜景闻名的城市中,目前却没有一个拿得出、叫得响的“夜市”。

  凭借“山城夜景”,重庆享誉全球。

  但是,在观赏夜景之余,来自五湖四海的游客们,却较少深入重庆的大街小巷,“零距离”体验夜重庆的魅力。

  夜市经济的繁荣程度,是一座现代城市经济开放度、活跃度的重要标志。有鉴于此,市政府于日前审议通过《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鼓励发展夜市经济的意见》,决心打造“重庆夜市”这张城市新名片。

  再多一条“非去不可”的理由

  本月初,土生土长的重庆人何先生从台湾旅游回来,一个劲地赞叹台北、高雄等夜市的乡土原味。

  据悉,在台湾观光局2013年公布的大陆客游览的景点排名中,夜市游览人数位居榜首,超过了台北101和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外地人眼中,夜景、火锅和美女是重庆的三张名片。但当游客们打望过美女、涮过火锅、看过重庆夜景之后,又可以到哪里去感受地道的重庆风貌呢?

  “夜市的打造,将再给重庆一个‘非去不可’的理由。”市旅游局国内市场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夜”,已经成为外界普遍认可的重庆形象元素之一,这意味着,重庆已经具备打造“夜市”的城市氛围和环境。

  与此同时,独有的巴渝文化和码头文化,也是重庆发展夜市经济的“底气”。

  “重庆人火-辣不羁的个性,决定了‘地摊类’夜市拥有充足的本地客源,而这里所展现出的重庆最真实的市井文化,将吸引大量外地游客前来体验。”该负责人认为,重庆夜市,不仅要立足本地消费,更要成为重庆的特色旅游资源,吸引外来游客。

  据了解,目前国内很多城市都在依托夜市,打造城市旅游名片。像西安回民街、杭州河坊街、南京夫子庙、武汉吉庆街等夜市,都已成为脍炙人口的“必游之地”。

  “发展夜市经济,还可以‘错时’聚集商气、客流,弥补部分城区的夜间空城现象。”市商委流通处负责人介绍,以解放碑为例,随着商店关门、写字楼下班,人群流出解放碑,如果没有夜市经济的软性调剂,解放碑每天都将面临10小时左右的“停摆期”。

  品牌化的突围之路

  事实上,重庆不少主城区街头巷尾,一直存在着小吃、摊档较为集中的区域,如九龙坡黄桷坪小商品夜市、科园四路夜啤酒夜市、解放碑八一路夜市等,但这些夜市普遍规模不大、业态单一、管理失位,远不能撑起“城市名片”的名头。

  来自市商委的数据显示,重庆现有夜市经营位置分散,业态相对单一,经营户80%以上为小吃摊位,其中烧烤、大排档炒菜占比超过9成,特色难以凸显,真正的规模化、品牌化、特色化的夜市并没有形成。

  据了解,在多元化方面,一个成熟的夜市应该涵盖餐饮、酒吧、烧烤、夜啤酒、健身、服饰、小百货、玩具、小型儿童游乐场等多种业态,所提供的服务和产品,不仅涉及市民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还能满足部分游客的旅游商品购物需求。

  记者从主城各区商委、市政等部门了解到的情况是,目前除黄桷坪、陈家桥等几个“雏形夜市”已被纳入规范管理,其他夜市基本属于自发生长的状态。而对纳入管理的夜市,地方政府的普遍态度也是重“管理”轻“发展”。

  “打造‘夜市名片’,最重要的是品牌打造,包括引入一定的草根品牌商家。这是未来重庆夜市发展的方向。”市商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有品牌,就有辐射能力。根据其他城市的成功经验,以一个品牌夜市为中心,辐射范围能影响好几条马路,就连附近一家小小的副食店,租金也有可能会水涨船高。

  按照规划,到2017年,我市将完成多个品牌夜市的打造,全市夜市新增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预计超过350亿元;到2020年,全市夜市新增社零总额预计超过500亿元,占全市社零总额的比重达到5%以上。

  路边摊考验管理者智慧

  “从长远来看,夜市经济经过品牌树立,可以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但从短期来看,管理方面的问题会十分突出。”重庆工商大学教授梁云认为,和国内其他城市一样,重庆夜市多是自发形成,在没有规范管制的情况下无序散漫开来,并带来环境卫生差、噪声扰民、阻碍道路交通等现实问题,给地方政府带来了不小的管理压力。

  近年来,因“创卫”而对夜市实施“一刀切”的城市,不在少数。梁云认为,夜市的商贸功能或许可以被超市、农贸市场所取代,但夜市的阑珊灯火和叫卖之声却是城市个性所在。从这个角度看,夜市的存在与城市发展并不相悖。

  “夜市人流量大,摊位费也低,每天就两元钱的卫生费。像我们这种没有学历也没有技术的人,自己摆摊赚点生活费还自由一点。”李女士在九龙坡区黄桷坪夜市经营着一个水果摊位,靠着每晚六点到十二点间的夜市交易维持生计。记者走访发现,外来务工者、下岗失业人员和创业青年是夜市摊贩的主要构成者,这群人大多没有稳定工作,无固定生活保障。夜市这一拥有稳定客源的交易场所,没有就业门槛,且提供了一个较打工而言相对自由、收入较为可观的就业机会。

  “重庆本次从民生出发,大手笔鼓励发展夜市经济,体现了政府的一种担当。”梁云说,中国城市管理多强调秩序,殊不知小商贩、卖货郎、街头艺术家、流浪汉甚至乞丐,都是城市天然的组成部分,如何宽容对待路边摊贩,考验的是地方政府管理智慧和水平。本报首席记者 阳炆杉 实习生 陈杰

[责任编辑:朱劍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