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吉林 > 本地新闻

学校里的道德超市:一堂不落幕的诚信课

2014-06-10
来源:新华网吉林频道

  “作为超市经理,我不仅要管理好超市的日常运作,还要把自己积累的经验传授给管理员们。”就读于吉林省四平市第二实验小学的六年级学生马晨曦告诉记者,除了正常学习之外,她的业务很繁忙。

  一名小学生怎么会当上超市的经理?其实,马晨曦所指的超市并非真正的超市,而是学校在校园内开办的道德超市。

  道德超市的布局与一般的小型社区便利店很相似,所售的物品主要是学习用品,价格最高不过三五块钱。

  这个超市的特别之处在于,没有人看管售货,也没有监控系统,学生们在课余时间来到超市选择好需要的货品,然后自觉把钱投进收款箱。学生买东西给不给钱、给多少钱,全靠自己的诚信。

  据了解,道德超市由共青团组织主导创办,并为学校提供启动资金和部分货源,学生在道德超市里可以买到质优价廉的学习用品,这样的超市在四平市已经开办了7家。

  马晨曦竞聘成为道德超市经理之前,曾经是这个超市的轮值管理员,职责是每天早上摆放货品,下午放学后整理收款箱、清点商品、记录账单。

  “同学们来到超市选购商品,自觉付钱,遵守诚信,几乎没有人少付钱,所以我们的工作也很轻松。”马晨曦说,自从在课余时间参与超市服务工作以来,她的各方面能力都有了很大提高,尤其是对诚信有了更深的理解。

  据该校校长姜世香介绍,道德超市运行得非常顺利,当初开办这个超市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给学生上一堂不落幕的诚信课。

  在四平市第十七中学,道德超市管理员刘一洲正忙着清点货品并核算账目。超市货品码放十分整齐,墙面上还装饰着各种中国传统诚信故事的招贴画。

  刘一洲介绍说,超市运行以来非常受同学的欢迎,通过实实在在的参与,同学们对于诚信的认识比以前更为“立体”。

  在道德超市里,销售货品产生的微薄利润被负责超市运营的学生们收集起来,都被用在了捐助贫困学生、为贫困地区寄送爱心衣物等活动中。

  自从中国大力提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来,寻找一种有效的教育形式成为了教育者们关注的话题。道德超市的运行,成为了中国学生诚信教育的新范本。

  据共青团吉林省四平市铁西区负责人王敬涛介绍,有些学校不仅设立有道德超市,还在班级里开办了“分店”,既满足了学生们需求,也成为了学生诚信品质的试金石。

  目前,更多的道德超市正在四平市各所学校中建设起来。“道德超市既是学生们的诚信课堂,也是值得所有人参照的一面镜子。在小行为里积累起来的诚信品质,会让这些学生受用终生。”王敬涛说。

[责任编辑:李寧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