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湖南 > 外商港企

对话港商:深耕湖南 回报丰厚

2014-06-11
来源:香港商报

  「春江水暖鸭先知」,懂得与时俱进,善于在变化中寻找商机历来是港人的优势所在。正因如此,当湖南以开放姿态迎接港资之始,一大批港商便闻机而动,诸如「和记黄埔」、「佳兆业」、「九龙仓」等港资企业纷纷进驻湖南,开始了走马圈地,寻找扩展空间。

  30多年来,深耕湖南的港企生存状况如何?记者通过对部分港企的实地探访,聆听港商们融合内地的心路历程和经验,了解其当下境况及未来计划,以期为更多蠢蠢欲动的港资探明前路,挖掘商机。

  建滔化工:衡阳让港商暖心安心

  建滔(衡阳)实业有限公司成立于2003年7月,是建滔化工集团在衡独资注册成立的港资企业,目前是中南地区规模最大的氯碱生产基地。公司董事长李保文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透露,当初之所以选择衡阳,除了看中当地丰富的岩盐资源,更因当地政府提供的优惠政策和创新支持。如今,公司的投资在这里得到了保障,并产生了丰厚回报。他并表示,尽管面临经济不景气的现状,但依然看好湖南市场和衡阳基地。

  记者:请谈谈公司当初选择衡阳的理由?

  李保文:我们首先看中的是这里丰富的岩盐资源,衡阳市区及周边一带,埋藏有120多亿吨岩盐。2003年,公司以3000万港币价格收购了这里一家亏损的烧碱厂,投入1000多万元进行技改,第二年就实现销售收入1.2亿多元。随后,集团再追加投资2.3亿元,全面启动技改和新项目开发。我们在这里很多工作都开展得很顺利,不会有难度。本地和省政府对我们支持力度很大。

  记者:香港企业比较重视管理,你们来到这里有没有感觉水土不服?

  李保文:我觉得南方人比北方人好沟通,其实他们很多在深圳工作,所以能接受香港式管理,做事方面也不会太固执,我们的管理技术能在这边可以得到比较好的发挥。我们公司目前有976人,香港人只有3人,都是管理层。他们与与本地人沟通很有办法,其他本地人也很接受我们香港人的做法和想法,共同商量把事情做好,不会出现很大矛盾。湖南生活也很OK,感觉比北方好多了。

  记者:能否具体谈谈当地政府对企业的支持方式?

  李保文:优惠政策方面,除了「两免三减半」外,由于我们在技术创新方面的优势,当地政府把税收从20%减到百分之十几,大大增加了企业运作的动力。更重要的是,衡阳的地下有丰富的盐矿和卤水,这是独一无二的资源优势,能够节省2/3的成本,别的企业买卤水要花300多元一吨,我们只要100多元。另外,当地政府还给了我们比较优惠的电价。因为政策比较宽松,所以我们的感觉比较温暖,出现问题与园区反映,一般会得到很好的协调与解决,甚至一些没想到的困难政府都会替我们想到,对我们非常关照。举个例子,环评审批方面,当地环保部门的效率很高,一般半年左右可走完所有程序,支持力度还是很大的。

  记者:目前公司的盈利情况如何?

  李保文:整个中国的形势不太理顺,所以我们现在的情况比往年差一点。目前出现了一些产能过剩的情况,比如PVC产品,我这里库存20多万吨,全国的库存有4000多万吨,其中超过一半的产能出现过剩。我们厂正在慢慢消化,因为我们有地理优势,运输和人工成本较低。我们厂的产品主要销往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江西,辐射范围比较远,有一定优势,还可以维持一段时间,这在同行的倒闭潮中算是不错,不但没有亏损还有些小盈利。目前利润率达到了3%,比以前10%下降不少,但还算是在合理区间。引下游企业进驻抱团谋共赢

  记者:你们如何转型?

  李保文:我们会在原有基础上,重点考虑下游企业如何消化我们的产品,所以正计划引一些下游企业来本地投资,把我们的产品做成配套,形成一个具有上下游配套的的大型园区。但并不一定局限于港资企业,有很多国内做得比较好的企业都可以引过来。一方面可帮助本地招商引资,另一方面也为我们的发展开拓空间,是一个双赢的选择。化工产品的特点,是要形成产业集群,形成一条产业链,可大大节省成本,如果没有下游企业的支撑和扶持,在环保、安全方面都会出现问题。

  记者:当地对引资有没有要求?

  李保文:其实他们对企业设立的门槛还是蛮高的,重视稳定、安全,环保。作为化工企业,首先考虑的就是环保安全,我们厂环保方面的投资占总投资的23%左右,大约2个多亿,因为香港企业是特别重视环保和安全的。

  记者:公司未来是否继续追加投资?

  李保文:我们已经在这里陆续投资了20个亿人民币,基本是隔三年翻一番。未来还有计划将建的项目,不过由于近期经济不太好,可能会放缓一些。因为本地政府的支持力度较大,所以我们会考虑以衡阳为基地继续扩展。我们所有的投资都来自香港总部,包括未来房地产项目的10个亿投资。我们计划将原有的化肥厂开发成房地产住宅项目。未来还可能引进香港大埔墟的菜场模式,目前正在考察阶段,如果适合的话,会在这里做,但是不会过急。

  九龙仓:长沙地产项目大有可为

  位于长沙市黄兴路与解放路交会处的长沙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目前是湖南引进外资的最大项目,由香港九龙仓集团投资200亿元人民币建设,预计2016年全面落成。其建成后可媲美香港九龙仓海港城的购物中心。长沙的区位优势和巨大的消费空间,给了九龙仓高层们自信的理由。九龙仓中国地产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陈锡华、九龙仓中国地产企业传播总经理王春蕾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九龙仓当时是如何拿到长沙这块地的,能不能谈谈过程?

  陈锡华:2011年过年前,我们通过媒体知道长沙有块地要拍卖,但当时我们对长沙并不是很了解。后来集团高层亲自来长沙考察,感觉这个地方好,特别是五一商圈,很具有作为一站式购物广场的条件,所以立刻积极拍下。王春蕾:九龙仓在内地建综合商业体,拿地有四大标准:看城市;还要看区域覆盖的人口是否达到1亿;一定是城市最核心、最黄金的地段;必须是成熟的商圈,而不是新开发的地区。

  长沙是华中地区的「磁铁」

  记者:九龙仓布局长沙的考虑是什么?当地政府提供了哪些政策支持和帮助?

  王春蕾:九龙仓基本所有的项目都跟「水」相连,都是有江、有海、有河、有湖的地方,水为财嘛。长沙正是一块江中有城、城中有江的宝地。另外,我们在内地的投资,有一个基本的考量,就是这个区域必须要具备一定辐射能力。集团高层认为,长沙是湖南乃至华中地区投资气氛及发展条件比较成熟的城市,是华中消费力的「磁铁」,好比海港城对亚洲的吸引力。长沙国金中心不论在地理区位、交通配套,还是在项目规划、商业规模等方面优势都非常明显。一边是中国人民银行及国家外汇管理局等金融机构,另一边是传统购物区,确实有香港中环商业中心区、铜锣湾和尖沙咀的影子,零售互动及商业气氛浓厚,符合九龙仓在内地投资优质物业组合的发展策略。

  陈锡华:当地政府的确给予了很大支持,在营业后的税收方面有一定优惠。由于国金中心在湖南算是最大的投资项目,所以政府对项目的推进十分重视,尽管审查很严格,但并不刁难。项目合同书和图纸,不是以本来计,而是用车来运。湖南省建委能够做到用很短时间把我们需要的审查结果公布,并提出了很多宝贵的修改意见。

  楼市调控无碍投资策略

  记者:内地楼市调控对九龙仓是否有影响?

  王春蕾:其实新一届政府上任以来,在房产调控方面并没有新的政策。今年在市场上的确有些观望情绪,包括九龙仓的部分住宅价格出现降价,但这仅是目前的营销策略,我们对内地房地产市场总体依然看好。

  记者:从去年开始,包括以李嘉诚为代表的港资地处陆续撤出内地,是否会影响九龙仓的投资策略?

  王春蕾:九龙仓所有的决策并不会去看别人,而且我们的主要市场就是香港和内地,没有海外市场投资。我们对内地市场一贯非常重视,目前九龙仓在内地的投资总额超过一千亿,土地储备达1170万平米。可以说,我们是和内地开发商合作最多的香港企业,与中海、绿城、万科、融创都企业都有很多合作项目。

  唐人神:与港商合作受惠良多

  株洲的唐人神集团原本是一个地方的小型国有企业,接受港资注资第二年,企业年销售收入就由5000万元人民币一跃突破2亿元。面对「港商入湘30年」大型采访团记者,集团董事长陶一山谈及与港资结缘的故事,感慨万千。

  记者:请问陶总,唐人神当初为何选择与港商合作?

  陶一山:与港资结缘起于1991年,当时我还是厂长,去香港参加一个机械博览会,希望与香港农牧企业接触,通过他们的先进运营方式与管理手段改变当时的机制。到香港之后,唐人神的代表团就抛出了招商说明书,正巧遇到香港大生行有这个意愿与我们合作。当时正值香港地价上升较快的时期,养殖业迅速萎缩,所以大生行看中了株洲发展的机会。我也和他们说,找港资合作是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我们不搞虚的,可以全部合资,真正坦诚相见。

  记者:引进港资的过程是否顺利?

  陶一山:当时港商来内地考察,还没有飞机,只有铁路,买卧铺都很紧张,交通条件很差。而且当时有一部分香港人认为,湖南不能去,黑帮很厉害。所以,大生行第一次就来了8个人,还带了内地懂普通话的翻译。后来通过两件事,改变了他们对我们企业的认识。

  第一,他们通过在农村的调查,发现家家户户都在用我们厂的「骆驼牌」饲料,知道我们的确是赚钱的企业。第二,当时湖南出现「港资热」,港商走到哪都被奉为上宾,而我们招待他们住的仅是一家二星级宾馆,吃的也只是简单平常的饭菜。因此他们认定,我们是真的想发展事业,不是为了找港资装装门面,而且老板会聚财,不会把他们的钱乱花掉。双方经过8次谈判,最终达成了协议。

  1992年,大生行以225万美元入股35%,与我们合资组建了湖南湘大实业有限公司。第二年,我们的销售收入就从不足5000万到突破2个亿。经过20多年的发展,基本每年以4-5个亿的速度递增,去年销售收入已过百亿。

  记者:港资注入给企业带来了什么?

  陶一山:港资的注入不仅带来了资金,更带来了先进的管理理念与经营方式,帮助我们转换机制,同时藉助他们的先进技术,帮助企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自从与大生行合资以来,我们就开始享受中外合资企业的待遇,从获利年度起,前两年免徵企业所得税,第三年至第五年减半徵收企业所得税,俗称「免二减三」。后来,唐人神又取得了高新技术企业的优惠待遇,获得了15%的所得税优惠。但是目前「免二减三」的政策已经普惠化,不仅是外资和中外合资企业,其他企业也能享受到这种优惠了。

  企业的快速发展,也为港商带来了丰厚的回报。公司2011年上市后,当年港商投入的1200万资金,如今市值已达10亿元。目前,双方互信更加紧密,集团运作完全由唐人神方负责,大生行不再派人介入。

  港商精神启示内地

  改革开放以来,港资企业一直在内地招商引资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尽管在投资发展过程中,会遇到诸如对市场判断的偏差,或者在管理方面与内地人士产生差异的问题,但港商对内地经济的促进作用毋庸置疑。此外,港人的创意和对品质的坚持,注重管理的传统,开拓进取、兢兢业业的精神,以及深入骨髓的对法治精神的坚守,也给内地以不小的启示。

  与此同时,随着内地经济的高速增长,港商不仅是资金和智慧的贡献者,也是受益者。内地给了他们更多的机遇和更广阔的舞台,特别在诸如房地产、金融等领域,港商游刃有馀,不乏翘楚港商素具开拓精神,善于在变化中寻找商机。相信未来他们能继续凭藉敏锐嗅觉,不断发掘内地甚至世界经济的发展趋势,让投资升级转型,拓展更大发展空间。

[责任编辑:劉深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