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商报官网 > 广东 > 本地新闻

南沙国际邮轮项目昨通过论证 建成后年有75万人坐轮而来

2014-06-19
来源:香港商报

  [香港商报讯]记者李苑立报道:19日,记者从“南沙国际邮轮码头综合体项目研讨论证会”上获悉,包括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广东省旅游局及广州市经贸委等20家单位的共同论证,去年即被纳入规划的“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综合体项目”建设方向已达成共识。

  专家论证认为,可在南沙规划建设一个10万吨级(GT)邮轮泊位和一个22.5万吨(GT)的邮轮泊位,同时规划商贸旅游、商务办公、休闲娱乐等配套功能,目标是将南沙邮轮码头打造成为立足广州、辐射港澳的水上国际客运新门户,发展旅游产业的新引擎。

  专家认为南沙项目成熟可行

  中国交通运输协会邮轮游艇分会副会长肖宝家认为,南沙具有建设国际邮轮母港的天然条件与政策潜力,亦具备发展邮轮产业的城市依托条件,南沙打造邮轮母港对广州乃至珠三角的经济发展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既能提升广州国际知名度,也能促进南沙国家新区产业布局调整。

  通过对比欧洲、北美邮轮码头布局,交通部规划研究院副总工徐力表示,从城市、交通、旅游资源等因素来看,国内发展邮轮码头,只有天津港、上海港、广州港和深圳港具备条件,南沙更是首当其中。

  对具体的运营模式,三亚凤凰岛国际邮轮发展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王万茂认为,邮轮母港前期可利用货运码头接待邮轮到访;中期可采用房地产开发和邮轮港建设相结合;港区成熟期后,方可全面发展外轮代理、邮轮供应、邮轮枢纽、邮轮地接和邮轮带货等五大板块,逐渐形成邮轮产业链。

  广东省交通运输规划研究中心总工程师谢凌峰、广东省航运规划设计院副院长彭广克等均认可南沙已经具备建设国际邮轮母港的基本条件,越快动工越好。

  政策优势助推南沙邮轮经济

  据介绍,早在2006年9月,交通部和国家发改委就联合编制了《全国沿海港口布局规划》,认为内地将会形成三大邮轮设施集结地,其中以深圳、广州、珠海等港口为主布局国内外旅客中转及邮轮运输设施居国内三大集结地之首。

  随后《广东省邮轮码头布局规划》亦提出,要以国际大都市基础设施条件为依托,建设广州、深圳两个国际性母港,打造国际客运旅游门户与枢纽。2012年《南沙新区发展规划》又明确提出在“共建粤港澳优质生活圈”中,“培育邮轮、游艇等航海休闲旅游,探索实现港澳台和外籍游艇在南沙新区航行和停泊便利化,为港澳特色旅游资源开辟推广‘一程多站’的旅游线路,吸引国际高端游客,共同打造世界重要的旅游休闲中心。”

  业内人士以美国为例,2010年邮轮旅客客运量969万人,带动的经济产出为379亿美元,人均带来的经济产出为3906美元。南沙一旦开建国际邮轮码头,势必引领南中国的旅游产业升级,更会促进南沙新区其它领域的各项建设。

  据悉,南沙国际邮轮母港综合体项目位于广州市南沙新区东部,虎门大桥下游,北侧为南沙游艇会项目,南侧往南依次为南沙客运港及南沙大酒店,可使用岸线总长1400m(含已建南沙客运港岸线),计划占地约40万平方米,规划建筑面积近120万平方米,拟建设成为集邮轮母港、航站楼、滨海酒店、免税商城、旅游娱乐及高端住宅于一体的国际邮轮码头综合体项目。邮轮码头工程岸线长750m,可建设10万吨级(GT)邮轮泊位(1个)、22.5万吨级(GT)邮轮泊位(1个)。项目年吞吐量参照国际邮轮码头预测,年旅客通过能力为75万人次。

[责任编辑:邓煜闽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