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特别报道

感受世界遗产地施秉的奇秀与灵美

2014-07-18
来源:香港商报 作者:许入介 黄庆松 郭代勤

  走进世界遗产地施秉 尽采“中国南方喀斯特风光”

  【香港商报讯】记者 许入介 黄庆松 郭代勤报道: 17日,珠海记协采访团一行来到了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施秉县,感受世界自然遗产地云台山的奇秀与灵美,参观刻道文化博物馆,体验当地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通过此次采访,以新闻媒体人的视角向外界展示世界自然遗产和“奇山圣水•灵秀施秉”的独特魅力。

  胜赞云台山奇秀

  “来云台之前,从未得机会这么近距离地接触自然的水。”珠海市委宣传部副调研员沈莉说,如此清澈,透亮,温和,柔婉,灵秀的泉水,在云台山随处可见,触手可及。或是一弯溪流,或是一挂飞瀑,或是一幕珠帘,或是一潭浅湾。时值酷暑,而在这里,确是凉爽宜人。满眼的晶莹,满眼的翠绿,满眼的别致,如入画卷中了。

  事实上,每一座山,每一条河,每一眼泉都有其魅惑之处,它们比尘世素净但内蕴丰盈得多,堪称大自然伟大而神奇灵秀的作品。施秉喀斯特被专家称为“世界最美的白云岩喀斯特”,融奇峰、清溪、流云、雾海、绿林及苗族风情为一体,以黑、白和绿为基调,构建了一个美妙的景观。在海拔1000m左右的平面上经水流侵蚀下切、崩塌等作用,形成了的以峰丛峡谷为线,其间展布了峰丛、峡谷、石柱、洞穴、漏斗、深洼、暗河、泉点、天生桥、平顶山等类型的喀斯特景观。

  正如珠海晚报记者靳树乾所言,“云台山山间树林葱郁之极,走在山间小道上,只见山中流泉淙淙,均从石缝间喷出,不受污染,清澈可掬,顺着奇山怪石间自由流淌,水声叮咚,如歌如琴,悦耳动人,依树听泉,别有一番超凡脱俗的惬意。”

  美学价值填补空白

  施秉云台山之所以能在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全票通过“中国南方喀斯特”第二期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决议,因其创造了独特的景观美学效果,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第七条标准,具有超乎寻常的自然现象或非同寻常的自然美和美学价值。

  据悉,施秉喀斯特展现了热带、亚热带地区白云岩峰丛峡谷喀斯特的发育演化过程。在相对不可溶的白云岩基岩上发育了卓越的峰丛峡谷景观,这种在白云岩上发育的峰丛喀斯特是世界上独一无二的。满足了世界自然遗产第八条标准:反映地球演化历史主要阶段的杰出范例,包括生命的记录,重要的、正在进行的地貌演化,重要的地貌形态或自然地理特征。

  施秉喀斯特丰富了“中国南方喀斯特”地貌类型,填补了“中国南方喀斯特”白云岩喀斯特的空白,在“中国南方喀斯特”谱系中做出了独特的贡献,为中国南方喀斯特演化故事画上句号。同时,施秉喀斯特还包括了一个完整的水文系统,其完整性在世界自然遗产地中同样具有独特性,通过不断研究,也可能填补世界自然遗产一到二个空白,为世界自然遗产做出独特的贡献。

  申遗助力旅游转型

  “云台山环境和空气很好,施秉县为申遗做了大量的工作,对云台山起到了极大的推介作用,一个有资格申报世界自然遗产的景区,她用秀丽的山拥你入怀,她以清冽的水洗涤你满身的疲惫,肯定值得一看。”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珠海记者站站长温广为动情的告诉记者说。

  申遗成功,不仅能对施秉宝贵的自然资源进行更好、更有效的保护,而且能迅速提高施秉、黔东南乃至贵州在全球的知名度,搭建起施秉走向世界的平台,同时还能推动施秉加快发展,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为施秉下一步打造世界旅游服务城奠定基础。

  未来3年,施秉将把申遗作为新起点和新动力,重点打造云台山、杉木河等品牌景区,着力发掘上氵舞阳风景区,打造徒步探险、漂游和船游等多样化旅游产品,以特色产业吸引客源、以“三区”(城区、景区、园区)互动实现转型,打造旅游经济升级版,建成黔东南北部旅游集散中心,加快拓展旅游市场半径,为迎接施秉大旅游时代的到来而全力以赴。

[责任编辑:罗强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