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半年,我市共接待海内外游客16072.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38.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2%——
重庆旅游“非去不可”
今年年初,我市启动《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工作,而上一次的修编可追溯到1998年。
4月,全国旅游景区质量等级评定委员会发布今年第1号和第2号公告,批准一批国家4A级旅游景区,重庆新增8个4A级旅游景区;
6月23日,在卡塔尔首都多哈举行的“第38届世界遗产大会”上,重庆金佛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
上半年,随着从关注单个景区发展到重视区域协作发展,我市景区规划建设的提档速度明显加快,加之营销方式的创新,使重庆旅游“非去不可”在国内叫得更响。
来自市旅游局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全市接待海内外旅游者16072.63万人次,旅游总收入938.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2.1%和12%。入境旅游者97.89万人次,旅游外汇收入5.53亿美元,分别增长6.39%和6.06%;过夜游客3520.32万人次,同比增长4.47%。
创新营销
给重庆多些“非去不可”的理由
“从《爸爸去哪儿》第二季中首次知道了武隆这个地方,后来了解到,《变形金刚》中也有武隆的桥段。”受植入作品的影响,专程从福建到武隆来旅游的肖女士感慨,武隆鬼斧神工的美景确实名副其实,而《印象武隆》演出更让人印象深刻。
“除了武隆的电影电视植入之外,渝利铁路的首趟列车被冠名为‘丰都号’,全市近10家景区与携程联合推出1元门票等营销创意,都为景区带来了足够的知名度和客流量。”市旅游局副局长秦定波介绍,随着时代进步,景区的推广渠道逐渐拓宽,营销手段也更加多元化。
与此同时,上半年,我市也依托多个时间节点,举办了一系列的大型旅游文化活动,在留住市内游客的同时,吸引外来游客,试图让“重庆非去不可”有更充分的理由。
其中,5月18日开幕的第五届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节,整合了渝东北旅游经济带各区县近20余项主题活动,开幕当日,库区14个区县成功签约招商引资项目总额达305亿元,进一步促进了三峡库区旅游经济提速升级。
同时,以“中国旅游日”为契机,重庆举行分会场活动,紧扣“美丽中国之旅——2014中国智慧旅游年”主题,采取线上线下双平台、互动体验等形式,现场开展了如重庆智慧旅游互动体验等近10余项活动。期间,各区县也围绕“中国旅游日”主题策划举办了各类旅游节会活动70多个,并推出价值千万的各类惠民措施。
此外,上半年,沪渝动车开通之际,我市还举办了“重庆非去不可”旅游专列(上海站)专题营销活动,成果丰富。活动期间,重庆上海两地旅游行业及有关旅游企业共签订合作协议30项,其中:旅游投资协议4项,协议投资金额达50亿元,旅游组团协议26个,协议组团游客500万人次,为渝沪两地旅游交流合作、游客互送、互利共赢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据统计,上半年,全市各区县共举办各类活动120余个,在为“重庆人游重庆”提供空间的同时,还吸引了大量周边省市的游客来渝旅游,进一步激活了重庆旅游市场。
推进“一心三带”
从单打独斗到抱团发展
今年6月,以“感恩上海,相约重庆”为主题的“重庆非去不可”旅游专列(上海站)推介会走进上海。推介会上,重庆一改以往推介会区县旅游各自为阵的局面,首次以“都市旅游区”、“渝西旅游经济带”、“渝东北旅游经济带”、“渝东南旅游经济带”等联盟形式出现,对重庆各区域的差异化旅游资源进行特色推介。
从过去景区的单打独斗,到区域旅游抱团发展,也是今年上半年旅游发展最大的一个亮点。
根据全市五大功能区域划分战略要求,结合全市旅游经济发展实际,重庆将全市划分为“一心三带”区域旅游经济区,即都市旅游区(涵盖都市功能核心区和都市功能拓展区相关区县)、渝西旅游经济带、渝东北旅游经济带、渝东南旅游经济带,分别侧重发展“都市旅游”、“近郊旅游”、“长江三峡旅游”、“民俗生态旅游”四大主题旅游。
“目前,我市四大板块的区域旅游协作氛围日渐浓厚,特别是在宣传营销意识方面提升很大。”秦定波说,各区域紧密结合本区域旅游产业发展实际,统一宣传口号、宣传品和区域营销战略,联合开展重点客源市场营销,“抱团”成效初显。
其中,上半年,都市旅游区内部成立了都市旅游区休闲旅游联盟及一日游联盟,并实施抱团进媒体、进酒店、进景区、进门市、进网站等“五进活动”,创新推进了都市旅游区的旅游宣传渠道建设。
而渝西旅游经济带上半年主要是在统筹推进区域整体宣传营销方面下功夫,“打包”亮相第七届华中旅博会;渝东北旅游经济带各区县同打“长江牌”,合力举办第五届中国三峡国际旅游节,并联合开展了水陆两线的三峡旅游产品设计和推广;渝东南旅游经济带则主要是进行抱团促销,并集体亮相多场市内外展会活动。
此外,区域旅游的统筹发展离不开政策和资金的支持。据了解,今年上半年,市旅游局牵头建立我市“一心三带”区域政府间轮值主席会议机制,并引导各区域内部先后成立了行业企业发展联盟。与此同时,我市落实了800万元的区域旅游协作支持经费。
深耕“度假区”
旅游产业向旅游型城镇转变
一改往年专注景区的建设思路,今年上半年,石柱县在对景区进行精细化打造的同时,加强了对黄水、西沱两个中心镇及三河镇的旅游配套设施建设,一方面,进一步完善吃、住、行、游、购等城市功能,另一方面,建设游乐场、艺术中心等文娱场所,挖掘城市的休闲旅游氛围。有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黄水已投入约3.3亿元进行旅游接待设施建设。
“在观光旅游向休闲旅游转变的今天,单纯依靠景区已难以实现‘留客’功能,从关注单个旅游产业,到关注旅游型城镇的打造,是如今旅游行业发展的必然选择。”秦定波告诉记者,去过欧洲的人,都会对欧洲的一些小镇印象深刻。究其原因,并非当地有多么著名的景区景点,而是这些小镇本身就是一系列旅游元素的集聚地。这些小镇在承担居住功能的同时,也承担了旅游集散地和目的地的双重功能。
为此,今年上半年,我市提出规划建设一批以精品景区为载体、以城镇配套项目为延伸的“旅游度假区”,目前,已命名首批10个“市级旅游度假区”。分别是:解放碑街区市级旅游度假区、东温泉—南温泉市级旅游度假区、长寿湖—长寿古镇市级旅游度假区、四面山市级旅游度假区、茶山竹海—乐和乐都市级旅游度假区、金佛山—神龙峡市级旅游度假区、仙女山市级旅游度假区、红池坝市级旅游度假区、黄水市级旅游度假区和黑山谷—古剑山市级旅游度假区。
“旅游度假区之于旅游,就相当于工业园之于工业。”秦定波表示,旅游度假区的建设将成为当前及今后较长的一段时期内,重庆旅游发展的必然趋势,以满足游客休憩、康体、运动、益智、娱乐等综合休闲需求。当前,10个度假区的具体发展规划正在制定过程中,预计最快本月底便可全部出台。
相关链接
重庆最新旅游发展总规预计年内出台
记者8月7日从市旅游局了解到,我市正在开展《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修编,目前已完成旅游资源普查、市场调查、实地勘察、专家走访等调研,正在进行规划初稿编制,预计规划最快可于今年年底前出台。
据了解,现有的《重庆市旅游发展总体规划》为1998年-1999年期间修编,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为重庆直辖后作的第一次总体规划,如今已经不适应重庆新的城市发展和新的旅游格局变化。
编制工作组的专家透露,根据初步设想,重庆市旅游产业发展的定位和目标主要是“世界级旅游目的地”和“中国西部旅游高地”。未来,重庆将以旅游为切入点,推动产业融合,促进区域一体化发展,对内实现五大功能区域联动,对外整合大三峡、大武陵、成渝城市群三大片区,最终将重庆打造成为重庆山水都市商旅目的地、长江三峡国际黄金旅游带、大武陵民俗生态旅游目的地。
此外,重庆的主题形象被初步定位为“山水之都”,形象口号仍为“重庆非去不可”。重庆的旅游名片有所更新,将被勾勒为“山水都会、大足文化遗产、三峡生态、大武陵民俗生态”4张名片。本报首席记者 阳炆杉 实习生 陈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