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贵州 > 特别报道

榕江立足貴州 邁向世界

2014-08-08
来源:香港商报

  「榕江榕城走向世界」

  王炳根,冰心研究會會長,冰心文學館館長,福建省作家協會副主席,中國博物館學會文學委員會副主任、名人故居委員會副主任,國家一級作家。代表作《特色與魅力》、《偵探文學藝術尋訪》、《逃離慣性》、《冰心:永遠的愛心》、《冰心與吳文藻》、《林語堂:生活要快樂》、《鄭振鐸:狂臚文獻鑄書魂》等著作19部,作品曾獲解放軍文學獎、省優秀作品獎、「五個一工程」等獎項。大師們的作品,亦無不於精妙的墨韻中,顯示出深厚的文化底蘊來。榕江之行,詩性、墨趣盎然的作家拿起毛筆揮墨抒情,互相題字。

  靈感的不期而至,給人以驚喜之情。王炳根老師欣然寫下,「榕江榕城走向世界」,扣人心弦,精妙絕倫。其中,傳統與現代的交融給我們帶來全新的思考。

  一方面,作為貴州省唯一一項世界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侗族大歌於2009年9月被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榕江是「苗侗文化祖源地」、侗族大歌傳唱的核心區之一,榕江應積極落實《振興侗族大歌計劃》,唱響侗族大歌,推動民族文化走向世界。

  另一方面,貴廣高速鐵路將於今年年底開通,榕江站是貴州南部的中心站。榕江即將結束沒有鐵路的時代,進入了高鐵時代。一個時代在不知不覺中到來,人流、物流、信息流隨著高速公路和高速鐵路大通道涌來,將成為侗鄉榕江走向世界的「大動脈」。傳統文化借高鐵走向世界,將為人們再度打開中國西部的這座美麗小城。

  侗族大歌唱醉八方游客

  鄧剛,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遼寧省作協副主席、大連市文聯副主席及作家協會主席、魯迅文學獎獲得者。著有長篇小說《白海參》、《曲里拐彎的故事》,中篇小說《迷人的海》,短篇小說《陣痛》《我叫威爾遜》等。作品還改編成影視劇本《碰海人》、《站直囉,別趴下》、《狂吻俄羅斯》、《澳門雨》等多部;并譯成多國文字。曾被授為大連市及遼寧省勞動模範光榮稱號。

  「第一次來聽侗族大歌,太震撼了。」中國作協全委會委員、遼寧省作協副主席鄧剛說,他用手機視頻全程記錄下女孩子們的歌聲,她們一個個面帶微笑,她們的聲音如此的天籟,我知道自己趕赴了千山萬水,就是為了聆聽這樣的歌聲,真是不虛此行啊。

  回頭來看,「苗山侗水甜甜榕江」給了我兩個很深的感受。第一,給我感覺最好的是歌聲。侗族大歌,節奏非常好。第二,大利侗寨、宰蕩村古建築群保存得很好。任何一個游客進來,都會看一眼這里的侗族村寨,都會感覺到驚喜。然而,鄧剛向記者表達一種憂慮。他在宰蕩村遇上一個唱歌的小姑娘。今年上初中,明年7月上高中,將來她還要讀大學。那麼,等她大學畢業之后回到這里肯定就不適應了。他建議,我們要保護好祖先留給我們的古建築、古村落,保護好鄉土農村原有的生活狀態,但不能因此影響經濟發展,影響老百姓的生活品質,而是要通過科學合理的手段,根據現代生活的需要,在保持原有歷史風貌、明確古村落發展限制要求、明確生態環境保護要求的前提下,改善古村落基礎設施條件,使生活在古村落中的群眾改善生活條件,提高生活品質。要努力做好在發展中保護,在保護中發展這篇大文章。

  「甜與秀的詩性訴說」

  汪兆騫,人民文學出版社編審、《當代》雜誌社副主編、著名編輯、作家、茅盾文學獎評委。汪兆騫先生一幅「甜與秀的詩性訴說」道出了榕江的靈性和甜美。「第一次聽到侗族大歌,這樣的一種形式。各種年齡層次的,從小到老,從老到小,多聲部、無指揮、無伴奏、自然和聲的民間合唱音樂」。汪兆騫欣喜地告訴記者,自己對侗族最初的了解,源自於廣西、廣東。在這個原始侗寨村落,有幸聆聽到原生態的、原汁原味的侗族大歌,感覺非常好。侗族大歌的音調、音色、很純朴。那種真誠,那種純净,那種明快,很引人入勝。

  暢游在這片原始山水之間,品略在這方多元文化的腹地,藍天白雲、青山流水、服飾符號、歌聲舞蹈、米酒美食,合著不一樣的語言,不一樣的衣著,純朴與熱情讓我們不覺陌生,被深深的吸引和感動。在這里,時光雕鏤的不僅是歲月沉澱下的淡然與穩重,還有當地人謙和的、與世無爭的生活態度。

  都柳江畔的「和諧自然之美」

  陳世旭,江西省作協主席、文聯主席,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代表作《小鎮上的將軍》、《邊唱邊晃》、《一半是黑色一半是白色》,20年來筆耕不輟,「日寫五千文字」,被稱為中國文壇「常青樹」,江西文壇的「領袖」;近年其作品對「當代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靈魂漂泊、精神成長進行了精當描述」,「表達了消費時代中國知識分子人性割裂與精神『沙化』的深切憂慮」。

  數年前,陳世旭寫過一篇《貴州的水》,「貴州自然景觀中對我感觸最深的就是這里的水,不管是空氣中的水,還是河流中的水,總給人一種溫潤、平和、多變之美。水像母親一樣孕育民族和國家,水像詩一樣有韻有形!黔水不是弱水,弱水在遙遠的北邊;黔水不是弱水,嫵媚遠不是三千。黔水湯湯,美人居之;黔水蕩蕩,美人出之;天地為琴,掬水成弦,各族兒女凌波而舞,踏著水的強音,以與生俱來的激越,舞出現代生活的精彩。」

  第一眼看到都柳江,恰如一場美麗的初遇;那一脈輕盈溫軟的水流,一岸翠綠欲滴的古榕,一艘漂搖在水中的漁船,一座橫跨江面的小橋,一排散發出古香的侗寨,幾縷飄散流淡的輕烟,調和出素雅柔和的色彩,鋪陳在安祥靜謐的田園之間……只一眼,便再也難忘了。

  都柳江畔的三寶侗寨,一個唱響天籟之音的地方,一個山水相伴的天下第一侗寨。鵝卵石小路、古榕樹、江水和融入其中的人們,能強烈感受到一種和諧的自然之美!

  天下第一侗寨——三寶侗寨

  三寶千戶侗寨位於榕江縣城北郊著名的三十里平川萬畝車江大壩上,共2433戶、12503人,其中侗族人口占94%,號稱「天下第一侗寨」。1958年,國家民委確定為中國侗族語音標準音所在地。侗寨內沿江兩岸生長著千年翠綠挺拔的古榕樹,枝繁葉茂,四季常青,形成世界罕見的古榕樹群奇觀。民族風情主要有攔路歌、攔路敬酒、行歌坐夜、踩歌堂、玩龍、酒席對歌、侗戲演唱及不拜堂婚禮習俗等。侗寨中央的「三寶鼓樓」有21層,以38.6米的高度創世界健力士紀錄。這里有遺存最古老而盛大的侗族民間傳統節日「薩瑪節」,「薩瑪節」因其厚重的歷史淵源和文化內涵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文化遺產。這里是歌的海洋,尤其是高難度假嗓演唱技巧、旋律優美的三寶侗族琵琶歌,曾頻頻唱響京城,唱出國門,入選首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文化遺產。這里的紡紗、織布、刺繡等生產勞動技藝別具一格,特別是雙綻雙線的紡紗技藝堪稱世界一絕。這里是侗族民間故事的王國,以娘美和珠郎為代表的侗族青年為追求美滿愛情向邪惡勢力抗爭的動人故事,早在50年代就通過電影《秦娘美》而享譽中外,使「秦娘美」的故鄉——三寶千戶侗寨成為中外游客到侗鄉旅游的首選勝地。

  「深山明珠」大利侗寨

  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利侗寨位於榕江縣城東面栽麻鄉大利村,距縣城約23公里,全村共有230多戶,1100多人,皆為侗族。這里山清水秀,人杰地靈,是極具特色的侗族村寨,人稱「深山明珠」,被列入世界文化遺產預備名錄。

  這里溪流潺湲,風光奇秀,是生態旅游的絕妙去處。大利寨邊,傍著青山有一片罕見的古楠木林,40餘棵500年樹齡的古楠木樹在藍天白雲下唱響了天地間的雄闊,高大挺拔的樹干,密集交錯的枝椏,蒼翠欲滴的細葉,足以讓人拜倒在它的膝下。在楠林中歇息,暢飲清風,小憩鳴蟬,讓人在洗心净魄的癡迷中忘卻山外的歲月。

  大利侗寨共有5座花橋,其數量之多,實為侗鄉之最。花橋橫跨於利洞溪上,分布在大利寨頭、寨中和寨尾,以其秀美玲瓏的身姿將大利侗寨裝點得更加驕嬈。大利的花橋,是大利侗寨居於溪水東西兩岸寨民相互交往的便利通道,也是他們集會議事,歇腳乘涼,行歌坐夜的最佳場所。

  大利侗寨有一處豪情宣泄的天然瀑布。利洞溪從白雲深處走來,一路吟唱,在大利寨西1.5公里的懸岩峭壁間驟然跌落,渾然形成驚天動地的三疊飛瀑。瀑高40餘米,每疊10餘米,最下一疊豁然開朗,寬約8米。在古籐野樹的掩映之下,一簾雄闊,三疊神韻,飛珠濺玉,四野高歌。

  榕江借高鐵走向世界

  滄桑的古州,繁華似景的榕江。這里是侗、苗、漢、水、瑤等15個民族的聚集地。都柳江畔的侗族大歌是我們的歡樂心聲,雷公山上的苗族飛歌為我們的豪情喝彩,笙鼓點燃我們名字的激情,我們與大自然和諧共生。

  榕江,這片神秘的土地上,流傳著「珠郎娘美」動人故事,飄蕩著侗族大歌天籟般的聲音,婉轉抒情著侗族琵琶歌的旋律,遺存著「薩瑪節」、「苗王廟」的文化寶庫。人們彈著侗族琵琶,吹著苗族蘆笙,唱頌苗侗文化祖源文化集散地。

  而今,面對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貴廣高速鐵路即將於年底建成通車,這其中最大的亮點是榕江的旅游業會得到快速發展。與此,榕江縣圍繞「苗山侗水、生態榕江」的特色定位,提出建設「民族生態旅游大縣」目標,將榕江建成珠三角的「后花園」世界旅游目的地。

  近年來,榕江縣依託富集的民族文化旅游資源,抓住榕江被列為貴州省優先發展旅游區的機遇,著力打造以三寶千戶侗寨為核心的都柳江多民族文化旅游精品線和以茅人河為核心的環雷公山苗風侗韻旅游精品線。在加快旅游基礎設施和服務設施建設的同時,著力打造薩瑪節、侗族大歌、侗族琵琶歌、牯藏節、超短裙苗族等文化品牌。還著力抓好景區上檔升級工作,榕江苗山侗水風景區已成功申報為國家級風景名勝區。

  美麗的榕江,正以無比的魅力和滿腔熱情,迎接著四海賓朋!

[责任编辑:邓煜闽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