滾動新聞:

重慶研發出地下管網危險源智能監管系統

2014-08-27
來源:重慶日報

  城市地下管網甲烷、硫化氫氣體濃度是否超標,可進行實時監測和排險。8月26日,記者從市科委了解到,在國家和市級科技計划項目支持下,重慶梅安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在國內率先研發出城市地下管網危險源智能監管系統,並已在主城區內主干道的483個監測點進行示范應用。

  “管網氣體、管網塌陷和道路積水是城市地下管網最易引發安全事故的三大問題,其中以管網氣體危害最重、監管最難。”梅安森副總經理肖琥說,管網氣體主要是甲烷和硫化氫,甲烷屬于易燃易爆氣體,硫化氫則是有毒有害氣體。

  據介紹,傳統的監測主要由工作人員憑借個人經驗和手持氣體檢測儀現場完成,而智能監管系統則集GPRS/CDMA/3G無線網絡技術、數據實時采集、自動抽排技術等于一體,設備一般是安裝在地面,通過地下預埋管道,用吸氣泵將地下管網中的氣體抽出來進行實時監測。以甲烷為例,濃度達1.5%時,它會向遠程監控中心和工作人員手機上同時發送預警信息,濃度達2.5%時,則發送報警信息,精准度高。

  “除了實時遠程監測,還能自動排險。”肖琥介紹,該系統自带排氣泵,當甲烷濃度達1.5%后,它就會啟動排氣泵,通過排出管網氣體降低其濃度。

  據悉,目前該系統已通過相關檢測認證,獲1項專利授權,2項計算機軟件著作權登記,並已在主城區主干道的483個監測點進行示范應用,實現銷售收入847萬元。

  “這些監測點主要設在居民小區、學校、醫院等人口密集區,以及加油加氣站等危險區域附近。”肖琥表示,每套系統內都安裝有一張SIM卡,就好比“身份識別”卡。當它們把監測點地下管網內的溫度、甲烷和硫化氫濃度、排氣泵狀態等信息傳輸回來時,工作人員就能很快識別是哪個監測點出了問題。今年7月,該系統成功發現了渝北區黃泥塝工農社區菜市場的監測井內,因燃氣管道泄漏造成甲烷氣體濃度嚴重超標的險情,並由相關工作人員配合渝北區龍溪環衛所及時進行現場處理,消除了一起重大安全事故隱患。(記者 張亦築)

[責任編輯:朱劍明 ]
網友評論
相關新聞
圖片新聞 點擊排行 更多>>
返回頂部 關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