滚动新闻:
香港商报官网 > 重庆 > 本地新闻

都市功能核心区奏响“都市之韵”

2014-09-16
来源:重庆日报

  “精细化城市管理,彰显山水城市风貌……”在市委四届三次全会上,市委向都市功能核心区内的主城6区下达了“改造提升现代都市形象”任务。围绕这一目标,6区转变思路,一起发力,让都市功能核心区从外在形象到内部运行效能,都发生了可喜变化——

  都市功能核心区奏响“都市之韵”

  蓝天白云下,幢幢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凸显都市现代气息。首席记者 崔力 摄

  解放碑地下环道工程建成后,将分流地面50%的车流。记者 罗斌 摄

  南岸区南坪步行街,市民体验“智慧商圈信息服务平台”。记者 梅垠 实习生 董郝成泽 摄

  9月1日,嘉宾从四面八方来渝参加2014中国500强企业高峰论坛,来自上海的王珩是其中一位。

  当飞机滑过南山山脊,窗外的美丽风景让王珩震撼:高低错落的大厦、绕城而过的两江、造型各异的桥梁,像一曲现代感极强的城市交响曲,极具韵律感。

  城市形象建设是继生产建设、公共设施建设后,城市现代化过程中的重大建设,重庆着力打造都市功能核心区的“现代都市形象”,意义深远。

  奏响“都市之韵”,都市功能核心区究竟美在何处?

  1、美在有高度,有厚度——拔地而起的高楼大厦不断刷新城市发展的高度,古色古香的传统街区默默展示着城市的厚度。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以来,都市功能核心区各区展开架势,调整升级,不遗余力奏响“都市之韵”

  在渝中半岛远眺江北嘴,最大的感受是,这里“天天在改变”——“金融街·金融中心”、“国金中心”、“重庆俊豪中心”……一座座摩天大厦拔地而起。

  “除第一高楼‘世界花’项目将于2018年建成外,江北嘴中央商务区内其他所有工程都将在2016年建成投用。”江北嘴中央商务区投资集团董事长李毅说,江北嘴是重庆的窗口,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后,江北嘴加快了开发进度,两年内,市民将看到更多漂亮的高楼拔地而起。

  不仅仅是江北,最近一年来,随着南坪上海城嘉德中心、大坪英利国际广场等高楼的投用,重庆都市功能核心区180米以上高楼已多达50栋,这个数量在国内仅次于香港和上海。

  高楼大厦常常被视为一座城市繁华的象征。8月21日,在重庆举办的“高层建筑专业管理高峰论坛”上,仲量联行华西区物业及资产管理部董事谢文彬表示,“超高层建筑的落成有极好的名片效应,对这个城市、所处区域及背后的企业都有积极影响,能带动周边的发展。”

  “重庆拥有高低错落的丘陵地形,把高楼建好了,颇有‘小香港’的味道。”重庆市规划局局长曹光辉说。为此,重庆科学规划“楼的高度”、“楼的形态”,争取让每一栋高楼都成为“城市的风景”。

  不仅仅是高楼,具体到都市功能核心区内某一地段的某一建筑如何建,市规划局都拟定了相应的规范:比如在风貌上,按重点管控区(如商圈、城市主干道两侧)和一般管控区(背街小巷)进行了分级管理;在重大建设项目方面,对航站楼、火车站、客运站、大型文体场馆、跨江大桥等重大功能性建筑等进行重点管理。

  如果说高楼体现了城市发展速度,那么传统建筑则让城市富有历史韵味,体现了文化上的“厚度”。

  7月7日,重庆抗战遗址博物馆,69名台湾知名高校的师生来这里“穿越”、品味。而离抗战遗址博物馆“咫尺之遥”,又一座抗战遗址——于右任官邸也在修缮中……在都市功能核心区,人们于现代感十足的“高大上”建筑间,会时常“偶遇”散发人文幽香的历史建筑。

  据了解,领到“改造提升现代都市形象”任务后,都市功能核心区各行政区都对城市“文脉”格外重视,纷纷出台了规划,加大了保护、利用历史文化建筑的力度,千方百计把历史文化融入到城市建设发展之中。

  2、美在有速度,有宽度——推进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后,都市功能核心区各区在寸土寸金的区域内,优化空间布局,完善功能,努力提升区域资源利用效率,让市民工作生活得舒心

  1899年,英国作家凯普林游历到美国城市芝加哥时,被眼前的场景深为震惊:蜘蛛网般的电线、密不透风的高楼、拥堵的交通、污浊的空气……“真正的进步绝不是四通八达的电报线、一座座拔地而起的高楼。”他这样写道。

  凯普林当年在芝加哥所见,其实就是如今所说的“城市病”。

  重庆的都市功能核心区,共计有294平方公里,常住人口400多万,每平方公里居住着1万多人。这样一个人口稠密的区域,要防止“城市病”,本来就是一道“世界级难题”。

  解放碑是老重庆的“底片”、新重庆的“客厅”,承载了很多重庆人的记忆。林立的高楼,涌动的人潮,让这里充满了活力。然而,密集的高楼、人流、车流,也一度使解放碑不堪重负。

  渝中区区长扈万泰表示,随着国泰广场在去年10月建成开放,高楼“包围”的解放碑,有了一扇通风的“窗口”。今年,渝中区又加快了解放碑地下环道工程的建设进度,力争2015年基本建成,以分流解放碑50%地面车流,并连通两万余个地下停车位。

  “解放碑的做法有点像加拿大蒙特利尔,通过综合利用地下交通为城市缓堵。”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专家何波说。

  与渝中一江之隔的江北区也在行动。

  “针对市民所关心的观音桥停车难问题,江北区在观音桥商圈推出了地下停车位一卡通、开辟临时停车场、修建立体停车楼和机械停车库等一系列综合措施。”江北区常务副区长高洪波说,这些正在快速推进的举措,将使观音桥的停车位从现有的1.2万个逐步增加到3.8万个。观音桥还通过新增车库层数或双层机械式停车位的方式,增加停车位。目前已开展商圈立体停车楼方案设计,并邀请意大利因特帕克公司对嘉陵公园、电测村两个停车楼布点进行考察。

  在九龙坡区,由于受到地理位置局限,杨家坪商圈环道呈现“一环五射”的格局,一条环道需消化谢家湾正街、石杨路、西郊路、杨九路、直港大道5条城市干道出入境和过境车辆。随着车流量的日益剧增,今年以来,九龙坡区启动了杨家坪“二环”建设。该区区长石继东介绍,他们将在现有的杨家坪商圈交通环道基础上,结合现行路网结构,通过新建、拓宽、渠化等形式,形成杨家坪商圈“二环”,届时“二环”可将进入杨家坪商圈环道的过境交通剥离出去,为环道分流。

  此外,南岸区、大渡口区、沙坪坝区也在向“城市病”宣战。可以期待,当这些工程全部发挥作用时,都市功能核心区将最大程度地摆脱拥堵,高效运转。

  3、美在有“靓度”,有温度——实施五大功能区域发展战略后,都市功能核心区各区在“弹丸之地”的空间内,运用高科技手段经营管理城市,让市民享受高效、智能、精细的公共服务

  运用现代化技术对城市资源、经济、环境等系统进行数字化、网络化和智能化管理,已成为国际大都市解决“城市病”的有效手段。而重庆,也正“行走在路上”。

  9月12日中午,南岸区金山路人行道,一辆摩托车横停在了盲道上,过路的市民秦海鹏通过手机,向有关部门反映了停车占道问题,很快,就有人来移开了乱停乱放的摩托车。

  原来,该区推出了一款“智慧城管”手机软件,市民只要登录政府网站,将软件下载到手机,就能随时举报身边的城管问题。

  重钢搬迁之后,大渡口区迎来新生,提出建设“品质之城”目标,一心一意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今年7月,我们区就开通了‘大渡口区数字城管微信账号’,市民通过手机便可将发现的暴露垃圾、占道经营、井盖缺失、道路破损等城市管理问题,反映给区级部门及时处理,这将有力维护大渡口良好的市容市貌。”大渡口区区委书记卢建辉说。

  不仅仅南岸区和大渡口区,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其他各区也在推行类似的“智慧城市”移动终端。

  据了解,市委四届三次全会后,都市功能核心区各行政区都在积极推进“智慧城市”建设,明确提出用3-5年时间,在全市率先建成“智慧城市示范区”,通过科技手段,让市民便捷地参与城市管理,分享公共服务——哪怕到政府办事需要带啥材料,水电气费要缴多少,有无交通违章等等,都可通过“手机秘书”,一键搞定。

  市级层面也在行动。市市政委主任谭大辉介绍,为精细化城市管理,他们将对都市功能核心区各行政区执行更严格的考核。“市市政委已制定了2014年都市功能核心区城管目标绩效考核实施办法,新增了城市道路机扫率、市政执法处置达标率、广告店招管理达标率等考核内容。”

  与此同时,都市功能核心区的市政基础设施也正在加速完善。如启动垃圾收运系统清洁工程,对垃圾收运系统进行二次改造。今年年底,都市功能核心区内大部分垃圾运输车、垃圾转运站内的设备都将更换一新。

  相关新闻

  都市功能核心区率先建设“智慧城市”

  在国家住建部明确的首批国家“智慧城市”名单中,重庆市南岸区、两江新区名列其中,他们担当着“智慧城市”建设的“先行军”。

  所谓智慧城市,是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开展城市规划、管理、运营,为市民打造更方便的现代生活。

  目前,南岸区已启动21个“智慧城市”项目,31个部门都将参与“智慧城市”项目,如通过物联网、无线技术、GPS定位等,方便市民参与城市管理,今后市民在南山吃喝玩乐,刷手机就能缴费。此外,他们还推出“智慧景区”,以云平台为基础,与公安、交通、工商、卫生、质检等形成信息共享和协作联动,方便而快捷。

  两江新区则将着力点放在推进重点区域无线网络全覆盖上,最大限度地提供便捷的网购、城市信息查询等。他们还将建设7大应用示范工程,包括规划、管理、政务和智慧新城、智慧保障房管理、智慧物流、智慧公共交通等。

  他山之石

  都市功能核心区须破解旧城改造难题

  在都市功能核心区建设中,有一道棘手的难题绕不开:旧城改造。都市功能核心区的重要功能之一,便是通过旧城改造,借此提升城市公共服务功能,改善人居环境。

  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彭瑶玲认为,在旧城改造中,要杜绝大拆大建、拆旧建新,而应实施有计划的城市改造建设,包括再开发、修复、保护3个方面,在保存城市传统建筑文化肌理同时,增添城市韵味。

  都市功能核心区,承载了重庆3000年的建城文明和100余年的开埠史,拥有代表重庆的城市名片和经典地标,巴渝文化、移民文化、开埠文化、抗战文化、红色文化、山水文化等在这里交融,重庆的旧城改造应当保护这些文脉。

  发达国家旧城改造最重要的一条经验就是,将文化遗产保护纳入城乡规划。英国是最早通过制定城乡规划来防止人类对建筑类文化遗产破坏的国家。仅英格兰一地,就有已列入保护名录的古代遗址17637处,历史建筑366486座,保护区9000个。

  同时,在我市都市功能核心区建设过程中,还应避免“城市病”:人口拥挤、交通堵塞、就业困难、住房紧张、贫富两极分化、公共卫生恶化等。

  本报报道组

  本组图片均为本报资料照片

  本版稿件执笔:刘长发 陈钧 郭晓静 阳炆杉 彭瑜

[责任编辑:朱剑明 ]
网友评论
相关新闻
图片新闻 点击排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