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桂合作试验区作为跨省合作示范区和东部产业转移集聚区,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政策优势,如何实现好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双翼齐飞?试验区以保护西江水质为首要原则,严守“生态红线”底线,坚持“高起点、新理念”“绿色、低碳、智慧”的上位规划方向,结合江山自然环境,按“一主两拓多组团”的功能分区合理布局,“取”“舍”之间,给未来的发展留足空间。
香港商报记者 蔡宁 李丽芳
绿色理念 力谷产业协调发展
作为我国唯一跨省区合作试验区,粤桂合作试验区定位之一就是要建设西江流域生态共建区,打造西江流域循环经济和生态工业示范园区,探索跨区域生态建设与环境综合治理新机制。
试验区规划之初就确立了生态为要,环保为先的发展理念,坚持科学合理的产业布局与严格的环境保护。专设了一章《生态环境》,从生态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空间结构、环境功能区划和生态环境建设策略4个方面对试验区建设成为粤桂生态共建、环境友好示范区进行了专门的规划。明确以西江岸线为纽带,科学布局,合理规划西江岸线资源。构建“企业、园区、产业、社会”四个层次的循环经济框架体系。建立健全西江流域环保联防联控机制,在产业准入、节能减排、环境监测、环保执法、污水处理、空气污染治理、生态产业发展等方面执行统一标准和开展全面合作。
为指引试验区科学有序开发建设,起步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以“新城组团布局、绿色空间相隔、道路纵横相连、江河水系相通、青山远近相拥”科学的空间功能结构,构筑“山环海抱、山城相依、水城相融”的生态城市格局。
产业布局,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节能环保、金融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城市格局,强调“显山露水、幢幢见江”,借鉴法国尼斯、戛纳,美国旧金山、香港半山等经验,高档次规划城市综合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具有江山特色、人文与自然和谐相融的宜居宜商的城市空间和具有国际影响力、充满活力、功能完善的产业之城。打造既是园区,又是城区,更是景区的产城融合发展示范区。
试验区宜业宜居的功能定位和布局,大大提升了试验区的产业吸引和集聚效应,神冠蛋白肠衣、甜蜜家蜂蜜制品、梧州松脂等3家居亚洲之首的行业强优企业以及微软、中兴、国光、比亚迪、安富利、爱能森储热生产基地等一批电子信息、节能环保产业重大项目和国际知名企业落户试验区。截至目前,试验区落户企业达63家,实际到位资金19.66亿元。试验区“一主两拓(主体区、社学拓展区和平风拓展区)多组团”的空间布局和起步区“三区三基地”、先行区“三园一城(食品医药产业园、松脂生态产业园、万秀茶花生态园和粤桂新城)”的发展格局初步形成。
严守生态红线 护千里西江生态长廊
试验区所在区域的梧州市历史悠久、山环水抱,生态优美,是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园林城市。良好的生态环境是试验区的比较优势。
为进一步规范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发展,保护西江生态,试验区以保护西江水质为首要原则,在产业引入方面,坚决遏制不符合产业定位的高耗能、高排放、产能过剩项目进入。制定了《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产业投资禁投清单(2014年版)》,并于日前正式实施。清单明确了试验区内禁止和限制投资的产业项目,这些产业项目不仅包括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和相关规定明确要求禁止和限制的,还包括根据试验区规划需要禁止和限制的。
梧州市粤桂办主任徐文伟告诉记者,产业禁投清单适用于试验区范围内的内外资企业投资。凡列入禁投清单的禁止类项目,试验区一律不得准入,投资主管部门不予审批、核准、备案,相关部门也不提供保障;凡列入禁投清单限制类的项目,须同时满足相应行业要求和试验区功能定位,并报投资主管部门按权限审批、核准或备案后,方可准入。
前不久,东部地区一家大型饲料企业到试验区洽谈建厂,一期投资15亿元,虽然行情看好,但饲料加工对西江水质有一定影响,属于列入负面清单的产业,被试验区婉言谢绝。根据总体发展规划,试验区内工业废水排放须100%达标。
从去年6月开展招商引资至今,短短一年内,试验区已婉拒20个不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涉及投资30多亿元。
粤桂搭台 释放生态产业红利
作为流域可持续发展的先行示范平台,试验区在严守生态红线的同时,充分发挥试验区的各种优势,从单一环保产品向资源综合利用、环保服务、自然生态保护等领域全面拓展,提升产业创新能力,积极地参与和融入到东盟、珠三角粤港澳新一轮的产业分工中去,推进资源集约节约利用和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一体化,构建以循环经济为主体的试验区建设模式。
试验区明确提出,将参照广东省委、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促进粤东西北地区振兴发展的决定》,对进入试验区的环保绿色产业,适当加大政府奖励和贴息力度。并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推进桂东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的若干政策》,先行开展排污权有偿使用和交易试点,建立碳交易市场试点,完善产业链。
同时,积极打造“绿色金融”示范区,加大对绿色经济、循环经济产业的支持。积极为对环境行为信用良好的企业争取授信规模、优惠政策等方面支持,目前已为松脂生态特色产业园、食品医药(生物)产业园、万秀茶花生态园和粤桂新城等“三园一城”环保项目争取计划融资近16亿元。对符合定位的“绿色”产业,特别是环保型工业、文化创意产业、生态农业,试验区在审批、用地各方面给予最大支持。致力于利用风力、太阳能研发、制造发电系统的爱能森新能源公司,从洽谈到落户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
梧州市粤桂办发展规划部部长王汉德介绍,未来三年,试验区还将全力打造试验区环境所(交易中心),开展低碳项目投融资、碳资产开发和管理、园区循环化改造等项目服务,展示试验区低碳开发模式,引领当地环保产业发展。计划明年完成试验区和梧州市碳排放测量。未来三年,试验区还将全力打造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力争年内示范基地全面启动,三年内初见成效,以满足东盟国家逐渐壮大的环保产业市场化需求和珠三角、粤港澳新一轮产业调整和梯度转移的需要。
背景资料:
粤桂合作特别试验区产业投资禁投清单(2014年版)
(一)禁止投资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淘汰类项目。淘汰类项目不得新建和改造升级。
(二)禁止新建国家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限制类项目(不包括现有企业升级改造或等量置换)。
(三)禁止新建、扩建有色金属冶炼、铁合金、电石、氯碱等高耗能类项目。
(四)禁止新建纸浆、酒精制造、制革、印染、淀粉、重化工等水污染严重的项目。
(五)禁止新建、扩建火电、冶炼、水泥、建材等大气污染严重的项目。
(六)禁止新建、扩建排放重金属、剧毒物质和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的工业项目。
(七)禁止新建、扩建使用煤和重油为燃料的工业项目。
(八)禁止新建钢铁、水泥、电解铝、平板玻璃、船舶制造和多晶硅等产能过剩项目。
(九)禁止新建、扩建易破坏生态植被的采矿业等项目。
(十)禁止新建烟花爆竹等存在重大环境安全隐患的民爆类工业项目。
记者观察
拒资三十亿背后的思考
【香港商报讯】记者李丽芳报道:从去年6月开展招商引资至今,短短一年内,试验区已婉拒20个不符合产业发展定位的项目,涉及投资30多亿元。一边是摇旗呐喊地招商引资,一边却是毫不犹豫地抬高准入门槛,这看似矛盾的做法却显示出了试验区的“大智慧”, 在提门准入门槛的同时,也增强了企业的投资信心,“取”“舍”之间,体现的正是科学发展的理念。
试验区拒资的底气从何而来?
首先,试验区在规划之初就确立了生态为要,环保为先的发展理念,坚持环保基础设施先行,杜绝“先污染后治理”的路子,一切的产业决策和规划都必须在这个前提下进行,并以制度的形式确定下来,给产业发展套上了生态为先的笼头,有效杜绝了产业发展的短视和随意性。
另一方面,试验区在产业规划的整体设计中,不是被动的承接、引进来集聚产业,而是顺势而为,将区位、政策、生态的相对优势发挥到了极致,积极地参与和融入到珠三角新一轮的产业分工中去,以满足东盟国家逐渐壮大的环保产业市场化需求和珠三角、粤港澳新一轮产业调整和梯度转移的需要。如构建起试验区股权交易中心,试验区环境交易所等产业载体,搭建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粤桂合作企业总部基地等发展平台。
试验区也因此呈现出巨大市场前景,展示出了强大的产业集聚效应,吸引着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的进驻。致力于利用风力、太阳能研发、制造发电系统的爱能森新能源公司,从洽谈到落户只用了不到两个月时间。该集团董事张海涛就坦言,爱能森的生产基地之所以选择落户试验区,就是看中了中国-东盟环保技术和产业合作交流示范基地这个面向东盟环保产业市场的平台。国光电器甚至把位于广州的1100亩产业制造基地整体迁入。
产业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的目标实际并不矛盾,关键在于转变观念和有效作为。粤桂合作试验区的成功实践,引人思考值得借鉴。